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傳統高師美術課程教學能力培養課程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結合2017年新課標對高中美術課程的要求,對相應高師美術學(師范)專業的學生教學能力課程進行改革培養。通過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分析高師美術學專業課程適應新課改的意義,目的在于結合新課改對美術教師的要求,以新課標為改革標準探究對高師美術教學能力培養課程的改革,以及此項改革在健全高師美術學知識體系、對未來高中美術教師培養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教學能力;美術教師;美術學科;知識體系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新教改背景下高師美術學專業中教學能力培養課程的改革研究”(2021A007)階段性成果。
一、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教學能力培養課程背景
(一)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培養現狀
當今高師美術教育專業中,不斷更新迭代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大多是以高師院校為基點,通過優化教師培育課程及與當地中小學校合作共同培養人才,逐步實現高師美術教育的不斷進步。隨著《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出臺及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首先,高師美術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需要進一步優化。當前,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如課程內容重復、缺乏實踐環節等。因此,需要重新審視課程設置,確保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其次,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創新。目前,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方法仍較為傳統,缺乏創新性和實踐性。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和動力,難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最后,師資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未來美術教育工作者。然而,目前一些高師院校的美術教育專業師資力量相對較弱。綜上所述,為了確保今后培養出的中小學美術教師不僅具備從事美術學科教研的能力,還應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養,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需要在課程設置、教育實習、課標解讀等方面進行優化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中小學美術課程改革的需求,為未來的美術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高師美術教學能力培養課程基于新課標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中美術新課標2017版基本理念之一是培養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要求學生對專業學習興趣濃厚,對實踐教學具有更高要求,知識結構合理,教學業務能力精湛。為了培養多門課程教學能力,高師院校需要在課程設置、教學策略、教學評價與反思等方面對美術教育專業進行相應的改革。同時,要契合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需要,培養學生學好專業技能,能運用多種藝術語言和媒介闡釋個性的藝術觀念和思考,掌握多種美術研究的基本方法,注重通過教學能力培養課程的學習,掌握美術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鍛煉儲備美術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以下是基本思路:
第一,課程設置:根據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需要,設置多門教學能力培養課程,如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同時,可以設置一些選修課程,如美術教育理論、美術研究方法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第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該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實際教學工作。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美術教育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注重使學生通過多種藝術語言和媒介闡釋個性的藝術觀念和思考,掌握多種美術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教學策略: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和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第四,教學方法與手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技術,如釘釘教學、騰訊會議班會等多種線上教學方式,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五,教學評價與反思: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反思和總結能力,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
總之,通過以上改革措施,高師院校可以更好地培養多種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以此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將來的美術教育工作。同時,高師院校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三)基于新課標的高師美術教學能力培養課程當今面臨的問題
隨著新課標在2020年的修訂,我國高師院校的美術教學能力培養課程也應調整與變化,例如,“美術課程與教學論”是美術教育專業的主要理論類課程。有學者指出,在第三章可融入“課程思政”的知識點進行舉例。通過將美術新課程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結合,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討論自己是否有短期目標或長期目標,它們之間是否有一定的關系,從而感知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必要性。這樣教師不僅能將教育類理論課程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同時也使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明確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積極探索,及時反思,廣泛交流。
除了上述提到的理論類課程外,教學實踐能力課程當前面臨的問題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現在大部分高師院校仍認為專業技法的重要性大于對教育理論,兩種課程的比重有失衡的情況。這種情況會導致高師美術學學生對于美術專業理論知識、技法掌握熟練,但對于課堂的規范性、教案的設計的認識不夠完善,往往會導致設計的課程內容生硬,無法做到對學生進行啟發教學。
第二個方面,高師學校設置安排的教育類課程學習方向與教師編制、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內容高度重合,例如,大部分美術教育專業在微格課程之前只安排教育學理論、高中心理、師德師風方面的課程,忽視了對當前新課標的美術學科解讀與學習,沒有真正地把“根”落在國家對學科課標上的要求及學習教育教學知識技能上,這就導致學校主要是針對通過教師考試而培養學生,并非培養國家未來需要的美術教師。微格課程試講環節每次均為15分鐘左右,與真實的課堂存在差異,難以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還原,至少從時間上就沒有得到完全的還原,這會對未來真正進入實習學校造成一定阻礙。
第三個方面,高師美術教學實踐(以微格課程為例)往往采用短時間模擬的教學方式,并用這種方式來考察高師美術生是否熟練掌握教學方法及能否做到認真備課。這樣的短時間模擬課堂容易導致學生在實習初期難以適應課程時間的延長,不能充分利用一堂課的時間。
二、高師教學能力培養課程改革建議
當前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對于課程的改革和人才培養,需要滿足美術課程對教師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要求。這不僅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自身發展和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
