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15世紀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羅伯特·康平油畫中的風景為主題,分析羅伯特·康平畫面中的風景在不同畫面中呈現出的樣貌形式。以羅伯特·康平首創的窗外遠景風景描繪方式為重點,總結其畫中風景的特點,并通過分析羅伯特·康平風景中的平光光影表現和空間塑造,研究其畫面中風景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羅伯特·康平;風景研究;油畫
15世紀尼德蘭畫家羅伯特·康平人物畫的構成中包含了大量的寫實風景,這部分內容是他畫面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結構主義文學領域的杰出代表托多羅夫指出,羅伯特·康平的油畫作品之所以在此時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關鍵在于其風景部分對油畫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文以羅伯特·康平畫中的風景為研究對象,分析羅伯特·康平油畫中的風景特點、表現形式,通過解讀分析羅伯特·康平作品中風景的含義,理解羅伯特·康平風景畫中的藝術特色。
本文對已經認定或達成共識的羅伯特·康平油畫作品中的風景圖像進行分析,從風景中的特點、風景的表現方式等方面探究康平作品的獨特魅力,希望通過對康平作品的深入解讀與反思,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藝術創作語言。
一、羅伯特·康平畫中風景的特點
(一)首創的窗外風景描繪方式
15世紀上半葉,尼德蘭畫壇興起了帶有遠景風景的繪畫作品。《個體的頌歌》一書描述:“我們就會感覺到康賓總結并發展了他眾多前輩的發現,……但是在保羅·德·林堡那里沒有遠景的風景描畫。”[1]從中可以推斷,林堡兄弟并沒有描繪過遠景風景,羅伯特·康平有可能是首位在畫中描繪遠景風景的畫家。但是根據現有的資料,可以發現這個論斷并不精確,因為在1413至1416年之間,在林堡兄弟為《美好時光時禱書》繪制的《二月令圖》中,遠景處被大雪所覆蓋的城鎮與環繞在城鎮周圍的白色山丘,都被林堡兄弟清晰地描繪下來了。因此,林堡兄弟所描繪遠景風景的時間早于羅伯特·康平,但這時并未出現透過窗戶來描繪遠景風景的畫作。
直到1425年左右,在羅伯特·康平的《壁爐遮屏前的圣母》(圖1)一畫中,首次出現了窗外描繪遠景風景的方式,我們可以從窗口窺見當時的城鎮風光:在遠處幾座重巒疊嶂的山丘之中,隱約顯露出一個土紅色屋頂的教堂;順著山脊,可以看到一條穿過村莊的山間小道,隱沒在城市建筑群的邊緣;在鱗次櫛比的房屋中,高聳的哥特式教堂矗立在城市中央,它淡藍色的屋頂與棕色的建筑屋頂明顯地區別開來,似乎在訴說著屬于教堂的那一份高潔;數條繁華街道穿插在弗拉芒城市之中,三三兩兩的行人在街上行走,還有幾個戴著黑色禮帽的騎馬市民,一位男子剛爬上對面房子的屋頂。我們在城鎮下方還能看出一個類似于院子圍墻一樣的屋頂,這仿佛暗示著懷抱孩子的圣母正在城外高地的某個城堡之中。這樣將房間內的景觀與房間外的街道風景合二為一的構圖,表現了畫中所有空間都是相關聯的,這在當時的尼德蘭畫壇是一種開創性的行為,這幅油畫作品在當時也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羅伯特·康平在宗教畫背景中添加城市風光的意義,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深刻,這表明了繪畫與觀看之間的關聯。畫面本身就是一個向現實世界展開的窗戶,康平創造性地在畫面中加入了窗戶,使畫面隨著窗戶外景深的加強又增加了一個維度,畫作可以為觀者提供更廣闊的視野,這也增強了觀眾與畫面本身的聯系。通過他的畫面,當時的人們可以看到上帝與人們同在,并且就在他們身邊,和人們同處于一個世界,神圣的光輝與人世間的塵俗并不會因為其他因素而分離。這一點也突出了康平的人文情懷。
利用窗戶來增添構圖的外層空間,窗戶的透光性為室內的人們提供了遠望外景的功能,加強了畫面空間的景深。這充分體現出羅伯特·康平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以上這些原因使得帶有窗戶的室內場景成為尼德蘭繪畫特有的構圖。
(二)風景中世俗化的描繪方式
