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2》繼承了夢工廠動畫公司的輝煌傳統,以其突破性的票房成績和廣受好評的音樂創作成為研究焦點。影片通過獨特的故事情境、生動的角色塑造及深刻的主題探討,展現了主角阿寶的自我發現與成長之旅。配樂My Fist Hungers For Justice憑借其精準的情感表達和中西融合的音樂風格成為電影的音樂標志。音樂大師漢斯·季默和約翰·鮑威爾的共同努力,使得電影音樂不僅僅是背景,而是故事情感的延伸和文化內涵的深化。季默的創作展現了其將多元文化元素融入音樂的獨到見解,通過中國傳統樂器與西方管弦樂的結合,為全球電影音樂創作的多樣化發展開辟了新徑。《功夫熊貓2》及其音樂不僅深化了我們對電影與音樂相互作用的理解,也為文化傳播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寶貴見解,展示了漢斯·季默等音樂人的杰出貢獻與作品的深遠影響。[1]
《功夫熊貓2》中My Fist Hungers For Justice這首配樂作為電影正片最后的配樂,其音樂的變化相當豐富,同時也是電影最高潮的尾聲部分,十分具有研究價值。
一、電影劇情與音樂段落拆解劃分
這首配樂出現的電影時間是在1:16:28,我們可以把它看作4個不同場景氛圍的主題音樂,每個主題在情感、節奏以及配器上的獨特性,體現了作曲家在音樂表現力上的精湛技藝和深刻理解。表1清晰地展示了電影的時間節點與音樂情緒之間的對應關系,每個場景的劇情解釋以及音樂的主要特點,這不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直觀的音樂與電影劇情交互的視角,也突顯了音樂在敘事中的關鍵角色。
例如,在“英勇激戰”的場景中,通過緊密結合劇情與音樂的節奏、旋律以及特定樂器的使用,配樂傳達了一種緊張且激烈的氣氛。在這里,密集而快速的節奏和高音打擊樂器的運用,是對經典戰斗場景音樂形式的現代演繹,旨在強化視覺敘事的沖擊力。隨著劇情的推進,音樂情緒和風格的變化體現出了作曲家深刻的敘事理解和對音樂形式的創新運用。在“大戰后的場景”中,配樂以弦樂四聲部和單簧管營造了一個安靜而激動的氛圍,同時也傳達了劇情中戰斗之后的寧靜與喜悅。“親人團聚”場景中,配樂運用小提琴、曲笛和單簧管表達了平靜、溫馨、抒情的情緒,反映了作曲家對古典音樂精神的吸收與轉化。他們不是簡單地回顧古典音樂,而是將其融入到現代敘事中,為電影增添了感情深度。最后,在“展望未來”的部分,配樂采用曲笛、尺八和小提琴,加上日益豐富的民族打擊樂器,傳達了一種樂觀和震撼的情緒。樂觀和震撼的情緒通過曲笛、尺八、小提琴的旋律和民族打擊樂的逐漸加入,表達了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My Fist Hungers For Justice主題音樂部分片段的詳細分析
本章將繼續深入探討電影中每個場景配樂的結構與情感表達,揭示作曲家如何將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電影敘事相結合,創造出既具有深度又符合電影藝術要求的音樂語言。下面我挑選幾個關鍵場景,詳細描述My Fist Hungers for Justice如何在這些場景中與影片主題相互作用。
主題一:英勇激戰
這個音樂主題是電影的最后戰斗場景的音樂主題。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在沈王爺與阿寶思想碰撞的對白中,My Fist Hungers for Justice的音樂以Pad合成器音色加上曲笛組合作為音樂的引子進入,令觀眾難以察覺但又很好地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隨著沈王爺向阿寶突然發起最后進攻的一刻,緊張快速的小提琴斷奏技巧呈現短促的音符節奏,跳躍的旋律瞬間響起,通過仔細分析樂譜的音符(樂譜1)可以發現,作曲家的創作思路是以bE這個音為中心作為A主題樂段的a材料,三遍快速密集的用bE這個音呈現短促的音符節奏后馬上連接一次音階的快速下行,然后三遍快速密集的相同短促的音符節奏再次出現,再連接一次音階的快速上行,作為A主題樂段的a材料。從曲式上看,是經典的樂段曲式結構。作曲家在這里運用快速的音符跑動特點再加上固定的音符節奏,結合經典的曲式結構呈現,恰到好處地表現出電影畫面中沈王爺(反派)突然進攻阿寶(正派)的戰斗畫面的緊張刺激的心理,音樂配合打斗的畫面使得整個場景充滿緊張感和沖擊感。
在主題音樂的這個片段中,出現了曲笛演奏的第二旋律,作曲家在這里設計的旋律走向(樂譜1)是這樣的,可以看出作曲家通過三連音的級進上行作為主題材料的開始,來表達主角阿寶面對戰斗仍然是積極面對的心態,然后音樂通過連續兩遍的重復再現這個三連音上行的材料,表現了阿寶越戰越勇的心理狀態,最后用從低到高持續的音符旋律把戰斗的激烈情緒推到最高潮。
這里的音樂節奏和旋律的戲劇性變化,一方面塑造了阿寶英勇無畏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使得電影的戰斗主題更加具有戲劇性的突出,使觀眾能更好地感受到阿寶的英勇精神。



主題二:大戰后的場景
