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音樂,世界會變怎樣?
導演:今井一曉
編劇:內海照子
配音:水田山葵 大原惠美 嘉數由美 木村昴 關智一
出品:日本SHIN-EI動畫株式會社
引進/發行: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故事
為了準備學校音樂會的演出,大雄(大原惠美配)埋頭苦練他并不擅長的豎笛。這時,他的面前出現了一位神秘的外星少女米佳,她格外中意大雄吹出來的跑調的笛聲,于是米佳引領哆啦A夢(水田山葵配)和伙伴們來到了以音樂為能量的外星球上的一座音樂殿堂。就在這時,一種能夠令音樂從世界上消失的神秘生命體突然降臨,地球陷入危機……哆啦A夢和伙伴們究竟能否拯救音樂的未來和地球危機呢?
永不過時的童年“時光機”
動畫電影作為充滿稚趣的一種類型,幾乎等同于成年人的“時光機”,當我們跟隨熟悉的身影,穿越銀幕,總能夠如愿回到那個提前放學的傍晚,窗外菜香四溢,屋里“藍胖子”為我們變出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工具。
從誕生之日算起,“藍胖子”哆啦A夢已陪伴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走過半個多世紀。1969年,日本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以自己家的“貓咪”和女兒的玩具“不倒翁”為靈感,創作了具有法術的哆啦A夢。背景設置中,這只藍色貓形機器人來自22世紀,因為丟掉一顆螺絲,哆啦A夢被轉入放牛班,最后被野比大雄的玄孫野比世修誤認領回家中。
為改變現實生活,野比世修派哆啦A夢乘坐時光機,從22世紀特別返回到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幫助大雄開啟了我們后來看到的一系列故事。隨著TV動畫的展開,全球的孩子開始為這只“藍胖子”和它的百變口袋瘋狂,以至于在2002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20位最能代表亞洲形象的“亞洲英雄”中,哆啦A夢成為唯一一位入選的卡通人物。
奏響音樂大冒險
對IP形象的開發而言,劇場版的商業化續寫幾乎是必經之路。在口碑得到認可后,《哆啦A夢》像其他TV動畫一樣,開始了自己漫長的銀幕進化之路。最初,該系列動畫電影的創作策略,通常選擇雜糅商業片流行的多種元素,如懸疑、奇幻、機戰、冒險等。除此之外,劇場版還特別將環保、戰爭、愛與和平等宏大主題嵌入內核,最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遞給世界觀正在形成中的孩子們。
近年,《哆啦A夢》劇場版的續寫方式因時而變,在傳統的商業類型疊加之外,開始探索更多元主題的傳達。2024年,系列新出劇場版《哆啦A夢:大雄的地球交響樂》,如其名所示,新作的主題圍繞“音樂”展開。以視覺呈現聽覺的審美過程,且面向理解力有限的青少年,這是一次十分大膽的嘗試。新作導演今井一曉曾執導《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該作是哆啦A夢系列2D電影的日本票房最高作品。而最新執導的這一部,則是《哆啦A夢》系列2D電影的第43部作品,也是為紀念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1933年—1996年)誕辰90周年的特別劇場版。
談及靈感來源,導演今井一曉透露:“有一天,我看到不能出門的兒子在家對著電視大聲唱歌,讓我很受觸動,那是一檔節目,由于當時的情況不能開演唱會,于是演奏者們通過網絡合作一首歌曲。在被音樂的力量感染的同時,我腦海中突然出現了孩子們與哆啦A夢一起在音樂世界大冒險的畫面。”于是,疫情期間的一次隔空合唱,意外成為奏響“大雄的地球交響曲”的第一只音符。如果你也好奇“藍胖子”和伙伴們的音準怎么樣,不妨走入影院,一探究竟吧。(文 小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