(一)提高教育類課程的全面性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理論類課程涉及的層面較多,不僅應有教育理論課,如教育學原理、中小學教學論外,還應加入對高中美術新課標的解讀、美術教育史以及教師教育心理學等課程內容,同時應完善教育能力實踐課程,如教育見習、微格教學課程與實際教學的銜接過渡,防止為了完成課程進度上課存在“演”的情況。通過優化高師教育課程設置,可以更好地引導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明確職業方向,以適應初高中美術教育的需求。這樣的改革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還能為高中美術教育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人才。
(二)增強教育實踐類課程的實施成效
為了進一步提高高師美術教育類課程的教學質量,高師院校需要增強課程監管力度及優化對高師美術教育的課程安排,并且增加對美術教育史的學習與新課標解讀課程。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高師美術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美術教育師范生。此外,美術教育專業教育類課程應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開發研究美術學科所特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如“字詞溯源法”“模擬感悟法”“猜想實證法”等,并學會借助博物館、少年宮、美術館等社會資源進行第二課堂的開發。部分地區還可以積極開發當地特色的校本課程,供高師美術教育學生進行教學實踐資源開發,如有特色冰版畫、冰雕、雪雕的東北地區,“瓷都”景德鎮,四大名漆發源地,以及四大石窟的周邊地區,都可以作為高師院校美術教育第二課堂教學實踐的地點,以此來增強未來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能力。這樣的教學改革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能有效促進美術教育與當地文化的融合發展,推動美術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三)提高專業技法類課程的合理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針對小學和初中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及針對普通高中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相繼出臺。這些標準明確了美術學科在不同學段的核心學習內容,涵蓋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板塊,涉及國畫、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等多個領域。這些多樣化的板塊與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多個層面緊密相連。因此,為了適應新的課程標準,美術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掌握更多元的美術技法,以便更全面、深入地指導學生,滿足當前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
三、高師教學實踐課程改革案例
以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教育系“美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課程為例,“美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課程簡介指出,課程的開設是為了滿足新時代對基礎教育美術教師培養的需求,因此,此課程會以培養新時代學生的美術教育學科教學素養與實踐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探究性(創新性)與實踐性為特征的指定學習領域。課程旨在通過對初高中美術課標解讀及高中美術教材的研究,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美術課程標準的內涵,提高教材分析開發能力,能夠更好地投身于美術教育工作。
此課程的類別為專業選修課,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基礎教育學理論與微格課程之后進一步對《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及《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行解讀,同時結合奚傳績與尹少淳主編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版),在創新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結構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綜合性文化素養與實踐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滿足高中美術教學工作的需求。
結合“美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課程的教學進度表,將課程主要內容分為對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分析、義務教育美術教材研究案例與實踐和對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分析、普通高中美術教材研究案例與實踐兩大部分,這樣更有利于高師美術學學生理解當前教學改革對今后的教師工作有何影響,也能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強調要扣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同時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種對于新課標的解讀、實踐課程也能更好地讓學生從之前短時間微格的“講演”過渡到實際的實習與教學活動,以理論指導實踐,更好地投身于高中美術教育工作。
四、結語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對初高中美術教育具有深遠影響,不斷改革與優化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模式,是持續提高美術師范生綜合美術素養的重點,也能因此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是中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此次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關鍵。通過解讀《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用科學發展的態度,從具體實際出發,開展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教學能力培養課程的改革,既繼承傳統教育精華,又注重創新實踐,注意學習和研究國內外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教育教學方法,并應用于教學實踐。契合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需要,需要對“美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美術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美術課程與教學論”“美術課程設計與評價”“美術學科教學技能訓練”等多門教學能力培養課程,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相應改革。
參考文獻:
[1]楊波.將“課程思政”融入地方高師美術學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的實踐研究:以伊犁師范大學為例[J].大眾文藝,2023(13):184-186.
[2]劉巖.論如何在美術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23):86-87.
[3]王曉麗,劉艷梅.美術教學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6):58-60.
[4]徐浩艇,冉煜華.淺談民間美術與美術教育資源地方課程開發[J].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84-86.
[5]樊熙茹,張彥鵬.新時代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青少年書法,2023(14):56-58.
[6]李震寰.學生主體發展視角下的初中美術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1):121-122.
[7]唐國益,張匯溪.指向審美意識分析高師美術教育與審美能力之間的關系[J].藝術研究,2023(6):135-137.
作者簡介:
蘇步轍,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