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畫作為我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既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又傳承了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精神。中國畫在造型上講究以線為主,并通過線條與色彩的結合,展現出獨特的東方神韻。在繪畫藝術中,無論是景物的描繪還是人物的塑造,都離不開色彩,色彩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基于此,分析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的特點,然后探究色彩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的運用技巧,旨在提高當代畫家的藝術鑒賞力,推動中國繪畫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中國畫;人物創作;色彩運用
如果將構圖視作一幅畫的骨架,那么賦予繪畫作品血肉與靈魂的便是色彩。色彩令畫面充滿生命力,是繪畫創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繪畫作品不同色調的巧妙運用,以及色彩對比度、飽和度恰到好處的把控,給觀者帶來視覺沖擊力的同時,還能傳遞不同的情感,突出作品主題,使畫面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一幅繪畫作品如果缺少了色彩,就仿佛失去了靈魂,但要想讓作品達到引人入勝、藝術效果強烈的目的,關鍵在于色彩的搭配和運用。中國畫的種類豐富,以山水畫和人物畫最具特色。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畫如吳道子的宗教人物畫、顧閎中的宮廷人物畫、張擇端的風俗人物畫等,無不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是世界藝術之林中色彩獨異的花朵,綻放著永不磨滅的光芒[1]。早期的中國人物畫注重色彩的艷麗、濃烈,自唐以后,畫家則逐漸摒棄華麗的色彩,開始崇尚清新、淡雅,在色彩的運用上較簡約,通常選擇一種主色調,再輔以其他顏色作為補充,不再追求色彩的濃重,但對于色彩的搭配與調和十分講究,注重構圖之美,強調意境的營造、畫面的平衡與和諧。這也讓中國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在世界畫壇獨樹一幟。
一、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的特點
(一)繪畫藝術的形神結合
在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中,形態與神態是創作者必須高度重視的。創作者要想讓作品具有靈魂,最重要的就是結合創作場景,使畫面中的人物達到“形神兼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觀者通過作品去了解畫上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從而感受到繪畫作品的藝術性和美感。因此,創作者要靈活利用線描、色彩等不同的繪畫技法,以創作出完整的人物畫作品,然后通過技法來實現人物形神的塑造,傳達畫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此外,人物形神變化還能夠通過水墨應用來實現,其濃淡變化可以展現出各種各樣的繪畫形式,而畫面的意境和氛圍也能夠通過水墨所勾勒出的線條來達到渲染的效果,從而令畫中人的形神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到了現代,隨著西方繪畫審美觀的涌入,其對我國民眾及繪畫藝術創作者的審美均造成了沖擊,促使我國在中國畫的創作理念、創作形式、創作內容上均不斷創新,并添加了新的內容,色彩渲染之下以水墨勾勒出的線條將中國畫獨特的意境美展現出來。我國繪畫中所使用的顏料多提取自礦物與植物,從礦物和植物中可分別提取不同顏色的顏料。前者可提取朱砂、石黃等,被稱為石色;后者可提取藤黃、胭脂、靛青等,被稱為水色[3]。這就讓傳統中國畫的創作對于顏料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不同的顏料有著不同的質地和特征,所能夠展現的作品韻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中國人物畫的創作中,創作者應該首先熟悉各種作畫顏料,了解這些顏料的特性及使用技巧,然后結合作品進行合理搭配,或者采用水墨勾勒,或者采用色彩渲染,以完美地表達畫中人物的形神及整個作品的意境。
(二)人物塑造的特點
人物特點涉及其性格、外在形象、心理特征等。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畫家不僅要栩栩如生地展現人物形象,還要借助各式各樣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塑造畫中人的特點,從而令畫作不僅散發藝術美,還令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通過作品感受畫中人物的不同情緒。中國畫的內容繁多,無論是人物的塑造,還是環境的營造,都需要豐富多彩的顏色去渲染場景,使作品更具活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有很多顏料經過處理之后,不僅可以完美地展現作品,而且可以留存千年都不褪色,具有極高的保存價值。我國古代就有很多的經典佳作流傳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繪畫界乃至世界繪畫領域都產生著非同凡響的影響力[4]。比如,人物畫的經典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圖》《唐宮仕女圖》,這兩幅作品的作者都運用了高超的色彩技巧,使觀賞者通過作品就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畫中每一個人物的神態、舉止,感受那個時代發生的故事。在《唐宮仕女圖》中,人物非常多,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形態動作和神情,他們穿著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華麗服飾。創作者通過清晰的線條與鮮明的色彩搭配,利用高超的繪畫技藝,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盛唐貴族奢靡生活的畫卷,讓我們通過畫作就能感受到唐代繁榮興盛的景象[5]。