在電影劇情中,隨著阿寶從水中浮出來環顧四周,劇情發展會是怎么樣的呢?這時候音樂用了配樂中很經典的創作方法,用小提琴的Tremolo(震音)技巧演奏一條高聲區的長音旋律來引導,由弱漸強,這樣運用的好處是既可以承接上一段音樂主題,又可以很好地暗示觀眾新的劇情即將開始,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緊接著是大提琴的厚重的音色在低音區演奏一句旋律,停頓一下之后,小提琴在高一個八度的音區也獨奏一段旋律,這樣的旋律創作安排是利用了旋律對答的形式進行藝術的創作,通過大提琴低沉的音色,與小提琴細膩的高音形成對比,達到了豐富音樂的表達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大提琴演奏的這條旋律(樂譜2),整體上看都是長線條音符,只有在最后一個音上特別短,這是作曲家故意的旋律設計,給觀眾一種出乎意料的結束感,成功地引導了觀眾的思考疑問的情緒,而這個情緒是作曲家故意設計的,是與電影中阿寶此刻的情緒相同的。在電影中,劇情畫面給到觀眾的是阿寶剛從水里面爬出來,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成功了,所以從電影人物心理狀態的角度上分析的話,此時此刻音樂中應該也要體現出這種思考疑問的情緒。通過這種戛然而止的旋律處理,作曲家不僅展示了音樂與影像情緒同步的音畫同步理論,還深化了觀眾對角色心理變化的理解和共鳴,體現了音樂在電影敘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音樂細節加深對劇情和人物心理的理解。

主題三:親人團聚
隨著電影鏡頭的切換,畫面來到了阿寶老爹的家中,此刻的畫面充滿了濃厚的情感色彩。為了更好地營造這一煽情氣氛,作曲家巧妙地采用了流暢連綿的旋律線條,并輔以豎琴的寬松分解和大提琴的Pizzicato(撥弦)技巧進行點綴。音樂主要以弦樂的長線條流動為核心,豎琴和大提琴的分解和點綴技巧巧妙地融入,營造出一種若隱若現的音樂質感,而有意識地排除了打擊樂器,使整體音樂氛圍更加安靜而抒情。這種精心的配器布局,非常契合溫馨抒情場景的音樂配合需求,展現了作曲家對音樂細節處理的高超技藝,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借鑒。
當畫面中老爹與阿寶的相遇場景展開時,音樂中便巧妙地融入了東方樂器——尺八與曲笛,這是因為阿寶作為電影中的東方人物,其形象的出現需要音樂上的特別強調。[2]作曲家選擇在此時引入之前未出現過的東方樂器,與小提琴共同演繹主旋律,不僅體現了其細膩的創作考量,也展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創作思路。這種特定的樂器選擇和音樂風格,旨在表達文化的融合與尊重,通過中西樂器的和諧融合,進一步加強了電影的文化主題和全球視角,彰顯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主題四:展望未來
隨著畫面轉至阿寶與老爹共同搬運物品,同時展開對未來生活的輕松對話之際,民族小打樂器的高音部分開始悄然介入。伴隨著小打樂器數量的逐步增加及其打擊頻率的密集化,一段歡快而抒情的旋律隨之浮現,節奏愈發明快,生動地描繪了勝利歸家的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此處,作曲家巧妙地通過豐富多彩的打擊樂節奏遞進和多樣化的打擊樂器配合,精準地捕捉并表達了喜悅的情緒,這種音樂情緒與電影中阿寶當下的心情相得益彰。
隨著電影鏡頭的逐漸抬升至上帝視角,展現時空轉換的獨特感覺,我們的視野也隨之擴展至壯麗的山河大景。音樂情緒在此刻從喜悅歡快轉變為更加宏偉雄壯的風格,以匹配這一場景的視覺宏大。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作曲家在音樂配器上別具匠心:通過加入低音大鼓,以其莊嚴深沉的音色來強化音樂的雄厚感;銅管樂器的加持,為音樂增添了一抹雄壯的氣勢;而曲笛主旋律的引入,則是為了捕捉并表達壯美河山的景致。這一系列的音樂配器選擇,與電影中絢麗的山河畫面相得益彰,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情感體驗,提升了影片的感染力和觀眾的滿足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功夫熊貓2》不僅繼承了夢工廠的輝煌傳統,其卓越的票房和音樂創作更是成為研究的焦點。電影通過其獨特的故事情境、生動的角色塑造及深刻的主題探討,展現了主角阿寶的成長之旅,而配樂My Fist Hungers For Justice更是以其精準的情感表達和中西融合的音樂風格成為電影的標志。漢斯·季默和約翰·鮑威爾的共同努力,不僅令電影音樂超越了背景音樂的傳統角色,成為故事情感的延伸和文化內涵的深化,也展示了將多元文化元素融入音樂創作的獨到見解。這種創新不僅深化了我們對電影與音樂相互作用的理解,還為文化傳播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證明了音樂在電影中不僅是情感的載體,也是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橋梁,展現了音樂人如漢斯·季默的杰出貢獻及其作品的深遠影響。通過對My Fist Hungers For Justice中各個場景音樂的分析,本文進一步揭示了作曲家如何將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電影敘事相結合,創造出既具深度又符合電影藝術要求的音樂語言,展現了電影音樂在促進文化理解和創新中的關鍵作用。
注釋:
[1]郭好為:《世界民族音樂元素在漢斯·季默電影音樂中的運用》,《音樂傳播》2013年第1期,第88—97頁。
[2]邊夢清:《中國音樂元素在動畫電影〈功夫熊貓〉中的應用分析》,《戲劇之家》2021年第34期,第169—170頁。
簡浩德 秋溪藝術大學博士在讀
(責任編輯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