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壓力變送器檢測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航空航天、石化、核電等領 域人們對壓力變送器的穩定性、實時性、測量精度等方面有了更嚴格的要求。而工作環境的溫 度會對設備精度造成巨大影響,導致變送器測量值出現偏移。針對此問題,本文提出了基于自 適應深度置信網絡的高精度壓力變送器溫度補償方法。深度置信網絡 (Deep Belief Networks, DBN) 在無監督學習階段提取數據的特征,然后在有監督階段使用少量的數據對網絡參數進行 微調;利用白鯨優化算法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 BWO) 在全局搜索和局部尋優之間達到 平衡,有效地提高 DBN 網絡的優化效果;引入 Metropolis 準則和適應度平衡因子,進一步提 高算法的全局尋優能力以及模型收斂速度。實驗擬合后的數據精度可達 0.004 8%,遠高于現有 的最高標準 0.05 級。經過一系列對比分析,驗證了補償算法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溫度補償;深度置信網絡;啟發式算法;壓力變送器;白鯨優化算法
中圖分類號:TP212
文獻標志碼:A
壓力變送器是一種將壓力經過處理轉換為電信 號的裝置,在石化冶金、發電廠、核電等領域具有廣 泛的應用。這些工作環境一般具有比較廣的溫度范 圍,但是由于傳感器自身材料的限制,使得壓力變送 器的輸出不僅和壓力相關,還和溫度變化存在一定 的關系,這種溫度漂移現象的產生降低了變送器的 測量精度[1-2]。因此設計一種有效的溫度補償算法對 變送器的數據進行處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滿足 實際應用中更高精度的需求。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傳感器溫度補償的方法進 行了廣泛探索和研究,主要分為硬件補償和軟件補 償兩個方向[3]。硬件補償主要通過改進測量電路與 設計工藝或者優化芯片設計等方法進行溫度補償以 矯正精度[4]。該方法通常是針對某種傳感器進行特 定的硬件設計或優化,由于硬件補償調試比較復雜, 通用性較差,因此工程應用中更傾向于使用軟件補 償的方法[1]。
軟件補償算法具備易實現、適用范圍廣、維護 簡單等優點,主要分為插值算法、多項式擬合和人工 神經網絡法。文獻 [5] 設計了最小二乘法和拋物線 插值融合的補償方法,顯著地改善了傳感器的測量 精度。文獻 [6-7] 采用多項式算法補償溫度變化造成 的誤差,但其為了實現高精度補償需計算多項式的 高次項系數,這樣會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隨著技 術的不斷發展 ,在傳感器溫度補償中 , BP" (Back Propagation) 神經網絡得到了廣泛應用[8]。但是 BP 網絡存在不易收斂、容易陷入局部最優點、穩定性差 等問題[9]。文獻 [10] 提出了一種改進的高斯牛頓法 對 BP 網絡進行訓練,實驗結果顯示該方法的靈敏度 系數達到了 9.31×10?7。文獻 [11] 使用粒子群算法和 LM(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優化的 BP 網絡,結合 了 3 種算法的優點,有效地抑制了溫度對傳感器的影 響。文獻 [12] 利用遺傳算法優化 BP 神經網絡的初 始權重和閾值,構建了加速度傳感器的溫度補償模 型 ,該方法在 ?10~80 ℃ 范圍內的最大誤差僅 為 0.017%。除了 BP 神經網絡,結構簡單、表現優異的RBF(Radial Basis Function) 神經網絡也已廣泛應用于傳 感器溫度補償中[13-14]。