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鋮
第二十九站:德國科隆,楊月展示了精美的壯族服飾,還教外國人學習漢語拼音“zhuang zu”。第三十站:德國慕尼黑,她展示了環江毛南族服飾,還給一名金發女孩贈送了一枚中國結……
帶上中國民族服飾,備好非遺小禮物,90后姑娘楊月駕駛房車,開啟了環游歐洲之旅。她變裝出鏡,沿途花式介紹中國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大美中國。
2024年3月,楊月受邀前往法國巴黎,參加中法建交60周年活動,為傳播中國文化助力。




本文主人公 楊月
火爆出圈的楊月今年30歲,來自河南新鄉縣。7歲那年,楊月的父母離異。雖然在單親家庭長大,但楊月性格開朗,笑起來眼睛像彎彎的月亮,因此媽媽給她取名“月”。
18歲時,楊月只身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攻讀時尚管理專業。她拉著行李,從河南老家坐高鐵到北京,再一路輾轉到墨爾本。
楊月從沒出過國,不會英語,在異國他鄉也沒朋友,最無奈的是,她的媽媽事先聯系的一個墨爾本朋友不愿接收她暫時落腳,楊月不得不帶著行李流落街頭。后來,她在網上聯系到一個同在墨爾本的河南鄭州姑娘,兩人合租了房子,這才算在異國他鄉有了棲身之所。
那些年,楊月知道父母不容易,因此,她靠打工賺取生活費,以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她去中餐廳送過外賣、在餃子館當過服務員、到物流公司當過前臺……可因為英語不好,隔三差五就會被誤解,她經常委屈得直掉眼淚。
日子久了,楊月發現,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她決定變得更堅強,于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病、一個人做手術……
畢業后,楊月回國找工作,兜兜轉轉多個城市,最終在四川成都找到了一份奢侈品陳列師的工作。
2022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月利用假期前往巴基斯坦的星光小學支教,負責教孩子們中文、數學和音樂。
楊月一邊教書,一邊傳播中國文化,看著巴基斯坦的孩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楊月不由地萌生出周游列國、傳播中國文化的念頭。
“這些年我去過很多國家,了解到不少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很片面,只能說出春節和餃子,尤其是很多北歐國家的人,甚至分不清日本、韓國和中國文化的區別。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有眾多的民族瑰寶和豐富的非遺文化,應該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的強盛與美麗。我想從歐洲開始,宣傳中國文化。”楊月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的時候,其實是有顧慮的,因為自從她出國留學,媽媽就一直盼著她畢業回國,如今,她終于回來了,卻又想著“飛走”。
但意外的是,媽媽非常贊成她的想法,“記住,當外國人問你來自哪里時,你要大聲地說,‘我來自中國。”媽媽的支持讓楊月沒了后顧之憂,她決定穿上民族服飾,邊走邊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民俗風情與文化。
其實,那時的楊月已做到公司主管的位置,報酬十分豐厚。但既然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主意已定,她便毅然辭去工作,開啟了夢想之旅。
楊月買了一輛房車,在車身上印著“讓更多人愛上中國”的字樣。她還定制了一批民族服裝、購買了很多非遺小禮物,比如唐三彩、絲綢、龍井茶等,她準備把這些禮物送給外國人的同時,向他們講述其中蘊含的歷史故事。
2023年8月6日,楊月出發了。她身穿紅色馬面裙,開車從中國最西邊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國門口岸啟程,儀式感滿滿。
一個小女子、一輛大房車,前途漫漫,歸期未定。按照計劃,楊月將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芬蘭、瑞典、丹麥,再到比利時、荷蘭、法國、西班牙、葡萄牙……
每到一個國家,楊月都會穿戴好一款民族服飾,走到最熱鬧的市中心,與外國人互動,宣傳中國文化。多年在國外生活學習的經歷,讓她能夠自如地用英文與人交流,每當有人問她來自哪里,她都會大聲地喊出:“China!”
