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全民所有;資源資產;實物量清查;湖南
0引言
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和落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是中央深改委部署的重點工作,是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和制度性安排,對于切實落實和維護國家所有者權益,促進自然資源資產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實現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是加強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也是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委托代理機制的重要基礎,為資產規劃、資源配置、收益管理、考核監督等提供依據。
1全民所有草原資源
1.1概況
通過開展全民所有草原資源資產清查試點工作,初步建立清查制度,全面摸清試點地區草原資源資產的數量、空間位置、分布、質量、收益等情況,開展其經濟價值的估算,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庫,形成草原資源資產清查成果數據,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經驗。
1.2清查對象
全民所有草原資源資產清查對象為國土變更調查成果中權屬為國有的草地。提取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中地類圖斑(DLTB)要素層,選取權屬性質為國有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及其他草地圖斑,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分類與各資源地類的對應關系,確定全民所有草原資源資產清查的對象與范圍。
1.3清查單元
以國土變更調查成果中權屬為國有草地圖斑為基礎,疊加湖南省草地清查成果等數據,并將其分割后的子圖斑為清查單元。
1.4清查流程
在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基礎上,疊加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經工作范圍提取、屬性清洗、數據套合處理、數據整合、空間數據標準化等步驟,確定國有草地圖斑的基數,劃清草地圖斑界線,查清草原面積、地類、植被覆蓋度、干草產量等實物量屬性。根據省級建立的草地價格調整系數,得到縣級草地平均價格,進行經濟價值估算,完成草原資源資產清查工作,相關流程如圖1所示。
2清查方法
2.1基礎數據預處理
將收集的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湖南省生態紅線數據、湖南省自然保護地數據等統一數據格式,保持與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一致。
2.2屬性提取
提取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中地類圖斑(DLTB)要素層,選取權屬性質為國有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及其他草地圖斑,根據國土三調工作分類與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地類范圍歸類,作為全民所有草原資源資產清查工作底數。
從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中提取“草地地塊CDDK”要素層,保留編號、草地類名稱、草地型名稱、覆蓋度、干重等字段信息;提取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中“灌木及高大草本樣方調查表”獲取植株高。
2.3數據套合處理
通過裁切、掩膜等技術手段對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進行清查工作范圍以外的冗余圖斑處理,確定清查工作范圍內的專題數據要素層空洞要素區域。
2.4實物量清查
(1)確定范圍。
根據“國土變更調查”分類標準,我省草原資源主要有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三類,根據地類編碼或地類名稱,提取“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中的全民所有草地圖斑范圍作為清查的工作范圍。
(2)提取草地專題數據。
從湖南省草地清查成果中提取草地地塊數據作為草地資源專題要素。
(3)屬性字段清洗與完善。
對提取的工作范圍和草地資源專題要素層的屬性表進行逐項檢查、分析,剔除與草地資源資產實物屬性調查無關的字段,并在屬性表中補充缺失字段。
保留“國土變更調查”數據庫中的“國土調查圖斑標識碼”“國土調查圖斑編碼”“國土調查地類編碼”“國土調查地類名稱”“權屬單位”“國土調查權屬性質”“權屬單位代碼”“坐落單位代碼”“坐落單位名稱”和“圖斑調查圖斑面積”10個字段,剔除其他屬性字段。
