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金俊賢
春風吹拂,五臺大地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種植園里“鐵牛”遍地走,養殖園里牛兒“哞哞”叫,農產品深加工車間機械聲聲傳喜訊……近年來,忻州市五臺縣以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為引領,挖掘潛在資源,拓展招商引資渠道,聚集上下游農產品,拉長產業鏈,把特色產業做成優勢產業,逐步形成了一個片區就是一個大產業的新格局。
豆村片區以種植中藥材、綠色有機農產品為主。中藥材種植對接山西醫科大學中藥學博士服務站,主導實施臺參、臺芪高質量發展項目,主要圍繞臺參、臺芪核心品種種苗選育、生態保護和仿野生種植、藥食同源功能產品開發、藥效成分及作用機制研究和質量標準制定5個課題開展科研攻關。種苗已由實驗室搬到田地,生長良好。五臺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泗陽村農民田鑫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腐殖土壤和白沙泉水引灌,培育無公害水果西紅柿日光大棚20個,成熟后口感香甜沙軟,一躍成為“五臺齋選”素食品牌。田鑫安高興地說:“科學培育就是好,我這西紅柿裝箱后每公斤能賣到20元,線上線下直銷省內外果蔬市場,年創產值40萬元左右。”
陽白片區陽白村黨支部書記孟源向《科學導報》記者介紹,該村有耕地5288畝,年產糧食310萬公斤,素有五臺“糧倉”之稱。為解決村民賣糧難問題,該村建起了五臺山釀酒廠,年產原漿酒150萬公斤,可就地轉化糧食220萬公斤。之后將上百萬公斤酒糟就地轉化,建起標準化牛舍10棟,以公司+農戶的形式,養牛486頭,年出欄200余頭,創產值160萬元。為科學使用年排泄194萬公斤的牛糞,村里又建起420個蔬菜溫室大棚,形成種田產糧、糧食釀酒、酒糟喂牛、牛糞再種糧菜的循環農業產業鏈。村民孟晉平培育大棚2個,黃瓜、西紅柿、茴子白輪著種,一年2~3茬,全憑牛糞上底肥。孟晉平高興地說:“牛糞這東西真好,發酵過后肥得很,長出來的菜是綠色食品,城里人喜歡吃,賣得好。”
東雷片區重點發展功能農業,形成了以糕點加工、豆制品加工、食醋加工、植物蛋白飲品和休閑食品加工為主的產業群。據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豆腐生產車間一期已建設4條生產線,主營原漿豆腐、油炸豆腐丸等豆制產品,日產量達5500公斤。生產廠家已在全省設立銷售網點22個,線上遠銷10余個省市,線下銷往忻州等地。
“三大片區”示范引領農業產業形成園區化規模效應。為適應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今年五臺縣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2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03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21億公斤以上;雜糧播種面積達到7萬畝,產量達到0.125億公斤,逐步形成“傳統產業新型化、新型產業科技化、科技產業園區化、園區產業規模化”的新業態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