14世紀,實證主義和科學思想的興起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觀察事物的角度,尤其是對繪畫界的影響最為深遠。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自然主義開始進入畫家的創作。畫家們開始注重細致入微地觀察和描繪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如風景、建筑和人物等。詳細的觀察方法,加上同時期的油畫顏料與技法的革新,推動了油畫的世俗化發展,使尼德蘭畫家的觀察天賦得以充分展現。
羅伯特·康平正是受到了上述影響,其畫面中呈現的風景也有了世俗化的趨勢。他將所見到的真實世界與《圣經》中的故事結合起來,使畫面散發出獨特的、強烈的感染力,打破了以前的圣經畫具有的莊嚴與沉默感。
康平試圖抹去神圣與世俗之間的界限,在《耶穌誕生》一畫中,讓牧羊人與接生婆直接參與《圣經》中的故事,讓天使降臨到凡間。景物中的牛棚成為耶穌誕生的主場景,承載著天使的到來,為圣子的誕生提供了庇護所。遠方升起的太陽預示著耶穌的降生,給世界帶來了光明與希望。在作品中,作者把宗教的意蘊融入大自然和人文的風景,使得神性的世界和日常的生活景象相結合。
康平將眾神人性化,拉近了神圣與世俗之間的距離。在《壁爐遮屏前的圣母》中,他將圣人置于佛蘭德資產階級日常生活的場景中。窗外就是當時的街景,遠景的弗拉芒城街道生動地揭示了這些城市的日常繁華,教堂元素融入尋常百姓的房屋中,街上的行人都在各自忙碌,天空在這寧靜的風景中是如此清新,陽光映照著城市。羅伯特·康平將世俗化的城市生活帶入到了宗教繪畫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之舉。
康平希望將真實事物還原展示出來,將《圣經》中人物偉大的形象改為平凡的人物樣貌,讓宗教繪畫褪去嚴肅且充滿神圣光芒的外殼,使其與百姓的生活更加貼近。因此,康平無論是在表現神明還是描繪現實生活的場景,都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他想要傳達的是宗教世界與世俗世界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普通人與神明共享著現實世界。
二、羅伯特·康平畫面中風景的表現形式
(一)平光光影表現
在我們的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與光有關。在光的照射下,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活力與色彩。西方繪畫也是非常注重光線的,在羅伯特·康平所處的時代,宗教故事為繪畫的主要題材,畫家常常將沒有確切光源的金色作為背景以象征天堂,或是在背景中加入細致的風景,一般采用沒有實際光源的平光。其中,平光的特點是“使形象清楚,特征明確,雖無分明的明暗層次,但形象的重點明確,立體感雖然不強,但外形得到強化,具有抽象的形式”[2]。
在羅伯特·康平的風景中,我們可以看到自然主義已經融入得極為充分。他對自然界的觀察是無微不至的,他對事物體察入微的用心反映在油畫的光影上,即便在平光的光影下,他畫面中的風景仍然是立體的,物體與空間的關系在沒有強烈明暗對比的平光中,依然被明確表現了出來,這應該是羅伯特·康平在經過仔細思考后完成的。
在羅伯特·康平的《梅洛雷祭壇畫》右側葉的風景中,可以看到在平光光影中被刻畫得細致入微的街道。畫中建筑的立體感與近大遠小的空間秩序,在并不強烈的明暗對比下,被康平描繪得淋漓盡致。
羅伯特·康平在作品《耶穌誕生》中描繪了破曉時分太陽初升的場景,金色的太陽正從山腰處冉冉升起,太陽的光芒向四面八方輻射開來。我們可以推測羅伯特·康平是在經過相當深入的觀察之后,才能這樣深刻地描繪出這一光景。在這幅畫中,即便是有了太陽這樣明確的光源,畫中的部分風景仍然采用類似平光光影的表現方式,遮擋太陽的山巒與佇立在山峰上的城堡,它們的投影依舊沒有被明確表現出來,亮部與暗部沒有形成強烈對比,物體都擁有著較為清晰的外輪廓。遠景中層巒疊嶂的山峰也是近似平光的光影效果??灯嚼糜彤嫷奶匦?,進行細致的光影構思,通過色彩的變化與外輪廓的處理,表現出平光中光線的強弱聚散,畫面中的空間在康平的筆下由近至遠展現,這都顯示出畫家對光的精準把控力與敏銳觀察力。
在羅伯特·康平所繪的風景里,平光光影的表現方式主導著大部分的畫面。結合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康平不僅注意到了風景中的光影,還注意到了物體在光的作用下所表現出來的質感和立體感,以及物體在不同的空間中的位置。康平并沒有將畫面中的光源進行整合,他更多的是觀察自然,將他所想表現的自然風景精細地重現在畫面上,并盡可能地在畫面上展現出物體面貌與特征,以便能更準確地傳達出其自身在畫中想表達的含義。平光光影有著特征明確、輪廓線清晰、能夠快速準確地讓觀畫者認識到畫中的各項元素的特點,因此羅伯特·康平所選擇的平光光影更符合他畫面中的光影需求。
