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注定又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國際形勢風起云涌、國內經濟亟待轉型。而這就更加進一步要求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環保事業,1月23一24日,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中提到“要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和首要任務,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實現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環境、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同時1月11日,中央就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這份文件無疑將是未來幾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要清醒認識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分階段、有計劃推進。
要推進環保事業的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就離不開資源的回收和循環使用,尤其是現在我國正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資源的循環使用程度,某種程度上就影響了經濟轉型的成果。
而鑫聯科技以及董事長馬黎陽,就扎根于資源回收利用,致力成為冶金固危廢資源化利用領域的“鴕鳥”。

說起鑫聯科技關于環保的起源,還要從紅河鋅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鑫聯環保前身)講起,當時公司總經理王樹楷從專業期刊里得知從煉鐵高爐煙塵中,可以提取再生鋅、鉛、銦等有價金屬。他走遍全國各地,采集樣本帶回個舊實驗。從2000年開始研發、摸索、苦干,使紅河鋅聯逐步發展壯大。
后來發展到針對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及電鍍、化工等行業產生的含重金屬固廢、危廢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這是一種全新的資源循環回收的模式。
據冶金規劃院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含重金屬的冶金固體、危險廢物5,000萬噸以上,歷史存量達7億噸,成為國內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所以這方向的資源化清潔利用事業是利國利民的。
2010春節,馬黎陽回云南個舊老家過年,王樹楷教授找到他,向其介紹含重金屬固危廢處置利用的技術和項目,咨詢資本運營的相關事項。
原本馬黎陽并非從事環保行業,但心系家鄉發展的他,出于幫助故鄉企業發展、回饋家鄉的初衷,馬黎陽就此與鑫聯環保結緣,也開啟了他的環保產業之路。

前期為了緩解資金壓力,精通企業戰略發展和資本運作的馬黎陽,為公司引入了首家戰略投資者——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11至2012年間,中金公司通過下屬公司中金佳成及其旗下基金中金佳泰,對鑫聯投資1.6億元。
1.6億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字,這極大促進了公司的發展。不過,2012年7月,王樹楷便不幸因車禍離世。三年后,由于家族繼承人患病,處于對其意愿的尊重,作為二股東的馬黎陽通過收購,正式執掌紅河鋅聯。并遵循王樹楷遺愿,將公司改名為鑫聯科技。
馬黎陽就任CEO后,還提出過“鴕鳥理論”。他認為,在一群公雞中,領頭的公雞雖然強大,但它并不安全。因為每一只小公雞心里都在想:長大之后我要打敗你。但如果在雞群中領頭的是一只鴕鳥呢?那種壓倒性優勢使公雞們不僅不會考慮挑起戰斗,反而會紛紛尋求與之結盟。
馬黎陽希望鑫聯科技在十年內,成長為含重金屬固危廢資源化利用領域的“鴕鳥”。
鑫聯科技要成為含重金屬固危廢資源化利用領域的“鴕鳥”,就不能僅停留在固危廢的資源化利用環節,必須要再一步延長企業的價值鏈。
除了危廢行業,公司瞄準了銦、銫、碘等稀貴元素的提取,以及ITO靶材等液晶和光伏產業關鍵材料的制備,助力解決我國在相關領域存在的“卡脖子”問題。
在“鴕鳥”理論下,馬黎陽認為只有在更細分的領域里,才更容易打造“鴕鳥”。結合王樹楷教授建立的銦冶金技術基礎,提出了鑫聯科技的“銦戰略”。銦不但是液晶產業的戰略性材料,在有望替代單晶硅和多晶硅成為下一代光伏電池的主力軍的異質結光伏電池中,銦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材料。
馬黎陽認為,“資源化是解決大宗固廢的唯一出路,循環利用是消除含重金屬固危廢污染隱患的根本途徑”是公司一直秉承的核心價值觀,而從有價元素含量低、有害雜質多、成分復雜的含重金屬固危廢中設法提取出有價值的資源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其中銦可以作為提高資源價值、強化競爭力的核心。

“銦戰略”之所以是鑫聯科技的戰略核心,就是因為銦在光伏產業的下一步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首先,銦的稀缺性非常強。世界上沒有獨立的銦礦,銦僅微量伴生于鐵礦、鉛鋅礦中,只能從相關的冶煉廢渣中提取,因此它的供給很難增長。
其次,鑫聯科技在銦的提取方面具有核心技術優勢。行業中必備的《銦冶金》教材即為王樹楷教授所寫,鑫聯也是銦的行業標準起草中的核心單位,提取數量也在行業中領先,可以說是“銦”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
再者,從市場空間來看,目前異質結光伏的靶材以氧化銦錫(ITO)為主。雖然價格較低的AZO靶材也可使用,但其導電性較ITO相差較大,通過厚鍍膜來彌補導電性將極度降低光的透過率,將大幅降低電池的轉換效率,因此ITO靶材是目前異質結光伏發展的重心。隨著“雙碳戰略”的實施,光伏產業將進一步發展,長遠來看ITO靶材的市場需求極強。
為此,依托自身的銦產業優勢,鑫聯科技正在通過收并購的方式進行ITO靶材的產業布局。
通過十余年的行業深耕,鑫聯科技已經展現出清晰的行業布局和完整的戰略規劃,每一步都在謀劃著光明的未來。
厚積薄發、繼往開來。為了鑫聯科技在資源循環回收產業中的持續發展,這位云南知名企業家,又一次做出了一個重要布局,那就是以重整方式收購深市主板上市公司*ST京藍。
*ST京藍的全稱為京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711,199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原本是國內節水灌溉、土壤修復、環境治理等領域的重要貢獻者和引領者。
但是2020一2022年,京藍科技扣非凈利潤虧損依次為25.31億、17.00億、15.24億,2022年底的凈資產為-6.33億,觸發了退市風險警示,并于2023年啟動了破產重整。
2023年11月27日,*ST京藍的《重整計劃》獲得法院裁定批準。根據《重整計劃》,*ST京藍以現有總股本10.24億股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約18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共計轉增18.33億股股票。其中12.33億股股票用于引入重整投資人、6億股股票用于實施債轉股。
在重整的12.33億股股票中,深圳市招商平安資產管理公司等財務投資人合計認購6.93億股;云南佳駿靶材科技有限公司以支付現金、提供業務支持、作出資產重組及業績承諾并提供相應的履約擔保措施等投資對價認購5.4億股。
自此佳駿靶材持股*ST京藍18.9%。馬黎陽則直接持有佳駿靶材98.02%的股權。由此,馬黎陽成為京藍科技的實控人,并于2024年1月19日成為京藍科技的董事長。
而佳駿靶材的主業就是ITO靶材,正是上文中提到的鑫聯科技介入光伏產業的重點。
對于兼任鑫聯科技與京藍科技董事長的馬黎陽來說,現在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雖然中國的光伏產業整體處于產能過剩而暫時阻礙了異質結電池的量產,但對于占據銦產業優勢節點的鑫聯科技來說,一旦光伏產業度過此次周期,再次轉頭向上,伴隨著異質結電池的量產,鑫聯科技大有希望乘東風而起。
而這種聚焦于資源回收利用并充分延長價值鏈的戰略,也將有利于促進美麗中國建設和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真正實現企業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