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淳
杭州錢塘安居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推動建筑領域的高速發展。建筑領域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順應當前時代發展步伐,注重創新與優化建筑施工技術,更好滿足當前人們對于建筑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建筑領域發展中,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作為新興技術之一,并在建筑中得到了有效應用,主要原因在于: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基礎上,合理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與破壞程度,使建筑更加美麗、新穎,更好符合綠色建筑理念,有助于促進我國建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將預制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模式進行比較可以了解到,二者存在的主要差異在于預制裝配式建筑簡化施工技術。實施傳統建筑施工作業模式,在施工過程上呈現出繁瑣特征,涉及了很多的施工環節和施工內容。采用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主要環節為:預制與裝配。主要內容為制造商結合建筑物結構相關參數、施工作業要求等做好原材料預處理工作,這些作為建筑物的主要組成部分,并將已加工過的建筑物,采用組裝運輸方式運輸到施工現場,并在現場開展組裝組件工作。目前,我國市場上預制建筑結構系統主要為專用型、通用型,兩種結構系統存在的區別在于通用結構是根據標準進行生產,與特殊功能專用類型進行比較,通用類型存在著較高的使用率,生產過程比較簡單,突出很強大的使用性能。針對專業型而言,存在著較大的生產難度[1]。
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與傳統建筑模式進行比較,預制裝配式建筑具備重量比較輕的優勢。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而言,主要是由生產各個零件后組裝而成。因此,合理控制生產零件的質量,為后續零件運輸以及零件組裝等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傳統建筑施工過程呈現出費力、費時情況,結構上存在著較差的可調整性,廢棄的傳統建筑很難實現回收利用。拆除回收傳統建筑過程中,一般是獲取可用土地。當建筑的功能需求上發生變化,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建筑物做出合理調整,加大了土木工程整體工作量。面對這個情況,通過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能夠得到很好解決。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原理主要為預制以及組裝零件。通過優化設計,采用針對性拆卸以及二次組裝的方式,實際滿足用戶對于功能上的相關需求。組裝作為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主要實施方式,依次對相關部件進行拆解、回收,遵循制定的步驟有序開展回收工作。針對預制裝配式建筑而言,很多部件由可回收材料和環保材料共同制成,回收之后通過二次處理以后,能夠對這些材料進行充分使用。然而,針對傳統建筑物而言,在回收材料以后,通常為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在這個角度可以了解到,預制裝配式建筑呈現出很強的可塑性優勢[2]。
預制裝配式建筑在建造周期上,要比傳統建筑物施工周期短很多。傳統建筑建造過程一般分為幾個階段。完成前面步驟在確保施工質量基礎上,再有序開展接下來施工作業。施工呈現出復雜性,同時施工細節比較多,加大了施工作業難度。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而言,也分為幾個階段,在開展下一階段施工前需要注重檢查上一階段施工質量,然而可以簡化兩個施工過程。零件生產、零件運輸以及施工現場零件組裝,優化與完善施工階段,縮短建造周期。此外,將裝配速度和生產速度進行有效結合,有序開展組裝和生產工作,能夠合理節約更多工程成本與施工作業時間。
第一,插筋預埋。對于插筋通過定位模板,工作人員結合預埋位置以及開孔方式等做好預埋工作。完成疊合板吊裝作業活動以后,將預埋插筋處有序開展梁鋼筋綁扎工作,在梁幫上做好定位模板固定工作,并結合插筋預留預埋圖,施工人員合理留設預留插筋孔。完成定位模板支設工作以后,全面落實質量檢查工作,在此基礎上有序開展插筋預埋工作。第二,做好墻板吊裝準備工作。連續開展吊裝作業活動,在吊裝之前需要將墻位置合理設置控制線,并做好測量器具、吊裝設備等相關準備工作,在檢查各項準備工作沒有缺陷情況下,工作人員應合理實施吊裝作業活動。第三,合理安放墊塊。工作人員需要在墻板下方的現澆板面應合理開展鑿毛工作,并對碎屑進行及時清理。通過清水方式,開展沖洗工作。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金屬墊塊,并將墊設的厚度進行合理組合,并合理放置在內墻板墊塊靠邊線位置。
