◎羅 敏
(廣東工業大學(龍洞校區),廣東 廣州 510000)
在數字化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信息中心和知識服務中心,需要不斷拓展和創新服務模式,以適應教育信息化和知識管理的要求。其中,有聲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聲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和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二是有聲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參與度,相對于傳統的紙質書籍和電子書籍,有聲閱讀具有更加生動、形象、有趣的特點,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三是有聲閱讀可以促進學校圖書館的數字化轉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圖書館需要不斷拓展數字化服務,以滿足讀者的需求。通過開展有聲閱讀服務,圖書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同時可以提高圖書館的數字化水平和信息管理能力,推動學校的數字化轉型和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強對有聲閱讀的推廣和應用,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閱讀服務。
為了更全面地掌握高校學生有聲閱讀的具體情況,筆者于2023 年11 月采用問卷的方式,對廣東、浙江、安徽、福建、遼寧等18 個省份的在校生(其中包括專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共收回241 份問卷,人工剔除無效問卷13 份,剩下共228 份有效問卷,并用KANO 模型對問卷數據進行整體分析,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根據數調查可知,本題有效填寫人次為228 人。其中,18—25 歲的年齡段人數最多,占比48.25%;其次是26—33歲的年齡段,占比39.47%;而34—41 歲的年齡段人數最少,僅占12.28%。在此數據中,未出現42 歲及以上的年齡段。
1.高校學生的有聲閱讀(聽書)行為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有175 人表示進行過有聲閱讀(聽書),占總填寫人次的76.75%;另外,有53 人表示沒有進行過有聲閱讀(聽書),占總填寫人次的23.25%。由此可見,大部分高校學生都有過有聲閱讀的行為。
2.對高校圖書館提供有聲閱讀服務的了解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人(46.93%+21.93%=68.86%)了解高校圖書館提供的有聲閱讀服務,其中有點了解的人數最多,達到了107 人,占比46.93%。相比之下,只有31.14%的人一點也不了解該服務。
3.對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的態度
在對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的態度調查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大部分人認為高校圖書館有必要提供有聲閱讀服務,這可能是因為有聲閱讀服務可以滿足一些讀者的閱讀需求。
第二,17.98%的人認為高校圖書館沒必要提供有聲閱讀服務,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有聲閱讀服務的受眾范圍較窄,而且提供該服務的成本較高。
1.有聲閱讀平臺的界面友好,有聲資源入口導航清晰
從下頁數據圖表中可以看出,對于圖書館是否具備的問題,大部分用戶持無所謂態度,約占總數的一半。但是當圖書館不具備時,許多用戶對此表示不滿,對他們的體驗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從表格中還可以看出,喜歡圖書館的體驗的占比最大,而不喜歡或感到厭惡的占比相對較小。這表明,大部分用戶對圖書館的體驗持積極態度。對于聲音資源的需求方面,可以看到有近一半的用戶選擇“理應如此”,這部分用戶可能對于有聲資源的需求較為強烈。然而,還有相當一部分用戶選擇了“無所謂”,這部分用戶可能對于有聲資源的需求相對較低或并未特別關注。

從整體來看,高校圖書館平臺的界面友好程度和有聲資源入口導航清晰度都得到了用戶的認可。用戶對平臺的基本體驗滿意度較高,但仍需在有聲資源方面進一步滿足用戶的需求。
因此,對于高校圖書館的有聲閱讀平臺來說,首先,可以考慮增加有聲資源的種類和數量,以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其次,在平臺上增加對有聲資源的宣傳和推薦,引導用戶了解和使用。最后,提高平臺的用戶交互體驗,例如,優化界面設計、提高響應速度等,以進一步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2.平臺主頁有意見反饋渠道
通過對矩陣量表題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對于圖書館有平臺主頁意見反饋渠道的看法,48.66%用戶認為圖書館是理所當然存在的。這說明圖書館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較高,并且用戶對圖書館的期望較高。
第二,盡管有一部分用戶對圖書館的存在持無所謂態度,但是有29.95%用戶認為圖書館是不具備也無所謂的。可能是因為這部分用戶對圖書館的需求較低,或者周圍環境并沒有提供相應的圖書館服務。
第三,對于圖書館不具備的情況,47.06%用戶表示了不滿。只有少部分用戶能夠接受,勉強接受和很不喜歡的情況各占約11%。這表明在圖書館服務無法滿足需求時,用戶的反應是比較強烈的。
綜上所述,從數據上看,大部分用戶對圖書館存在和服務的期望較高,而在圖書館服務無法滿足需求時,用戶的反應也較為強烈。因此,圖書館需要重視用戶的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對于圖書館的宣傳和推廣也需要加強,以提高圖書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圖書館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開通有聲閱讀服務號
通過對矩陣量表題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大部分用戶對圖書館開通有聲閱讀服務號的意愿持肯定態度。在所有選項中,“很喜歡”和“理應如此”的占比總計達到66.65%。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用戶表示,如果圖書館具備有聲閱讀服務號,他們會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
第二,用戶對圖書館開通有聲閱讀服務號的看法在各平臺上存在差異。在微信平臺上,用戶對有聲閱讀服務號的接受度相對較高,有超過四分之一(23.53%)的用戶表示,如果圖書館具備有聲閱讀服務號,他們會感到勉強接受或非常勉強接受;而在微博和抖音平臺上,這一比例相對較低。