在她自信地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和各民族的歷史知識和文化精髓時,碰到“中國迷”,她還會送上精心準備的非遺小禮物。
在楊月看來,宣傳中國文化,不僅僅要靠展示和講述,還必須讓外國友人參與進來,這樣才能加深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印象。
2023年9月23日,楊月來到第六站——芬蘭,她身穿一套紅色漢服,頭戴精美發飾,引來很多外國友人與她合影。在和兩位芬蘭女孩短暫交流時,楊月問她們:“你們知道哪些關于中國文化的元素?”沒想到,這兩位女孩說道:“中國的新年日期每年都不一樣,每年的生肖也不相同…… ”
2024年2月17日,楊月穿著一套彝族的民族服裝,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街頭,引起不小的轟動,很多人都駐足停留,圍觀、拍照,還有人主動上前和她交流。一位60歲左右的阿姨說她是中國的“超級崇拜者”,楊月微笑著問阿姨:“在中國人身上,您能看到什么品質?”阿姨說,她喜歡中國人的奉獻精神。還有一位大叔主動走過來,說:“中國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非常有禮貌,非常友好,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中國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國家,我非常喜歡中國人。”
2024年2月25日,楊月穿上一套火龍果色的壯族服飾,來到德國科隆的鬧市區。獨特的帽子設計、精美的衣領刺繡,震驚了外國人。一位大爺非常激動地迎上前,單膝跪地,問道:“你是公主嗎?你是從哪里來的公主?怎么這么漂亮?”楊月趕緊扶起大爺,向他介紹中國壯族服飾,大爺驚嘆地說:“我從來都不知道中國還有這么美麗的服飾,真想去中國看看。”
不過,畢竟東西方文化存在不小的差異,生活習慣也各不相同,楊月沿途遇到過好幾次烏龍事件。2023年底,她在意大利羅馬的斗獸場附近宣傳漢服文化時,和在其他國家一樣,街上有很多人看她,但不同的是,他們的眼神里都帶著一絲恐懼。
楊月有些疑惑,為了表示友好,她拿出隨身攜帶的中國結贈送給路人,誰知大家都嚇得往后退。楊月一頭霧水,只好在一處噴泉邊拍照。這時,一個小男孩過來和她合影,兩人愉快地交談了一會兒,臨別時,楊月送給他一枚中國結,小男孩突然變了臉色,然后跑向不遠處的媽媽身邊。

楊月身著漢服與芬蘭當地居民合影
楊月和小男孩的媽媽溝通后才得知,在羅馬,有些人會穿著蝙蝠俠等動漫服裝,招攬路人合影,然后索要報酬。顯然,大家都把楊月當成了這樣的人,她趕緊解釋,誤會才得以解除。之后,陸續有人過來和她合影,夸中國的服飾好看,她這才松了一口氣。
這一路,楊月馬不停蹄,雖然辛苦,但非常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然而,畢竟漂泊在外,意外與困難無法避免。2023年11月,短短一個月,楊月的房車就遭遇了兩次盜竊,車窗被砸破,車內被翻得一片狼藉,化妝品、民族服飾等,能拿走的全部都被拿走了,損失慘重。
雖然報了警,但卻沒有下文,楊月有些沮喪,媽媽也很擔心她,不過,楊月很快調整好了心態,反過來安慰媽媽,“還好,手機沒丟,我這一路記錄的資料都在,其他的就重新再買吧。”
幸運的是,房車公司給楊月免費提供了車窗玻璃,一位做物流的朋友,免費幫她把車窗玻璃運送過來。事情總算告一段落,楊月吃一塹長一智,在房車內安裝了監控,以便隨時掌握車內的狀況。
正如楊月所說,意外并不會影響她的旅行計劃。2024年2月,她在西班牙馬德里換輪胎時,剎車片壞了。在歐洲修車需要提前預約,她只好通過網絡找到一家華人開的修車行,問老板能不能給她開個“后門”。沒想到,對方二話不說,立即讓楊月開車過去,加班加點一個多小時終于給楊月修好了輪胎,還仔細檢查了一遍車況。更讓楊月感動的是,華人老板了解到楊月向世界宣傳中華文化的計劃后,十分佩服她,堅持不收她的修車錢。
來自同胞的善意,讓楊月在陌生的國度感到非常溫暖,她把這些溫暖化成勇氣和動力,一路向前。
環球自駕的開支,楊月靠的都是之前工作的積蓄,房車加一次油近1000元,定制的民族服飾每套都要一千多元,旅途中她很節省,很多時候,她都是看到什么便宜就買什么。
2024年2月23日,楊月來到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她看到一家店鋪的招牌上寫著“嗦粉”,便想好好犒勞一下自己的“中國胃”。一碗地道的湖南常德米粉,麻辣鮮香,有牛肉、肥腸等,楊月吃得非常過癮,不過,這碗米粉竟然144元人民幣,楊月說:“咱就奢侈這一回!”
出于安全考慮,晚上楊月都會把房車停到房車營地過夜,雖然一夜需要支付四五百元人民幣,但她也可以安心地在車里睡一覺。
至今,楊月已到過二十多個國家,行程四萬多公里。兒行千里母擔憂,雖然媽媽好幾次都想讓她回家,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知女莫若母,她知道女兒的目標就是走更多的路、去更多的國家,讓中華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
2024年3月22日至23日,楊月受邀前往巴黎,參加中法建交60周年活動。當時,巴黎的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她準備了一套大紅色新中式禮服,喜慶又精神。
在活動現場,楊月通過服飾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得到很多外國友人的贊許。她很開心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在楊月看來,環球自駕宣傳中國文化最大的收獲是增強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她說,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有文化自信。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她計劃走完整個歐洲,之后可能去大洋洲,也可能去美洲,無論下一站是哪里,她宣傳中國文化的初衷永遠都不會改變。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