保留“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庫中的“草原圖斑編碼”“草地類”“優勢種”“植被蓋度”“每公頃干草產量”5個字段,剔除其他屬性字段。
利用“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庫中的“灌木及高大草本樣方調查數據”的植株1的高度,與樣地編號一一對應的圖斑則沿用植株平均高因子。
(4)屬性值檢查。
檢查草地專題要素層屬性字段,對完整性缺失(漏填)、規范性錯誤的在要素層屬性表中新建屬性字段進行圖斑標注。
(5)疊加分析。
將國土變更調查成果草地圖斑與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圖斑進行疊加,將草地清查圖斑進一步細化為子圖斑,實現“國土變更調查”的草地圖斑與草地清查圖斑相互對應。
(6)碎面處理。
基礎數據疊加分析后,分割成多個子圖斑,對于面積小于或者等于各類資源對應的最小上圖面積的子圖斑,在不跨越三調圖斑界線的前提下合并至相鄰面積較大的圖斑中;對于超過最小上圖面積但寬度小于5m狹窄面的子圖斑,同樣在不跨越三調圖斑界線的前提下合并至相鄰面積較大的圖斑中;對于超過最小上圖面積的破碎圖斑,結合最新影像,將其合并到周邊相似度最高的相鄰子圖斑中。
(7)子圖斑面積平差。
套合國土變更調查成果后細化的圖斑,需重新計算各子圖斑的橢球面積,以保持各子圖斑面積之和等于原“國土變更調查”圖斑面積。如果各子圖斑面積之和與原“國土變更調查”圖斑面積之間存在誤差,需將面積殘差以有效位數的最小值(面積為0.01m2)按參與平差的圖斑地類面積數值由大到小依次分配,使各子圖斑面積之和等于原“國土變更調查”圖斑面積。
(8)草原資源屬性清查。
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作為草原調查監測主要數據,與“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經疊加空間分析處理后,形成草原資源資產實物量成果數據,包含國土變更調查全民所有草地和草地資源清查地類,二級地類以“國土變更調查”地類為準,草地資源清查成果地類在“國土變更調查”草地地類基礎上進行細化。
國土變更調查草地地類若與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成果草地地類一致,則采用湖南省草地清查成果對草地圖斑中的草地類、優勢種、平均高、植被蓋度、每公頃干草產量等字段賦值。
國土變更調查草地地類與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的草地地類不一致,若國土變更調查成果與湖南省草原清查數據重疊,則按照遙感影像特征一致的鄰近草地清查圖斑,對草地圖斑中的草地類、優勢種、平均高、植被蓋度、每公頃干草產量等字段賦值;若國土變更調查成果與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不重疊,則按照國土變更調查遙感影像特征一致的鄰近草地清查圖斑,對草地圖斑中的草地類、優勢種、平均高、植被蓋度、每公頃干草產量等字段賦值。
根據草地資源清查成果中的草地類、資源優勢種字段賦值,細化圖斑中的草地類、優勢樹種,平均高以省為單位,根據各樣地優勢樹種高度的平均值賦值。
專題數據采用湖南省草地清查成果,大部分全民所有國土變更調查與草地清查數據圖斑能完全套合,因此實物量的賦值中,在指南要求的大原則下,按如下方法進行:國土變更調查草地地類與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草地地類屬性之間有對應關系的子圖斑,采用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對草地類、草地型、優勢種、平均高等賦值。由于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中平均高無直接數據,因此對于優勢種為白茅等的草地采用樣地數據中灌木及高大草本植株高的平均值(以省為單位)作為平均高;對于優勢種為狗牙根等的草地采用樣地數據中中小草本植株的平均生殖枝高(以省為單位)作為平均高。
子圖斑國土變更調查草地地類與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成果草地地類屬性之間無對應關系,但圖斑界線是套合的,也采用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成果對草地類、草地型、優勢種、平均高等賦值。對于少部分草地類型既不對應,圖斑界線又無法套合的,根據影像紋理和地類,在縣級區劃內,就近利用其他同類型圖斑對該全民所有國土變更調查草地圖斑賦值。
2.5草原資源價格體系
按照《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技術指南(試行稿)》(以下簡稱《技術指南(試行稿)》)的要求,結合國土變更調查、草原監測成果數據情況及上述樣點采集縣選取原則。根據樣點采集縣實物量數據,采用實地踏勘、收集采集表、查閱統計年鑒等方法采集近5年草地流轉價格、草地承包價格、干草平均價格、主要畜產品價格、草原管護費用、收割費用、運輸費用、儲存費用等經濟指標數據,編制了價格信號采集屬性結構表并上報。
依據國家劃分的均質區域,采集國家劃分的均值區域和各縣的草地面積、草原植被覆蓋度和干草產量實物量指標,計算省級草地價格調整系數,再根據國家測算的均值區域的平均價格,建立了省級草地價格體系和縣級平均價格體系。
