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恿( 合肥 )
筆者有一封珍藏多年的藝術大師徐悲鴻的信札,內容如下:
敷孟先生姻兄惠鑒:
臺從入都,弟等幸得略盡地主之誼,自維生活簡樸,疏慢滋懼,承賜書殷殷齒及,慚愧!弟一星期來以開會過多力不能支,前日起臥床三日,思略儲精力為五一之用,茲欣悉六月當再赴京,仍請下榻敝寓,倘能覓得供春茶壺之事,實所企盼。敬祝:
儷安

徐悲鴻信札
夫人萬福
弟 悲鴻 靜文 頓首
四月廿九日
(舍弟一函乞轉)
徐悲鴻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先驅,他倡導中國畫革新,推行現實主義教育體系,是現代美術事業和美術教育事業的奠基人,功垂后世,影響深遠,被稱為“近代繪畫之父”。
1895年6月18日,徐悲鴻出生于江蘇宜興屺亭橋,父親徐達章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民間畫師。徐悲鴻6歲讀書,9歲開始隨父學畫,每日臨摹一幅吳友如的界畫。10歲乘舟赴溧陽途中,隨口吟出“春水綠彌漫,青山秀色含,一帆風信好,舟過萬重巒”的詩句,即景成詩,聞名鄉里。13歲那年家鄉洪災,暴雨連綿,他與父親一起背井離鄉,賣畫接濟家庭,為人畫肖像、刻印章、寫春聯,筆不離手。17歲時他已憑借畫藝在宜興師范學校、彭城中學、始齊小學三校任圖畫教師,18歲在《申報》上看到上海圖畫美術學院的招生廣告,即奔赴上海,數月后因父親重病返回宜興。

松蔭課子 國畫 徐達章
父親去世后,他再赴上海,以畫插圖和廣告維持生活,并開始賣畫。第二年他考入震旦大學攻讀法文,其間被圣倉明智大學聘請作畫和講學。1917年,他東渡日本研習美術,結識中村不折等繪畫界前輩。1918年,他結識蔡元培,被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投身五四前夕的新文化運動。在畫法研究會開學典禮上,他提倡吸收西洋繪畫之長,創造新的風格,并為《繪學雜志》撰文,指出中國繪畫在該時代的陳腐頹敗,號召畫壇有志之士奮起革新。
1919年,徐悲鴻在蔡元培、傅增湘的幫助下留學法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法國國立最高藝術院?!?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學習,師從法國畫壇泰斗達仰,并先后游歷德國、英國、比利時、瑞士、意大利等國。在歐洲七年,他鉆研文藝復興藝術,繼承古典藝術的嚴謹、造型和嫻熟的繪畫技巧,成就了他一生的審美意趣,形成了獨特的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作品在法國國家美術展覽館展出時,曾轟動法國美術界。
1926年,他回到上海,展出歷年所作,引起文化界關注??涤袨槭①澦熬钊A妙,隱秀雄奇,獨步中國,無以為偶”。此后,他相繼擔任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國立北平藝專校長、中央美院院長等職務,獻身美術教育事業。1928年3月,他曾帶著夫人蔣碧薇、兒子徐伯陽、弟弟壽安、弟媳佑春以及保姆包了一條船,回到故鄉屺亭橋鎮,只作了短暫的停留。畢竟他一邊要藝術創作,一邊要投身教育,能夠回到故鄉的機會真是太少啦。“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然而他又何曾一刻忘記故鄉。

田橫與五百壯士 油畫 徐悲鴻
這封信就是徐悲鴻寫給同鄉摯友、陶瓷專家任敷孟的。信中提到的“供春茶壺”,為茶文化中無價之寶,同樣出自宜興,為宜興實業家儲南強的收藏,1953年4月,由儲南強捐獻給了蘇南文管會。1952年,繁重的工作已經壓垮了徐悲鴻的身體,他經常臥病在床,仍然關心著國內外的藝術活動和中央美院的教學工作。1953年春,徐悲鴻在經過一年多的療養后終于能下床活動了。大病初愈,他馬不停蹄地將所有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寫這封信時,他百忙中仍然心系故人,心系故里,還特別囑托任敷孟為他拍攝“供春茶壺”的照片。
徐悲鴻年輕時曾拜在康有為門下,他的書法取法北碑,筆力內聚、鋒斂氣足、風格蕭散、剛勁婀娜、格高韻遠、超然象外。他的書寫純出自然,毫無習氣,完全出自深厚的藝術修養和本真的精神內涵。徐悲鴻與“供春茶壺”,都是宜興的杰出代表。一代宗師,真情真性,對待摯友,亦極盡謙遜恭敬,風范無雙,仰之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