(三)色彩呈現自然、淡雅、和諧
色彩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同于西方繪畫對色彩強烈、鮮明的追求,中國畫人物創作在色彩運用上更注重自然、淡雅、和諧,追求色彩與筆墨的完美結合與對比。這種獨特的色彩觀念不僅體現了中國畫的審美特點,還充分展示了畫家的藝術造詣和創造力。
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畫家們通過對色彩的精心調配和運用,巧妙地表現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氣質韻味以及畫面的整體氛圍。他們善于運用色彩的明暗、冷暖、濃淡等變化,來塑造人物的立體感、質感和空間感。同時,畫家們還通過色彩與筆墨的結合,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和氛圍,使畫面更具感染力和藝術魅力。例如,在表現人物形象時,畫家們會根據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時代背景等因素,選擇相應的色彩進行描繪。對于文人雅士,畫家們常常運用淡雅的色彩,以體現其高潔、清雅的品質;對于武將豪杰,則常常采用濃烈的色彩,以彰顯其英勇、豪放的性格。這種色彩與人物形象的緊密結合,不僅使畫面更具生動性和真實感,也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畫家的創作意圖。
此外,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色彩還常常被用來營造畫面的整體氛圍和意境。畫家們通過運用不同的色彩組合和色調,使畫面充滿詩意和想象力。例如:在表現春天時,畫家們會運用明亮的色彩和柔和的色調,以展現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在表現秋天時,則會采用沉穩的色彩和蕭瑟的色調,以傳達秋天的蕭瑟和悲涼。這種色彩與意境的完美結合,不僅使畫面更具藝術性和感染力,還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國畫人物創作的獨特魅力。
二、色彩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的運用技巧
(一)冷色系的應用
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冷色系常被用來描繪背景,以突出人物主體。創作者通過將背景色彩設置為冷色調,如藍色、綠色、紫色等,可以使背景與人物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突出人物在畫面中的地位。另外,冷色系還常被用來營造特定的氛圍和情感。冷色系給人以冷靜、沉悶的感覺,能夠為畫面營造冷靜、深沉的氛圍,使人物的表現更具清冷和深沉之感。同時,通過運用冷色系,也可以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例如,使用冷色系可以體現出人物沉穩、內斂的性格特點,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和立體。冷色給人以清涼、收縮之感,如青色、藍色均屬冷色系。冷色系雖然在中國畫人物題材的創作中經常用到,但不會大面積填充使用,因為過大范圍的冷色系會給觀者帶來收縮感,給人以畫作面積縮小的視覺效果。因此,冷色系在人物畫創作中不可過度使用,以免影響畫面觀感,需將其與暖色調進行合理搭配,以保證畫作色彩搭配的協調及視覺效果的平衡。白色作為百搭色,與冷色系搭配能夠中和冷色的視覺收縮感,令畫面的明亮度提高。因此在創作人物畫時,不妨將其與冷色系進行搭配,并將冷色系應用于畫作邊緣,這樣既有助于突出人物的靈動、優美之感,又能夠很好地避免因使用過大面積的冷色而給人帶來的視覺壓抑感,進而使作品的藝術表現效果更佳[6]。
(二)暖色系的應用
暖色系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主要有突出人物形象、營造氛圍、表達情感的作用。在突出人物形象上,創作者通過使用暖色系來強調人物的某個特點或社會地位,使人物在畫面中更加突出。例如,利用明亮的紅色或黃色來描繪人物的面部或服飾,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同時,黃色代表權力、豐收、尊貴,中國古代皇帝所穿的黃色龍袍乃至黃色服裝,便是皇權的象征,代表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他人若身穿黃色衣服,就有“謀反”的嫌疑[7]。在營造氛圍上,暖色往往給人以活潑、熱情之感。創作者通過使用暖色系,能夠從心理上能給人帶來溫暖的感覺,并使畫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例如,紅色象征著喜慶、熱烈、吉祥、幸福,中國人民普遍對紅色情有獨鐘,無論是節日喜慶的張燈結彩,還是新人結婚的婚房布置,紅色均是這些場合會用到的色彩。在表達人物情感上,當畫面人物感到快樂、幸?;蚣訒r,創作者會選擇使用明亮的暖色系來表達這種情感。在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創作者應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人物身份以及畫作想要傳遞和表達的情感合理選用暖色,以營造出與畫作內容相貼切的氛圍感。通常情況下,創作者往往選定一種暖色作為畫作的主色調,再結合需要添加的其他顏色來補充和襯托,以讓觀者的心理體驗得到強化。總之,對于暖色調的應用,應重視不同色彩之間的配合,使畫作在整體色彩上給人以和諧統一感。