DBN(Deep Belief Network) 作 為深度學習中一種重要的網絡結構,在連續堆疊的 多層結構中進行分層表征和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學 習,在實踐應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文獻 [1] 建 立并優化 DBN 模型的網絡結構,并應用于壓力傳感 器溫度補償,實驗表明算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但該 方法使用區間定位搜索的方式搜索 DBN 的超參數 既耗費運算資源又容易陷入局部極小值。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自適應深 度置信網絡的壓力變送器溫度補償算法。利用深度 置信網絡強大的特征表達能力對壓力變送器進行溫 度補償。但是深度置信網絡超參數的選取對模型補 償效果影響非常大,因此引入優化性能出色的白鯨 優化算法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 BWO) 來提高 網絡模型預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幫助算法找到全 局最優解。同時對算法進行如下改進:引入 Metropolis 準則提高原始白鯨優化算法擺脫局部最小值的能 力,以提高模型的收斂速度;在適應度函數中引入平 衡因子,以滿足壓力變送器的指標要求。通過相關 對比實驗證明了該算法溫度補償精度高、穩定性強, 可以滿足多種應用領域的要求。
1""" 壓力變送器溫度補償原理
變送器的核心部件是壓力傳感器,根據測量原 理的差異,主要可分為電阻式、電容式。電阻式主要 是利用單晶硅的壓阻效應,使用惠斯通電橋將電阻 的微小變換轉化為對應的電壓輸出;電容式變送器 核心部件是電容膜盒,由兩個大小相等的電容組成, 中央膜片會隨著壓力的變化而移動,導致兩側的電 容發生改變,通過專門的檢測電路轉換為電壓的變 化。圖 1 所示為兩種傳感器的核心結構圖。
基于上述原理制成的壓力變送器,其目標都是 實現測量壓力和對應電壓的線性輸出。但是由于制 造公差以及材料自身特性的影響,當溫度變化時,傳 感器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數值偏差,即溫度漂移。所 以需要使用算法對測量到的數據進行補償,以期望 壓力變送器能在全測溫范圍內的線性輸出。
1.1 溫度補償的數學模型
為了更好地對變送器進行溫度補償,一般在壓 力傳感器內部會額外安裝一個溫度傳感器,通過其 測量的傳感器工作溫度,實現對變送器測量值的修 正。因此可以通過讀取到的相關數據建立高精度溫 度補償模型 fmodel ,如式 (1) 所示。
2""" 基于自適應深度置信網絡的溫度補 償算法
2.1 深度置信網絡
深度置信網絡 (Deep" Belief" Networks," DBN)[16] 是一種具有強大特征表達能力的深度神經網絡,能夠建立數據特征和標簽的聯合分布[1]。DBN 由多層 受限玻爾茲曼機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 RBM) 組成,整體結構如圖 2 所示,網絡由輸入層和若干個 隱藏層組成,分別對應數據輸入和若干個 RBM 層。當 進行回歸預測任務時,RBM 每個神經元通常輸出范 圍在 0~1 的連續值,激活函數通常選擇 Sigmoid 函數[17]。
2.3 溫度補償算法
本文采用 BWO 優化的 DBN 網絡對壓力變送器 進行溫度補償。整個自適應算法的工作流程如圖 4 所示。圖中Tmax 1 "和 Tmax 2分別表示 DBN 在預訓練和 微調階段的迭代次數。算法開始時,根據 BWO 算法 個體的編碼初始化 DBN 模型的所有參數。進入第 1 階段時 ,算法以無監督的方式逐層訓練所有的 RBM 層,使用對比散度算法進行參數更新。第 2 階 段以監督微調的方式進行,輸入數據和對應的標簽, 使用反向傳播算法對參數進行更新。完成 DBN 的 訓練后,在測試集上計算所有種群個體的適應度。