(二)風景中的空間塑造
在《梅洛雷祭壇畫》中,羅伯特·康平采用了有縱深意識的空間表現方法,通過運用形式上前大后小的比例和縱深線條、前高后低的取景視角來指引觀眾的視線,將視線引導到窗外的風景中。這是康平的一次創新性嘗試。康平在狹窄的內部空間里開設一個窗口,透過打開的窗子,將畫面空間延伸到室外的天然風景和建筑之中,呈現出真實的空間向外延伸的景象,給人一種很有深度的感覺。其中的城市建筑群與鄉村景象展示了尼德蘭地區當時的生活面貌,為畫面增添了尼德蘭地區的人文氣息。
在《梅洛雷祭壇畫》中,羅伯特·康平還用到了多視點透視進行空間的描繪。經過觀察可以發現,此圖中最右葉與最左葉的遠景建筑雖然視角高度是一致的,但是左葉與右葉的建筑卻擁有各自的視點,也就是羅伯特·康平在觀測窗外風景時,是運用多視點透視獨立觀測兩個方向的。這就導致了左葉窗外的遠景空間是一樓的視角;從右葉工作坊的窗戶看城市景觀,則是以二層的視角進行描繪的。這使得整幅畫作組合出的物品雖然在一個空間內,但并不像滅點透視的空間那么統一,畫面有著羅伯特·康平獨自的特色。這種順其自然、游離式視點的畫法,并不只是沒有意義地延續傳統,而是羅伯特·康平對于畫面中物體立體感與空間透視進行探究的結果。正如賴瑞鎣在《油畫的誕生》中所說的:“早期尼德蘭畫家是以常人觀看景物的慣性,采用上下左右的游離視點取景;而把游目所及的景物轉移到畫面的過程,尼德蘭畫家是兼顧著二維和三維的雙重效果,因此畫面上呈現出來的并非統一的空間架構?!盵3]羅伯特·康平正是為了探索并解決物體與空間的關系問題,才使畫面關系呈現出視點并不統一的情況。同時,他在經驗傳承中融入自己對于空間關系的思考,并能在畫面中充分表現出自己對空間的獨到理解。
羅伯特·康平在塑造風景畫面空間時,將畫面清晰地分為近景、中景、遠景,其中遠景主要負責描繪風景,并配以多視點透視的構圖。這與當時人們在觀察物體時的視覺體驗相一致,這種自由的視角使得眼球與頭部的合理動作,可以形成觀者對畫面產生空間向后的聚集,使觀畫者產生三維空間的一種視覺錯覺。同時,羅伯特·康平運用大氣透視所詮釋出來的空間,給人一種空間的流動感與擴張感,將現實中沒有具體形態的空間完美展現在了畫面上。在這種大氣透視、多視點透視與前景、中景、遠景空間表現的共同作用下,羅伯特·康平將畫面中的風景空間塑造得豐富又真實。
三、結語
羅伯特·康平的一幅幅風景畫,展現著15世紀初尼德蘭地區的風土人情。羅伯特·康平通過靈巧的空間構圖設計表現風景,他創造性地在畫面中加入了窗外遠景的畫面,拓展了畫面的空間。觀畫者在康平所描繪的風景面前,如同觀看一個真實的景象,而這真實的景象中又具有詩意,飽含著耐人尋味的各種具體物象。
羅伯特·康平從傳統中走出,用他手中的畫筆展現出大自然變幻無常的現象,竭盡全力地不斷探索,在風景畫面中表達出了屬于自己的理念形式。這為后世人們的繪畫儲備了很豐富的資源,樹立了早期尼德蘭繪畫的新風格與新的里程碑。在此之后,尼德蘭油畫進入了全盛時期??梢哉f,羅伯特·康平作為尼德蘭地區畫家,為尼德蘭繪畫開辟了一個新的紀元。
羅伯特·康平畫中的風景無論是從何種角度去觀看,都已經明顯跳出了在其之前的傳統畫家的格局,在技法、形式、內容上展現出屬于他自己的革新面貌。他的成就及卓越的貢獻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個能夠引領時代的畫家,不僅要在繪畫技巧方面有著突出的能力,還要擁有自己的思考,將獨立思考與繪畫技巧相結合,才能有所成就。羅伯特·康平油畫中風景的特點、表現形式被后世畫家繼承,并作為后世畫家的模范,引領著西方風景畫的演進進程。
參考文獻:
[1]托多羅夫.個體的頌歌:論文藝復興時期的佛拉芒繪畫[M].苗馨,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1-132.
[2]曹鈞.論油畫藝術中光線的運用和表現[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4.
[3]賴瑞鎣.油畫的誕生:1420年至1450年的尼德蘭繪畫[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85-186.
作者簡介:
王玥琦,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造型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