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預制構件生產過程的質量驗收工作。制作完成預制構件模具以后,對首件開展質量驗收工作,構件施工期間,應認真驗收構件和相關模具,收集與整理每個批次構件施工過程的相關影像資料。駐場管理工作主要為項目安全質量管理工作,提高執行力度,駐場人員應簽認出廠合格資料、構件廠檢查資料等,加強監督與管理構件質量。運輸構件期間,需要做好疊放工作,并在底板底部通過襯墊方式,做好構件質量的保護工作。對于墻板運輸環節,應在人字架的兩側做好對稱放置工作,通過包裹塑料薄膜加以保護。對于預制樓梯,通過疊合平方形式進行運輸,采用墊木的方式隔離預制樓梯,工作人員分別碼放不同型號的樓梯,對于碼放的高度避免超過三層。
第一,成品運輸。對于運輸工具、運輸高度等相對應,需要實際滿足施工作業標準。在結構上應突出合理性、科學性,車輛裝卸需要做好綁定,在運輸以及裝卸作業期間充分體現出固定的作用。第二,裝配式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施工圖紙對鋼筋位置進行充分考慮。針對預留鋼筋的位置、間距等合理綁在立柱中。通過施工圖紙,確保和灌漿孔的位置保持一致性,為后續開展吊裝定位預制構件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施工人員在實際開展吊裝之前,根據樓層高度的1m控制線,將高程測量內容,合理融入布置垂直結構抄測底層中,并針對傾斜的部分做好修補和切除工作。第四,在進行墻柱構件吊裝定位以后,工作人員需要做出科學校正,確保實際符合施工要求,做好豎向以及斜撐拉緊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現澆接縫模板安裝、構件和鋼筋組裝、垂直接縫處需要做好密封工作,防止出現拼縫構件存在著堵塞情況,通過支撐桿、雙面橡膠帶的方式,提高牢固性和氣密性,防止出現模糊情況。第五,樓梯在吊裝預制之前,需要充分考慮到長度、尺寸等內容。提高下降系統前,需要校正測量的上立柱高度,使立柱的高度和橫梁高度相互對應,為提高樓梯位置提供便利。第六,針對澆筑混凝土以及灌漿作業環節,需要在監理人員施工質量驗收合格以后才能有序實施[3]。
實際開展設計預制裝配式建筑期間,應充分意識到框架結構設計環節的重要性,一般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進行有效應用,框架結構設計方案直接影響建筑結構的完整性、穩定性。因此,設計單位需要做好框架結構設計優化工作。然而,結合實際情況可以了解,目前框架結構設計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情況,為了充分體現出框架結構設計方案的實施價值,設計人員應注重不斷優化與完善框架結構設計方案。框架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內容為:第一,設計人員應考慮到分塊設計環節,綜合性分析相關影響因素,連接縫、裝配條件等。第三,優化設計預制元件之間的連接節點,確保節點的受力更具科學性,全面分析不利的受力截面,根據具體原因工作人員應明確具體的連接形式,有效提高建筑結構整體強度以及結構連接的穩定性。
為了確保順利開展樓面預留鋼筋以及墻板底孔的套接工作,需要在下層墻板澆筑過程中,結合鋼筋位置做好鋼筋定位的預留工作,為預留鋼筋套裝上層墻板打下良好基礎。合理運用塔式起重機,起吊前工作人員應嚴格檢查吊點實施重心。安裝使用支架、吊索具前,需要全面開展質量檢查工作,并做好安全驗算工作。實施操作前,施工人員需要觀測風力風向,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纜繩做好輔助,避免構件出現擺動過度的情況。面對6級和6級以上大風環境,需要避免開展起吊作業活動。吊裝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充分考慮到操作室和地面二者間聯絡的通暢性。
對于節點連接施工主要涉及了:鋼筋漿錨搭接、鋼筋套筒灌漿連接以及梁柱節點施工等。通過完善節點連接施工作業活動,注重開展質量控制工作,全程監控灌漿作業活動,有效提高整體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節點處做好鋼筋連接工作,并有序開展錨固施工作業活動,建立施工關鍵工序、關鍵部位,確保施工作業內容實際滿足施工設計要求。安裝和連接樓梯構件過程中,工作人員應通過測量儀,對樓梯上下的控制線做好標定工作,并在橫梁處做好水泥砂漿鋪設工作,有效提升找平層標高控制效果。結合施工設計方案,做好控制線的安裝作業活動,加強開展復核工作。安裝和吊裝過程中,需要保持垂直方向開展安裝工作,通過手扶樓梯形式合理調整方向。此外,針對安裝和連接外掛板構件時,需要施工人員嚴格遵循施工設計圖紙以及施工技術交底相關內容,有序開展管控預埋件工作。技術人員開展認真復核工作,確保預埋位置更具準確性,有效提升整體安裝質量以及連接質量。在澆筑混凝土完成以后,需要全面符合預埋件位置,一旦出現偏移情況,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及時處理工作,避免影響后續施工作業活動。安裝外掛板構件過程中,需要在預埋件焊接角鋼,有效提升安裝以及連接外掛構件整體質量[4]。