模型利用 BWO 算法對 DBN 的超參數進行全局 搜索。由于 DBN 網絡訓練過程包含預訓練和微調 兩個階段,所以需要算法尋優的超參數包括:每個 RBM 層的節點個數、預訓練和微調階段的學習率和 動量。由于動量和學習率的取值范圍在 0~1,而每個 網絡層的節點個數都為整數。所以,在編碼時,將所 有待優化參數都編碼為 0~ 的浮點數,其中 表示 參數的上界;解碼時,個體中表示節點個數的位直接 轉化為整數,而表示動量和學習率的位則需要除以 ,以保證動量和學習率的取值在 0~1 之間。例如, 若 DBN 由兩層 RBM 組成,則種群個體可以編碼為 ,從左至右依次表示 :第 1 層和第 2 層 RBM 隱藏節點個數、預訓練參數更新的動量和 學習率、微調階段參數更新的動量和學習率。由于 在 BWO 尋優時所有的位都是浮點數,所以在解碼時 需要將其轉換到合理的范圍內, 和 直接轉化為 與其相鄰的整數,而兩個訓練階段的動量和學習率 則需要除以 。
BWO 算法在完成一輪個體位置更新后,將解碼 得到的新的超參數傳給 DBN,其按照新的超參數開 始訓練并計算新的個體的適應度值,然后 BWO 根據 新個體的適應度對種群個體進行更新。算法不斷地 循環上述流程,直到滿足誤差要求或者達到最大迭 代次數。結束后,對種群中最優個體解碼即可得到 DBN 的最優超參數。
3""" 實驗分析
3.1 數據預處理
構建壓力變送器溫度補償模型需要采集實驗數 據進行訓練和測試,本研究參考了文獻 [21] 的實驗 數據。原始數據共采集了 9 種壓力條件下 12 個溫度 點的離散數據,微處理器通過模數轉換器讀取對應 的數值 ,轉換器精度是 24 位。所以通過公式 ( Vbase 表示傳感器使用的基準電壓 ; AD 表示壓力變送器讀取到的 AD 值)對原始數據進 行轉化,可以獲得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電壓值。 為了提高溫度補償精度和模型訓練時的收斂速度, 還需要對輸入數據和標簽做歸一化處理 ,如 式 (19) 所示,其中:x、x'分別表示歸一化前后的數據; xmax、xmin 分別表示原始數據的最大值、最小值。
由于深度神經網絡具有強大的數據擬合能力, 為了防止過擬合,需要將數據劃分為訓練集和測試 集,在迭代過程中不斷地測試模型的性能,在滿足精 度后提前結束訓練,本研究將歸一化后的數據集按 照 8:2 的比例劃分,即隨機選擇 86 個樣本作為訓練 集,剩余 22 個樣本在測試時使用。
3.2 溫度補償實驗
實驗使用 MATLAB 2018B 編程軟件,搭建自適 應 DBN 溫度補償模型。為了提高模型對特征的提 取能力,模型在 DBN 頂部又添加一個額外的特征提 取層,相關參數如表 1 所示,表中也給出了需要 BWO 算法尋優的參數。為了克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偶然 誤差,所有的實驗數據都是在相同條件下重復 3 次得 到的結果。
實驗結果如表 2 所示,其中訓練誤差為均方差; 測試誤差使用平均絕對值誤差;MaxAE 表示最大絕 對值誤差 (下同)。為了驗證算法的性能,將其與遺傳 算法 (GA)[22]、粒子群算法 (PSO)[23] 的尋優效果做對 比分析。所有算法的最大迭代次數 100、種群大小 50;遺傳算法的交叉概率 0.3、變異概率 0.1;PSO 算 法個體和群體學習參數都為 2。從表 2 可知,原始 BWO 算法的各項指標相較于其他元啟發式算法有 著顯著的提高,說明此算法強大的全局尋優能力適 用于解決該問題。同時引入 Metropolis 準則和適應 度平衡因子后的 BWO 算法,無論是在訓練測試誤差 還是精度方面都有著更加明顯的提升,證明了改進 算法的有效性。
圖 5 示出了遺傳算法、粒子群算法、BWO 及其 改進算法在優化 DBN 過程中適應度的變化曲線。 BWO 最終得到的最優個體的適應度值不僅遠小于 其他算法,而且下降速度也是最快的,證明 BWO 算 法不僅具有更強的全局搜索能力使其快速擺脫局部 最優解 ,而且收斂速度也是最快的。改進后 的 BWO 算法也具有原始 BWO 算法快速收斂的特點, 節約了算法的運行時間。
圖 6 所示是經過優化后的 DBN 網絡的溫度補 償預測結果和真實值之間的偏差。從圖中可以看 出,經過算法補償以后,壓力變送器在整個測溫范圍 內的誤差已經縮減到非常小的區間。補償后算法在 所有數據上的最大誤差也不超過 0.05 Pa,已經達到 了非常高的測量等級。而且從結果可以看出,比較 大的誤差主要分布在比較極端的溫度和壓力的區間,在常規溫度和壓力范圍內,補償后變送器的表現 會更優異,證明改進的 BWO 算法優化 DBN 網絡對 壓力變送器溫度補償的效果顯著。
