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荷亞
不日,收到朋友一罐福鼎白毫銀針,清幽幽的龍泉釉色青瓷瓶,金色的圓蓋,細長淺淺的黃色封條上,“風雅論古今”的字目掛于瓶壁。瓷瓶裝在一只小小淺棕色麻制的四方小袋里,未品已甚歡喜。
最早喝的是安吉白茶,還是從同事中蹭來的。安吉白茶茶味和顏色如綠茶,狀如短銀針,茶水沖泡下,初始根根浮于杯中,之后浮浮沉沉,說來已是十余年前的事了。曉得老白茶則在三年疫情前期,說是喝福鼎老白茶能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剛好之前幫外單位一小妹改了幾只材料,她很客氣送了我兩盒福鼎貢眉。茶壓制成小圓塊,如一元硬幣大小,整塊呈褐色間雜長條形灰白色的白毫葉片,一人一天喝半片足夠。每次用時,都會想到送茶的小美女,茶好不好喝倒是其次。度娘上講福鼎白茶性清涼,確有消熱降火、消暑解毒之功能。白毫銀針居首,次之白牡丹、貢眉、壽眉。朋友說這瓶茶是她愛人叫其帶來給我的。我與其愛人也僅幾面之緣,還記得我,實是難得。我說這么好的茶舍不得自己喝,要么也送人。她說,要對自己好一點。那天前一個晚上恰逢寧夏積石山村地震,想想也是,生死突然,未來不可預料,何必虧了自己,何況今冬流感疫情交雜,喝白茶最好不過。說老白茶一年茶、三年藏、七年寶,不如就此吃茶,跟著時間的味道慢慢地品。
喜歡上喝茶已是20多年前了,一杯普陀佛茶讓自己從此愛不釋手。綠茶中最愛西湖龍井。一泡下去,我尤其喜歡瞇起雙眼,將鼻子湊近茶杯,輕輕搖頭,彼時只有撲鼻清香,口齒留香、心無雜念。那時喝的龍井是杭州一位學姐寄過來的,說起來也是半個老鄉。今天敲鍵盤時,又想起她,趁新年第一天馬上發出一個問候。再喝龍井記得是去年立夏前,一天同事小魚到我辦公室,丟給我一包中藥包裝一樣的東西,說是她搶來的。原來她表姐想要用這包龍井茶烤茶葉蛋,剛巧被她看到,便“搶”了來給我,說烤茶葉蛋實在是太過浪費。其實應是她看到茶葉想到了我,想來甚是感懷。其實麗水的綠茶也是不錯,記得前年與同事去麗水采風,大學同學送我一盒綠茶,清香與甘洌不遜龍井,也有人說茶商用麗水的綠茶炒制成西湖龍井賣,真假就不知了。要說普陀佛茶,清香差了點,于我口味也淡了些。
喜歡上茶,飲的品種便雜了。去年在福建三坊七巷被一陣花香吸引,那是一家花茶店,滿室茉莉花香。和同伴坐下來,老板給我們品了三種檔次的茉莉花茶,我買了半斤中檔的,滿滿一大包,價錢適中,在一盅嘴壺中泡開后倒入小杯中,郁香飄然。有次孔姐從深圳女婿處順來一盒紅茶,深紫藍的瓶子覆蓋著扎染的碎花布,透著古色韻味,一瓶與我,一瓶給另一小妹。我甚是喜歡,放在櫥柜里就是一件藝術品。每每取茶時便會想起這位善良平和的阿姐。據說紅茶養胃,不過 在冷冷的冬日午后,泡一壺紅茶,靠在陽光暖暖的邊桌,翻幾頁自己喜歡的書,或與三兩好友閑侃,是不是一種享受?喝茶久了,反而覺得人與人的相處,如茶緣,合口的多喝,沒有刻意,記得了打個電話,發個微信;長時間未聯系的,也時在心里記起,甚而入夢。有的人淡了、散了,如多泡后的茶湯;有的人則是愈來愈近,一盅涼了又一盅,回甘無限。
——選自西部散文網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