在實際實施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內容為:第一,預制施工工藝呈現出很強的專業性特征,涉及了很多內容。因此,企業需要對建筑材料進行認真選擇,并合理購買質量好的施工機械設備,實際滿足工程質量要求。注重開展建筑材料質量的驗收工作,確保施工機械設備的參數能夠更好滿足施工相關標準。第二,優化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體系與施工工藝,全面落實施工質量監督與管理機制,確保施工作業活動的有序實施。第三,定期開展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技術總結與分享工作,不斷優化與完善施工方案,為提高整體施工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建筑工程領域積極開展工業化建筑改革工作,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逐漸成為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為了充分體現出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應用價值,在開展設計期間應對多方面因素進行充分考慮,主要包含了結構抗震性、承載力等,使結構體系具備綠色環保特征。結合多方面因素,優化設計方案,積極開發適合我國現代建筑所需的預制結構系統。預制裝配式建筑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應合理提升預制速度,有效保障整體施工質量以及合理提升施工水平。在開發預制疊合構件、非受壓零件期間,應注重穩步發展,并朝著高端方向發展。對于預制建筑結構而言,呈現出比較多的應用優勢,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優勢等,不斷優化建筑體系,創新傳統建筑工程施工作業模式,降低整體勞動力度,優化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案,并實現生產智能化、自動化目標。
采用BIM技術能夠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對計劃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在一些應用程序流程上需要合理構建BIM模型,同時工作人員應嚴格審查其中包含的相關技術參數,有效提升仿真方案的有效性、真實性。例如:采用BIM技術,對提升計劃的構建過程進行科學模擬,能夠對項目整個過程進行預先精確模擬,還原每個連接細節,及時發現連接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完善的應對措施,避免實際開展構建期間產生相關問題。當模擬期間存在著相同錯誤,需要在模擬中及時查找存在的缺陷。例如:塔式起重機覆蓋范圍和交通路線存在著不足情況,工作人員應結合具體情況做好修改,并提升整體施工質量。模擬過程中,通過合理構建完善的BIM模型,可以對工程步驟、預制組件等內容進行科學模擬,及時發現計劃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做出科學調整[5]。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現代建筑工程領域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出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價值,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項目整體施工質量,并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綜合效益。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作為必然發展方向。為了更好順應時代發展步伐,需要積極探索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應用方案,確保應用的施工技術更具規范性與科學性,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從而促進建筑工程領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