第三,大部分用戶對圖書館不具備有聲閱讀服務號的現狀持負面態度。其中,有超過半數的用戶表示,如果圖書館不具備有聲閱讀服務號,他們會感到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綜上所述,圖書館開通有聲閱讀服務號在用戶中的接受度相對較高,但是仍有部分用戶對此持負面態度。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滿意度,圖書館可以考慮加強在各平臺上的宣傳推廣,提高用戶對有聲閱讀服務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同時,針對不同平臺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推廣策略,以擴大服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4.有聲資源內容偏知識性

一方面,該矩陣量表題的數據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對圖書館的存在性持“理應如此”的態度。在圖書館具備的情況下,平均分達到了4.3 分(滿分為5 分),說明大部分人對圖書館的存在表示滿意。然而,在圖書館不具備的情況下,受訪者的態度相對分散,其中28.34%的人表示無所謂,50.8%的人表示不滿或反對,說明對于圖書館的缺乏,有一部分人表達出了明顯的情緒。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對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有較高要求,或者認識到圖書館具有獨特的價值。
另一方面,盡管總體平均分較高,但在所有選項中的占比分布不均勻。對于“很不喜歡”和“勉強接受”的態度,受訪者占比僅為2.99%和2.33%,表明絕大多數人并沒有對此表示強烈的負面情緒。總體來說,受訪者對圖書館有聲資源內容的存在持正面態度,并且大多數人對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的重要性有共識。
目前,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已經意識到構建有聲閱讀服務的重要性,但是在資源建設方面還處于前期準備階段。一是許多高校圖書館缺乏一站式的有聲閱讀資源服務平臺,現有的有聲讀物通常依附于其他機構或數字資源,缺乏獨立性,品種也比較單一,而且質量不高[1]。二是有聲閱讀資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圖書館缺乏知識化、特色化和專業化的有聲讀物。三是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高校師生,作為學術性機構,其有聲閱讀資源應該適用于高校專業學科建設、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需要。然而,現有的有聲資源缺乏適用于學生課后學習的專業補充教材,也缺乏適用于專業知識宣傳的有聲資源。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在構建有聲閱讀服務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資源共建共享、提升有聲閱讀資源的質量和多樣性,以及為高校師生提供符合其學習和研究需求的專業有聲資源。
有聲讀物資源作為高校開展有聲閱讀的重要電子資源,為高校圖書館的有聲閱讀推廣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了更好地完善有聲讀物的相關資源,高校圖書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自身的有聲閱讀資源建設[2]。一是加強資源采集與購買。與出版社、有聲書籍供應商等合作,購買或獲取有聲書籍資源。可以考慮購買各類圖書的有聲版權,涵蓋教材、學術著作、小說、人文社科等多個領域。二是加強內容制作與轉化。對于圖書館擁有的紙質圖書,可以選擇一些優質或熱門書籍進行有聲化處理。可以自行錄制或委托專業演員、讀者錄制有聲閱讀內容,并進行后期處理和編輯[3]。三是豐富多樣化的內容類型。除了文學作品外,還可以增加其他類型的有聲資源,例如學術講座、名人演講、詩歌朗誦等,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四是注重用戶參與和反饋。鼓勵用戶參與有聲閱讀資源的評價和反饋,可以設置評論功能或開展用戶調研,以了解讀者的需求和意見,進一步完善有聲閱讀資源建設。
搭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有聲閱讀服務平臺。為了構建具有特色化、專業化的有聲閱讀服務平臺,高校圖書館可以采取如下舉措:
第一,針對學校的需求而設計功能,了解學校師生的閱讀需求和喜好,定制平臺功能。例如,提供與學校課程相關的有聲化教材,推薦與學科專業相關的有聲資源,增加學術講座、學術論文等學術類有聲內容。
第二,整合學校資源。整合學校圖書館和其他學院、研究中心等機構的書籍資源,將紙質圖書、電子書與有聲資源關聯起來,通過數字化處理和有聲化處理,將學校現有的資源轉化為有聲閱讀形式[4]。
第三,對平臺界面進行個性化定制。根據學校特色和品牌形象,定制平臺的視覺設計和用戶界面。采用學校的標志性顏色、字體和形象元素,打造出與學校文化相匹配的界面風格。
第四,增加有學校特色的有聲資源。開發和制作具有學校特色和價值的有聲內容,例如校史故事、名師講座、校園文化介紹等。通過讓學校知名人士、教授、校友等參與錄制,增加平臺的獨特性。
拓寬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多樣化的宣傳渠道,對于提升服務質量和吸引讀者非常重要。為了有效推廣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需要拓寬宣傳渠道,以吸引更多讀者參與并享受其中的好處,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借助傳統媒體宣傳。盡管互聯網已經成為主要的宣傳渠道,但是傳統媒體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高校圖書館可以與當地報紙、電臺和電視臺等媒體合作,進行專題報道或推出相關節目,向社會大眾宣傳高校圖書館有聲閱讀服務的特色和優勢。
二是與學校其他部門合作。高校圖書館可以與校園媒體中心、學生事務部門和教育技術中心等合作,共同舉辦宣傳活動和推廣活動[5]。例如,組織有聲閱讀推廣活動,邀請知名講述者或作家來校園開辦講座和演講,以吸引更多學生和教職員工參與。
三是建立一個在線平臺或應用程序,也是一個有利于宣傳的方式。通過開發一個專門的手機應用程序或網頁平臺,集中管理和展示高校圖書館的有聲閱讀資源,方便學生隨時隨地聽書。在平臺上,可以提供豐富的有聲閱讀內容,同時設置用戶評價和推薦功能,增加用戶黏性,并且提供個性化推薦服務,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
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有聲閱讀可以為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和效果。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推廣有聲閱讀,通過采取相關推廣策略,為讀者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有聲閱讀服務,提升閱讀體驗和服務質量,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閱讀需求,推動高校圖書館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