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玉劍
《文心雕龍·附會》說:“義脈不流,則偏枯文體。”意思是說,如果文章的脈絡不通,結構混亂,就會使文章文體癱瘓。所以,我們要重視文章的結構安排。文章的結構主要包括開頭結尾、段落層次、銜接過渡等,本文著重談談記敘文開頭和結尾的常用寫法。
好的開頭可以是開篇點題:《元宵節的花燈》開篇引用詩句“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點出“元宵節是熱鬧、喜慶的,而那元宵節的花燈,又給節日添了一道特別的風景線”。這樣的開頭“開門就見山”,干凈利落,讓讀者心生好感。好的開頭也可以采用設問句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尋春》的開頭“春天在哪里”,既與題目中的“尋春”呼應,又讓讀者有繼續閱讀的欲望。好的開頭還可以采用精致的語言對景物進行描寫,營造意境,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青石板街》的開頭既詩意盎然,又能讓讀者如墜其境,與小作者一起踏上那青石板街,去體驗人間煙火氣中的溫情。
當然,好的開頭不僅僅是以上三種,我們還可以像楊絳先生的《老王》中那樣用敘述法開頭,“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開篇就交代清楚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像李森祥先生的《臺階》中那樣設置懸念,“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起筆就引人思考……
文章的結尾也同樣重要。三篇文章的結尾都很有力,堪稱豹尾:《元宵節的花燈》用“游人笑眼,年味余韻,皆被花燈照亮”結尾,既與開頭呼應,又卒章顯志;第二篇文章用“哦,春天就在我們那雙善于發現美好的明眸中”結尾,語含哲理,意蘊深長,讀罷口有余香;《青石板街》的結尾委婉含蓄,細咂后方能明白那是對姨奶生活方式的贊許,對煙火人間的神往。除了這三種結尾方法,我們還可以像《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那樣直抒胸臆;也可以像《驛路梨花》中那樣引用詩句來收束全篇,升華主題!
同學們,不管使用何種方法,都要注意從文章的整體架構出發,從文章主題的需要出發。讓我們一起用心結構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