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培涵
(濟南市市中區工程質量與安全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2)
建筑工程質量通病及其管理措施,是建筑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建筑工程規模增加,結構形式復雜,對工程質量的要求更加嚴格。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建筑工程質量的通病多種多樣,這些通病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建筑物的美觀性和使用功能,更可能導致結構安全性能的降低,甚至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傅繼陽等[1]從實際管理需求和工程管理實踐出發,建立了一套過程控制的流程,根據建筑自身特點對施工階段質量管理進行精準控制。曹新穎等[2]從全面管理和質量控制角度出發,對原材料分批分樣進行質量檢查,確保原料符合質量驗收標準。王屹航等[3]針對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見的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其適用的措施,以提升其管理質量。分析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成因,探索有效的工程質量管理措施,對于提升建筑工程質量,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建筑材料的質量需要不斷改進,加強材料采購的監管,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能水平,建立健全質量監督和檢測機制。現階段,以建筑工程質量通病及工程質量管理措施為研究目標,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測試與分析。
在材料檢測方面:建筑材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建筑結構的安全,但一些建筑單位在材料選擇和采購過程中存在明顯問題[4]。使用劣質建筑材料或偷工減料,導致建筑材料強度不足,有時甚至未經嚴格檢測驗收就使用材料,造成材料質量低劣。這些劣質建筑材料很容易造成結構安全失效,嚴重損害建筑物的穩定性。此外,為了降低成本或使利潤最大化,在施工過程中使用質量較低的裝飾材料。這些材料可能存在質量較差,使用效果差問題。如果墻漆中摻入了劣質涂料,就會導致涂抹不方便,或者墻表面容易開裂,使得墻面裝飾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
在施工檢測方面:因為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導致部分工程建筑出現一些質量通病的現象。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著很多有缺陷的地方。其中就包括混凝土中的鋼筋,其是混凝土結構中的重要支撐,能極大程度地讓建筑物更加牢固。但還是有一些結構單元鋼筋的安裝發生違規現象。例如,混凝土結構裂縫,鋼筋搭接長度不夠、接頭處松動、安裝位置不準確等,這些不符合標準的安裝會影響鋼筋力學性能,導致建筑物的結構不安全。結構解決方案也是來確保建筑物安全可靠的根本,但某些施工單位在靜力解決方案中出現了很多錯誤,他們沒有考慮地震、風荷載等自然力的影響,導致結構抗震性能不足,或者設計荷載計算不準確,導致結構承載力不足。這些不合理的結構設計給建筑工程在使用過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風險[5]。作為建筑結構中常用的材料,混凝土的質量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部分施工單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作業不規范。例如混合比例不合適、混合時間不足、澆注過程中振動效果不佳等。這些不標準,不合理的施工過程嚴重影響了工程整體功能和使用效果,會降低混凝土的質量,從而降低了其使用壽命。
在質量檢查方面:施工質量控制是保證墻面裝飾質量的重要環節。但部分施工單位的監理人員未能有效監督,在此過程中沒有充分發現和解決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同時,相關部門監管不嚴格和施工單位不規范施工等均能夠導致質量檢查不合格[6]。缺乏監督可能會導致質量低劣的墻面裝飾無法及時發現和解決。一些建筑單位存在地基調整問題,由于無法徹底清除地面上的雜物、建筑垃圾、雜物,沒有對土壤進行必要的加固和調理,這些不規則的地基調整會導致地基沉降、建筑物傾斜,甚至結構損壞。墻面裝飾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受基層處理的影響。基礎處理包括墻面粉飾、找平和防潮。如果墻面表面清潔不徹底,會導致裝飾材料附著不牢,或找平效果差,造成墻面凸凹不平的情況。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建筑材料的連接強度和實際效果,從而無法有效保證裝修質量。
工程材料進入施工現場時,必須經過管理監測人員進行標準型檢驗后,方可用于工程使用,并遵循質量第一、及時檢驗的原則。質量標準的原則。工程施工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符合質量原則,并制定不同工藝施工過程中所用設備的使用方案,為組織運輸施工材料和存儲施工材料提供備份[7]。對于單獨使用的工程材料,開工前需向上級部門提交質量保證書,驗收前應檢查材料是否檢驗合格,如有不合格材料應立即拆除。對材料工程材料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確保材料驗證以現場驗證為依據。核查內容包括數據核查、數量核查和質量核查三個方面。對核查中出現不合格產品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按照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將鋼筋混凝土的建筑材料作為例子,鋼筋質量標準程度如表1 所示。

表1 鋼筋質量標準分級
為保證施工現場所需的建筑材料質量,杜絕施工安全隱患。必要時要根據當時所得出的檢測結果,準時篩查進場的建筑材料的質量,保證每批進場材料均在質量標準范圍之內[8]。實現項目總體目標。
