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月
在母親已經歷的五十多年的人生里,她對讀書這件事是抱著復雜而難以言喻的感情的。一方面,母親崇拜讀書,認為對于沒讀過書的自己而言,讀書是高尚而神圣之物;另一方面,她又厭惡讀書,認為她人生中的所有不幸都是由讀書人戕害所致,所以她厭惡讀書人,“恨屋及烏”,也厭惡讀書。
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寒冬,母親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書香世家。姥姥姥爺雖然家境清苦,卻嗜好讀書。姥爺在部隊的文工團工作,姥姥是一名小學教師。姥姥還有一個姐姐,比她大三歲。
大抵是出于知識分子對文化殿堂的追求與內心的高傲,姥姥姥爺對兩個女兒要求嚴苛,責令她們一定要比別人強。如果她們不能面面俱到,那么起碼要在學習上比別人強。大女兒是這一命令的完美執行者—我的阿姨讀書很好,從小到大幾乎每次都是班里第一名;母親讀書卻沒有那么用功,她感覺學習沒意思。外婆是帶著痛惜的語氣對我說的,而母親回憶起她的年少時光,則是淡淡地說的。
或許是有心,但更多是無意,姥姥姥爺越來越多地將兩個女兒進行比較。姥姥覺得這沒什么,但我想,這可能造成了我的母親對于自己姐姐的一種既羨慕又嫉妒的復雜心態,也將讀書這件事和阿姨畫上了一個等號,她痛恨阿姨,恨她奪走了父母的愛,也痛恨讀書。
為了報復父母和姐姐,她初中畢業便輟學了,離開家鄉來到遙遠的汕頭,在一家服裝店打工。那時,服裝行業正熱火朝天。在那里,她度過了一段春風得意的時光—她年輕,身材窈窕,容貌姣好,又能說會道,在打工的服裝店特別受歡迎,好多顧客甚至慕名而來,只買她賣的衣服。這樣風風光光地又過了幾年,就在這個時候,在來來往往的眾多顧客中,她遇到了她未來的丈夫,也就是我的父親,一位李姓青年。她回憶起初遇的那天,她說:“一個白白凈凈、高高大大的男人來買西服,還在閑聊中說了自己是大學生,我一眼就看上他了?!彼f,“其實我的內心還是喜歡大學生的,喜歡有文化的人?!彼龅轿腋赣H的這年,阿姨被公派出國攻讀碩士,姥姥姥爺在遙遠的北方對此毫不知情。也許是緣分,這兩個年輕人竟然真的繼續互相聯絡,在一年之后結為夫妻了。
結婚后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如意,這對年輕的夫妻面臨著生活拮據的考驗,年輕的母親開始供養她剛畢業的丈夫,而父親則被分配到一個小單位工作。姥姥姥爺知道這件事后,氣得把母親趕出家門,但母親毫不在乎?!坝星轱嬎枴?,似乎是對這段感情最好的寫照。但父親似乎沒有那么喜歡母親。父親出身貧寒,是母親給了他資助,他愿意和母親在一起生活。但是,二人因各種維度的差距,難以有共同話題,所以他不喜歡母親。這一點,即使母親懷了我,也不能改變。
我出生之后,父母的關系更是越來越冷淡,他們開始分居。在我的印象里,父親只會在必要的場合出現,比如給一些生活費。母親對她的愛情十分失望。我看得出來,她很喜歡父親。我很能體諒她,但我不能理解她的做法—她有時對我說,一定要讀書比別人強,就像姥姥姥爺對她說的那樣;有時又說,讀書有什么用,讀書多的人都沒良心。我很少和母親有爭執。我和母親的第一次大分歧是我要離開她去北京念書。我隨了她的性子,倔強而自我,還帶著些許叛逆。這些在我少年之時尚不明顯,但到我報高考志愿時,淤積這么多年的瑣碎矛盾終于有了一個宣泄口。
我執意要報北京的學校,而母親堅持讓我報省內的大學。如今回想起來,她可能是太需要人陪了。我說:“我和你沒法兒交流!”她說:“你和他們一樣,都冷血!”“他們”是誰,我是知道的。我無法否認他們給母親造成的傷害,只是沒想到自己也和最親密的母親漸行漸遠了。后來,母親還是拗不過我,在為我準備的行李中裝了滿滿的衣服和食品,還有兩本書。她說:“讀吧,多讀點兒書有出息,比你爸和你阿姨都強。”
如今,我打電話回家,好像和母親的距離又近了。如今已年過天命之年的她,竟然也拿著老花鏡開始讀書了。有時,她還會和我說說書里的內容。
“我不會傷害母親的?!蔽覍ψ约赫f,“不管我讀沒讀過書。”這時,我好像聽見母親柔柔地笑了一聲,對我說:“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