本文使用顯著性分析的方法來評估不同算法的 性能表現。具體來說,使用 K 折交叉驗證和 t 檢驗來 確定算法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在進行 t 檢驗之 前,首先對不同算法使用 5 折交叉驗證,并記錄每次 的結果,如表 3 所示。然后對不同算法的測試誤差和 精度使用 t 檢驗來比較算法之間的差異,本文使用 5% 的顯著性水平來確定差異是否顯著。結果顯示, 無論是 GA+DBN 還是 PSO+DBN 算法,其 MAE 和精 度都不如 BWO+DBN 算法,證明 BWO+DBN 算法有 著明顯的優勢;改進 BWO 的 MAE 的平均值 (0.0292) 顯著低于原始 BWO 的平均值 (0.0635),p=0.002 7;同 樣地,改進 BWO 的精度的平均值 (0.0120%) 顯著低 于原始 BWO 的平均值 (0.0306%),p=0.0457。因此, 可以得出結論:在變送器溫度補償任務中,BWO 優 化算法的引入能有效地提高模型的擬合精度,減小 誤差;并且改進 BWO+DBN 模型擬合誤差更小、補 償精度更高,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現。
為了探究改進措施對算法性能的影響,設計了 一系列消融實驗,結果如表 4 所示(表中“√”和“×”分 別表示在原始的 BWO+DBN 算法的基礎上是否引入 該項改進措施)。結合表 2 的實驗數據,使用原始的 BWO 算法對 DBN 模型的超參數進行尋優的算法相 較于其他算法的測試誤差和精度都有大幅度下降。 分別引入 Metropolis 準則和適應度平衡因子后,都能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的精度、降低測試誤差。并 且在同時引入 Metropolis 準則和適應度平衡因子的 情況下,算法擬合精度有數量級的提升。總的來說, 這兩種改進措施結合起來使用對算法精度的影響非 常顯著,建議在使用該算法時保留這些措施,以獲得 更好的性能表現。
為了說明 BWO 的優化效果,分別對探索開發閾 值和鯨落概率的參數配置進行對比實驗分析。表 5 所示是對種群個體進入探索和開發階段閾值的討 論,原文中的閾值為 0.5,當平衡因子 Bf 大于 0.5 時, 算法進入探索階段;否則進入開發階段。通過一組 對比實驗,發現探索和開發閾值選取為 0.2 是最合理 的。表 6 示出了種群個體鯨落概率在不同范圍的參 數討論,當鯨落概率范圍選擇為 0.050~0.025 時,算法 表現最佳。
同時,為了探究 DBN 模型中 RBM 層數對實驗 結果的影響,利用 BWO 算法對使用不同 RBM 層數 的 DBN 神經網絡內部參數進行尋優,實驗結果如表 7 所示。在使用兩層 RBM 時,DBN 的表現最好,無論是在訓練誤差、測試誤差還是在精度上,都明顯優于 其他配置。所以 DBN 模型的 RBM 層數配置為 2。
為了說明適應度函數對結果的影響,使用不同 取值的平衡因子 α 對使用 BWO 算法優化的 DBN 神 經網絡進行尋優。表 8 給出了不同 α 取值下的訓練 和測試誤差以及精度。由表 8 可知,當 α=0.5 時,算 法很好地平衡了全局誤差和最大誤差,此時算法的 表現最好,測試誤差只有 0.0157,精度達到了 0.0048%。
4""" 結 論
針對壓力變送器的溫度補償問題,提出了基于 自適應 DBN 神經網絡的溫度補償模型。首先,深度 置信網絡通過串聯多層 RBM 使得算法具有強大的 特征提取和表征能力。然后,利用 BWO 巧妙地處理 好尋優算法全局搜索和局部尋優之間的平衡,幫助 擬合網絡找到最佳的超參數。同時引入的模擬退火 Metropolis 準則更進一步提升了算法尋找最優解的 能力。通過實驗分析,不論是平均絕對誤差還是最 大誤差都大幅度領先其他方法,并且使壓力變送器 的精度遠高于最高標準的 0.05 級,大幅度提高了壓 力變送器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石文兵, 葛斌, 蘇樹智. 基于深度信念網絡的硅壓阻式壓 力傳感器高精度溫度補償模型的研究[J]. 傳感技術學報, 2021, 34(7): 995-1000.
