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義興
今年全國兩會,“新質生產力”是備受關注的熱詞之一。3月7日上午,省委書記王蒙徽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要深刻領會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求,加快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更體現了以產業升級構筑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時代呼喚,也是發展必然。“新質生產力”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既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又有深刻的實踐意義。踏上新征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科技創新做好“動力引擎”、當好“開路先鋒”。
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對湖北來說,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必須推動新質生產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首當其沖要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北武漢考察時指出,“要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3年,湖北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光谷科創大走廊134個重大項目扎實推進,武漢排名國家創新型城市第6,襄陽、黃石入選全國首批創新驅動示范市,潛江、赤壁等4地獲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如此種種,為湖北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其次要加大人才培養使用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才是根本。湖北歷來是人才大省,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近50萬人,“兩院”院士81人,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國第一方陣。要推動新質生產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就要進一步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下、用得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匯聚形成強大的人才支撐,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澎湃動能。
再次要構建好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產業。當前,湖北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北斗等產業加快發展,要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構筑完善的現代化產業載體。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積極培育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和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
同時也要認識到,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