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關系到小區居民的幸福感。2023年以來,武昌區從化解物業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治理的維度,創新推行“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打破傳統“強勢”物業和業委會“專權”引發的物業矛盾治理困境,有效促進物業服務轉型升級,激發了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居民滿意度不斷增強。
征集“金點子”凝聚共建合力
走進武昌區中南路街道下徐家灣社區雙星大廈小區,所見之處整潔有序,小區入口處,一排公告欄引人注目。公告欄上有物業公司每月的服務工作報告、月度財務收支情況一覽表、費用使用公示、物業費繳納情況,物業每一筆收支都一目了然。雙星大廈小區面積不大,僅有居民220余戶,實行“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半年后,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此之前,由于長期財務不透明,物業服務質量差,業主和物業服務公司之間矛盾突出,一部分業主拒交物業費,物業服務公司經費緊張繼而降低服務標準,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新的物業服務公司屢被驅趕,小區業委會一度停擺,小區亂象滋生。
2023年4月底,下徐家灣社區黨委組織發動雙星大廈小區居民征集提高物業管理服務的“金點子”,在武昌區委政法委的推動下,首推“信托制”物業。所謂“信托制”物業,就是將小區物業費、公共收益等設立為小區共有基金,由業主大會以信托方式授權給物業企業,用于小區管理服務,通過陽光透明的機制,實現業主權益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雙星大廈小區的住戶以軍休干部為主,業主自治能力強,但在推行“信托制”的宣傳過程中卻困難重重。起初,部分業主由于對“信托制”不了解而產生抵觸心理,武昌區委政法委、下徐家灣社區黨委和小區業委會聯合上門做工作,通過知識解答消除業主們的疑慮。同時,社區將業委會、樓棟長、居民骨干、下沉黨員等多方力量組織起來,多次召開小區鄰里議事會,共同商議“信托制”物業推廣辦法。最終小區超過92.7%的業主同意引入“信托制”物業。
“信托制物業實際上就是通過共同締造理念和公開透明的制度設計,讓小區業主當家作主,物業公司按照約定酬金,為小區提供質價相符、標準明確的物業服務,獲得穩定的報酬。”武昌區玖安和諧社區促進中心負責人張詠梅說。
居民“挑大梁”多元協同共治
如何發動群眾力量積極參與信托制物業的管理運行?面對這一“試題”,武昌區凝聚黨員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出必須70%以上業主參與、贊成率必須達到50%以上才能實行“信托制”物業的規則,通過“業委會主任-業委會委員-樓棟長和志愿者-全體業主”層層遞進、全面覆蓋,宣傳政策、溝通思想,搭建平臺、協商議事,實現業主人人參與、業主當家作主。
水果湖街白玫瑰花苑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以前電梯房物業費每平方米0.9元、無電梯房物業費每平方米0.5元,物業服務公司入不敷出,向小區業委會提出退場。在這種情況下,業委會決定在小區推行“信托制”物業,物業費每平方米上浮0.2元。
隨后,小區業委會迅速組建起由熱心公益服務的黨員組成志愿者小分隊,通過入戶上門、集中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宣傳發動、協商共議,不漏一戶一人。58天后,90%以上的居民投票同意上漲物業費,引入“信托制”物業。
“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是新生事物,大家接受理解有一個過程,我們不斷向大家宣傳共建共治共享、人人盡責的理念,努力把群眾工作做細致、做徹底。”武昌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武昌區委政法委還搭建了線上智慧平臺,實現物業服務全透明全公開。“業主可以通過‘武昌信托物業’微信小程序實時查看小區每筆收支賬目,大到分門別類的總賬、小到保潔物資的采買等,所有數據實時更新,全部賬目明明白白。”雙星大廈小區業委會主任曾昭發介紹。
架起“連心橋”實現成果共享
“信托制”物業模式讓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由包干制的買賣關系轉變為信托制的三方誠信委托關系,重建了物業和業主之間的信任,讓業主真正成為小區主人。
雙星大廈、長城嘉苑、白玫瑰花苑、錦繡中北等4個小區導入信托制物業后,小區環境煥然一新,業主平等共享小區治理成果,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如今,業主加入志愿服務團隊、參與小區治理的熱情持續高漲。大家積極參加協商議事,自發建成小花園,自籌資金設置乒乓球臺,還引進轄區資源設立電子屏,實現信息共享,節日期間小區文體活動接連不斷,業主對物業公司的滿意率達到98%,物業費繳費率達85%以上。
同時,社區黨委通過組建群眾評議團,多次開展現場評議,對資金使用、項目效果、群眾參與、后續管理等問題進行討論優化,推動了業主主體地位和物業企業服務意識的回歸,為“信托制”物業的持續良好運營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是我們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更是破解物業糾紛、物業服務管理難題的具體舉措。2024年,信托制物業將在武昌區由試點到擴面推廣,納入共同締造項目,努力構建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公開透明、開放參與的小區治理新機制,開啟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武昌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