何怡剛, 陳張輝, 李兵, 等. 改進 AFSA-BP 神經網絡的濕 度傳感器溫度補償研究[J].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18, 32(7): 95-100.
黨瑞榮, 張宏偉, 宋楠, 等. 高溫高壓井下壓力傳感器的補 償與校正[J]. 儀器儀表學報, 2016, 37(4): 737-743.
TRAN" A" V," ZHANG" X," ZHU" B."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 for" low" pressur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7," 65(8): 6487-6496.
GUO Z, LU C, WANG Y, et al.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a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silicon[1]on-sapphire" pressure" sensors[J]." IEEE" Sensors" Journal, 2016, 17(3): 709-715.
黃奇峰. MEMS 壓力傳感器芯片的數字信號調理與設計 實現[D]. 北京: 北京工業大學, 2019.
GONZALEZ" A" H," BELTRAN" J" R," CERON" J" F" T, et al. New architecture for intelligent pressure sensors with" ana[1]log" and" digital" outputs[J]. IEEE Latin" America"" Transac[1]tions, 2014, 12(2): 116-121.
COTTER" N" E." The" Stone-Weierstrass"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neural"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0, 1(4): 290-295.
孫艷梅, 苗鳳娟, 陶佰睿. 基于 PSO 的 BP 神經網絡在壓 力傳感器溫度補償中的應用[J]. 傳感技術學報, 2014, 27(3): 342-346.
劉賀, 李淮江. 基于 BP 神經網絡的壓力傳感器溫度補償 方法研究[J]. 傳感技術學報, 2020, 33(5): 688-692.
伍川輝, 蔣榮偉. 基于 PSO-LM-BP 神經網絡的壓力傳感 器溫度補償方法[J]. 儀表技術與傳感器, 2018(2): 129- 133.
WANG S, ZHU W, SHEN Y, et al. Temperature compens[1]ation" for" MEMS" resonant" accelerometer"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e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J]. 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 2020, 316: 112393.
何平, 潘國峰, 孫以材, 等. 壓力傳感器溫度漂移補償的 RBF 網絡模型[J]. 儀器儀表學報, 2008, 29(3): 572-576.
林海軍, 楊進寶, 汪魯才, 等. 基于復合 RBFNN 的數字溫 度傳感器誤差補償方法[J]. 傳感技術學報, 2011, 24(2): 243-247.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壓力變送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 家計量檢定規程JJG 882-2019[S]. 2019.12.31.
HINTON G E, OSINDERO S, TEH Y W. A fas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deep" belief" nets[J]. Neural" Computation, 2006, 18(7): 1527-1554.
IBROKHIMOV" B," HUR" C," KIM" H, et al." A-DBNF: Adaptive deep belief network framework for regression and classification" tasks[J]. Applied" Intelligence," 2021," 51(7): 4199-4213.
陸軍建, 林家駿. 基于 CUDA 和深度置信網絡的手寫字 符識別[J].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41(2): 210-215.
ZHONG C, LI G, MENG Z.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 A novel" nature-inspired" metaheuristic" algorithm[J]. Know[1]ledge-Based Systems, 2022, 251: 109215.
METROPOLIS N, ROSENBLUTH A W, ROSENBLUTH M N, et al. Equation of state calculations by fast computing machines[J].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53, 21(6): 1087-1092.
董燕婷. 微差壓變送器的研究與溫度補償實現[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2014.
HOLLAND" J" H." 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 An" Introductory"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 to Biology," Contro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 [s.l.]: MIT Press, 1992.
KENNEDY J," EBERHART" 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1]tion[C]//Proceedings" of" ICNN'9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s.l.]: IEEE, 1995: 1942-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