(三)對比色的應用
對比色就是能明顯區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色彩,例如冷色與暖色的對比、色彩明度與暗度的對比等。在中國人物畫創作中,畫家尤為喜歡運用對比色,借助對比色彩來區分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僅有助于營造自然和諧感,而且作品的整體觀感更強,能很好地突出人物鮮明的特色。在中國人物畫創作中,對比色是色彩應用的一種重要手法,能夠增強作品的視覺效果,讓作品的畫面感更加突出,使觀者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然而對比色的應用并非多多益善,隨意應用、盲目而大量地使用不僅易造成畫面主題與畫面平衡性的失焦和削弱,而且會影響畫中人物的情緒表現力,難以有效傳遞畫家的創作理念[8]。因此,在人物畫創作中,不能不顧畫面的整體協調而盲目大量使用對比色,而是要結合整個畫面表達的意境和人物神態等特點,合理運用對比色。創作者應根據畫面的整體氛圍,在不影響作品畫面平衡性的基礎上,對對比色的使用比例合理調控,從而發揮出對比色規劃部署的價值。
(四)黑白色的應用
黑白色在我國傳統繪畫作品中有著獨特的地位,應用范圍極廣,我國古代的很多畫作都是以水墨黑白色為主。在人物題材的水墨畫中,黑白色以簡單的線條組合及顏色明暗的對比,讓人物特征得以完美呈現。古代畫家通過墨色來勾勒線條,再根據人物特征加以刻畫,使黑與白、明與暗的對比,色彩的靈動于清新淡雅之中展現出來。中國畫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歷代畫家均在不斷探索多種墨色融合的方法,創造出調和法、漸變法等。不同創作方法的應用,使作品最終呈現的墨色及搭配效果不盡相同,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協調比例,如此才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意境[9]。比如黑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天的本色,代表著神秘、莊重和沉穩。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黑色通常被用于描繪人物的頭發、眼睛、服飾等部分,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和氣質。畫家通過運用不同的筆觸和墨色濃淡,使黑色在畫面中呈現出豐富的變化和層次感,從而表現出人物的個性和情感。白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則代表著純潔、高雅和清新[10]。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白色通常被用于描繪人物的肌膚、衣物等部分,以突出畫面的整體氛圍和人物的氣質。畫家通過運用不同的筆觸和墨色濃淡,使白色在畫面中與其他顏色相互呼應,形成和諧的畫面效果。
綜上所述,色彩運用是中國畫人物創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方面,中國畫人物創作要深入分析總結色彩應用的技巧,繼承傳統,堅持中國繪畫的藝術自信,以推動中國繪畫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環境下,要借鑒和汲取國外繪畫藝術的精華,兼容并蓄,探索色彩應用的新領域,讓中國人物畫色彩的運用更加豐富且完美。
參考文獻:
[1]黃文秀.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中色彩的應用技巧分析[J].參花(下),2023(11):62-64.
[2]梁棟瑛.色彩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的運用技巧分析[J].色彩,2023(9):119-121.
[3]吳舒蕾.色彩在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的運用技巧[J].美術教育研究,2023(12):30-32.
[4]李雪梅.基于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中色彩的應用研究[J].作家天地,2023(17):128-130.
[5]楊冬梅.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中色彩運用的基本特征及技巧[J].新美域,2023(5):31-33.
[6]鄭芳芳.試論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中色彩的應用技巧[J].流行色,2022(5):28-30.
[7]唐婷婷.論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中色彩的應用技巧[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10):43-44.
[8]任可欣.談色彩在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方面的應用[J].藝術品鑒,2020(11):258-259.
[9]尹建華.傳統中國畫人物創作中色彩的應用技巧[J].大觀,2020(7):160-161.
[10]趙溪,楊子勛.寫生在當下中國畫人物創作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美與時代(中),2020(5):24-25.
作者簡介:
王蕊,碩士,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國畫、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