對于房屋建設工程中質量問題,為了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保證各種試驗設備的準確度,必須對檢驗、試驗和測量進行管理,必要時建立測量儀器臺賬,并對測量設備的選用進行監督[9]。使用檢測設備進行檢測時,必須標明其有效期并提供標準校準標志,重要的檢測設備還必須配備臺賬。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確定重點跟蹤記錄的區域,在施工過程中,質量檢測部門要對施工關鍵進行拍照存檔,對照片進行相關的信息編輯,內容包括拍攝的時間和地點等關鍵信息。工程師在使用任何所使用的測試設備時,必須遵循設備說明書中的操作步驟和流程,讀數必須仔細、準確,避免因操作不當而導致數據錯誤,確保工程質量。尤其是在滲漏防治方面,常用的方法是將混凝劑與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速凝水泥砂漿,對出現滲漏問題的建筑物墻體進行快速堵漏和密封、維修可以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抗滲性能。主要原因是膨脹水泥是由硅酸鹽、膨脹水泥和石膏制成的,其目的是降低水壓并防止大面積漏水的問題。另一方面,應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管道堵塞。管道堵塞大多與物體掉落等人為因素有關。為了有效解決房屋建設工程中管道堵塞的通病,應明確和規范施工人員的職責和行為,使他們在施工階段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禁止在建筑物內堆放垃圾、雜物。從源頭上避免管道堵塞問題。同時,要注意加強管理人員對房屋質量的控制,對發現堵塞的管道定期檢查,及時與施工人員溝通,對于堵塞嚴重的管道,應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清除內部雜質工作,保證屋內管道暢通。
建筑工程技術管理和節能減排應從建筑全生命周期綜合考慮。在設計、施工、運營、拆除等各個階段進行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效率,提高建筑的能源性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通過精確觀察和測量發現,裂縫主要出現在結構板的應力集中區域,這可能與施工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和鋼筋分布有關。通過優化施工工藝和材料配比,減少裂縫發生頻率,提高結構板的整體穩定性。重點關注磨削和麻點等表面缺陷。通過加強壓實和養護,表面缺陷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加強模板支撐的穩定性,有效減少高度偏差的發生。這將提高項目的整體質量并減少后期的維護成本。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施工管理和節能減排需要不斷改進。例如,BIM 技術可用于建筑設計,通過數字化建筑計算和模擬,優化建筑設計方案,降低建筑能耗。在材料選擇上,應采用環保材料,并注意材料的選擇和組合,確保整個建筑的節能。
某房屋建筑工程的總建筑面積為5 000m2,其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架構。工程分成不同的區域,地上9 層,整體占地面積較大。地下2 層,首層結構板厚100mm,主要配筋為φ16mm,間距為120mm。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合理劃分施工區域,確保工期目標的實現。由于工程結構采用的土釘護坡坡度大,實際可用空間有限。開工前必須對場地利用情況進行安排,以避免因場地狹小而耽誤施工進度。設計做法為結構面一次壓光抹平,平整度誤差控制在±1.6mm。
在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過程中,為得到較好的分析效果,需要對高混凝土結構板一次壓光的合格程度進行測試。根據施工質量要求,房屋建筑結構地面要求達到一次性壓光及平整度3mm。在結構封頂過程中,由于工期緊,樓面平整度很難控制,此時會出現收縮裂縫。在進行混凝土結構板一次壓光的施工過程中,地面易出現裂縫,表面會出現缺陷,板面標高會出現偏差,嚴重影響工程的質量。因此,需要對完成的結構板面進行質量調查,設置5個小組,分別對三種質量問題進行樣品頻點的抽取。對頻點進行頻率分析,結合實際情況,計算出混凝土樓板一次壓光合格率。當合格率達到93%以上時,表示具有良好質量管理效果。
準備壓光機,對混凝土原材料進行檢查,在施工場地選擇材料進行分析。經過數據分析結果,得到5 個小組的頻點結果如圖1 所示。

圖1 小組抽樣頻點圖
由圖1 結果可知,5 個小組分別對地面裂縫、表面缺陷以及板面標高偏差三種質量問題進行樣品頻點的抽取和分析,結合頻點結果,對混凝土樓板一次壓光合格程度進行計算,得到5 個小組的混凝土樓板一次壓光合格率均在95%左右,結果均符合預期。由此說明運用本文施工管理措施能夠解決地面易出現的問題,達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同時,為了驗證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選擇5個小組進行測試。針對混凝土施工板的拼接縫美觀修正的重要度進行分析,通過改進前后的重要度評分計算平均修正重要度,當修正重要度保持在20%以內時能夠具有較好結果。因此,選擇若干樣品,保證樣品間其他因素相同。使用攝影設備對每個樣品的拼縫部分進行拍照,并對產品拼縫美觀度進行評價,得到評價的重要度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拼縫美觀修正重要度
由表中結果可知,根據技術改進后的結果,計算5 個小組的修正重要度,得到具體結果為:9%、11%、13%、17%。不同小組的修正重要度結果均保持在規定范圍內,說明運用本文管理措施能夠達到混凝土結構觀感質量目標。經過五個小組分別對地面裂縫、表面缺陷以及板面標高偏差三種質量問題進行樣品頻點的抽取和分析,并結合所實施的管理措施,證明了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本文所提出的工程質量管理措施,顯著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觀感質量。通過優化施工工藝和材料配比,有效減少了地面裂縫的發生。加強了混凝土壓實和養護措施,使得表面缺陷得到了明顯改善。改進澆筑厚度控制,降低了板面標高偏差的發生率。體現了在施工工藝和材料管理方面的創新與實踐,也為今后的類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因此,通過運用本文管理措施能夠達到預期的質量管理目標,為達到工程整體要求的標準提供了足夠的支撐。
本次通過對建筑工程質量通病及工程質量管理措施改進和創新,加強工程質量管理,確保施工流程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得出以下結論:
(1)應用所提方法,在施工過程中,通過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工程質量管理措施,對不同操作和過程中的質量問題進行嚴查,加強施工過程的監督,可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將工程質量通病降到最低程度。
(2)該設計還存在不足之處,如施工人員工作的調度問題。今后在研究中,嚴格控制施工中的質量,提升施工過程的檢測與檢查,對每一道工序進行嚴格的質量驗收。并且對施工過程進行全程監督,才能確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穩定、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