2.6成果質檢
根據《技術指南(試行稿)》《資產清查第二批試點問題答疑編審》《空間信息整合問題解答》《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實物量信息核查技術規程(草案)》中相關技術要求進行核查,對核查出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技術單位進行修改。
草原資源成果質檢主要檢查成果數據的目錄完整性、表完整性、數據有效性、圖層規范性、成果規范性。借助遙感影像,以內業比對、實地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清查成果進行檢查。其中內業的核查主要采用人工檢查、人機戶檢等方式,利用國家統一下發的核查軟件對清查成果的完整性、邏輯一致性、格式規范性、拓撲關系正確性等進行檢查,對存在錯誤的地方統一進行調整,確因原始數據錯誤等無法修改的需標注例外。同時借助遙感影像等資料,進一步對資產清查問題圖斑進行核查比對。
對于空間圖形存在個別自相交,破碎、空洞圖斑合并不合理等情況,草原資源數據圖層中存在自相交的圖斑均為原始數據,草原資源數據圖層中合并不合理的破碎、空洞圖斑,其原始數據圖斑面積小于400m2,從而導致核查軟件報錯,屬于正常現象,此類情況標例外即可。
3結果分析
根據表1,湖南省第二批試點區涉及的全民所有草原地類主要以其他草地為主,面積約361hm2;其次為人工牧草地,面積約11hm2,僅位于試點區8。試點區草原總面積約372hm2,其中試點區1的草原面積最大,約為90hm2,試點區3和試點區7最小,約為18hm2。草原面積較小的區域主要位于平原地區,丘陵和山區的草原面積相對較大。表1數據直觀表明干草總產量最低的是試點地區8;針對其他草地來說,干草總產量最低的是試點地區3,主要在于該區域位于平原,草原面積較小所致。對于單位面積干草產量,試點區8的人工牧草地的最高,約為4675.1kg/hm2,試點區3的其他草地的最低,約為3270.5kg/hm2。綜合比較,離經濟發達地區越遠的區域其單位面積干草產量越高,反之越低。所有試點區的綜合植被蓋度均超過了60%。
根據試點地區的實物量清查數據,利用各縣級單元草地平均價格乘以各縣級清查范圍草地對應面積,得到縣級草原資源資產價值量。依據表2,試點地區草原資源資產總價值量約為85萬元,其中試點區1最高,約為23萬元,試點區3和試點區7最低,約為3萬元。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試點區3和試點區7的草原面積相對較小,綜合植被蓋度較低,集中于平原地區。
4問題與探討
基礎資料數據源的選擇。關于草原資源數據,《技術指南(試行稿)》要求收集的數據主要為草原調查監測成果。目前,我省的草原調查監測成果為2019年度成果,樣地數量和信息有限,且暫未掌握更新到統一時點數據;另外從數據圖斑覆蓋廣度、屬性信息完善等角度考慮,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的信息更為豐富、完善,樣地布設覆蓋全省,因此草原資源實物量清查的數據以湖南省清查數據為主。清查數據信息不全導致個別字段無法賦值或需借鑒另外的數據賦值。缺少草原資源價值量估算的相關數據、資料和案例,導致草原資源價值量估算缺乏工作參考。按照縣級平均價格估算不能完全覆蓋所有草原資源類型。
變更調查子圖斑與清查數據圖斑重合,“變更調查”二級地類與二級地類不一致的圖斑賦值。按照《技術指南(試行稿)》,變更調查子圖斑與清查數據圖斑重合,“變更調查”二級地類與草地類型不對應,一般通過其他成果數據、遙感影像特征一致的鄰近圖斑賦值。由于清查數據是在湖南省各縣設置樣地和樣方采集的數據,其覆蓋廣度和屬性信息更加貼近實際,因此在具體賦值中,沿用該清查數據圖斑的草地因子,在備注中備注:草地類型與變更調查地類不一致。
結合試點工作的實際情況,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自然資源清查工作。
一是建議做好基礎數據更新工作。湖南省草地清查數據采用二調的變更調查成果為基礎數據,沒有根據實際變化更新至三調成果,時效性較差,相關實物量屬性與當下的影像和實地不符,例如草地類等。
二是建議開發自然資源資產清查系統。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工作內容、技術指標、清查范圍、清查方法等已基本成型,為減少清查過程中人工處理帶來的誤差,提高工作效率,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開發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清查系統更利于實際工作的開展。該系統應具備數據融合處理、屬性映射掛接、屬性清洗、屬性賦值、面積平差、價格體系建設、資產經濟價值估算、數據庫建庫、成果質檢、成果匯合、專題報告、成果輸入等功能,滿足資產清查、評估、統計、分析等需要。
三是建立自然資源信息管理系統。資產清查所需數據涉及職能部門較多,調用基礎數據需要從各職能部門收集,工作難度較大。建議開發自然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在調查監測成果上,以最新影像為基礎,結合各類專項數據,套合國土空間規劃信息等相關數據,建立健全信息管理機制,有效保障自然資源動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