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四好農村路”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及其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文章首先闡述了“四好農村路”的理論基礎,包括其定義、內涵以及與鄉村振興的關系。接著,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實踐分析,展示了“四好農村路”在不同地區推動鄉村振興的成效。文章進一步提出了“四好農村路”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包括優化路網布局、提升道路品質、創新管理養護機制和強化路產路權保護。最后,文章探討了“四好農村路”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包括促進農村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四好農村路;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路網布局;道路品質;管理養護;路產路權;產業轉型升級;公共服務水平;生態文明建設
引言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鄉關系的不斷調整,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大背景下,“四好農村路”被賦予了更為深遠的含義。它不僅是連接農村與城市、促進資源流動的重要通道,更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1]。因此,深入探討“四好農村路”如何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對于優化農村交通布局、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研究旨在通過深入分析“四好農村路”對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揭示其在實際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和發展路徑。具體研究內容包括: 分析“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條件;評估“四好農村路”在不同地區的實踐效果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四好農村路”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和策略。通過這些研究,我們期望能夠為相關政策制定和實踐操作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
一、農村公路交通的發展成就
(一)“十五”時期(2001年-2005年)
“十五”時期是中國農村公路交通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力度,實施了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建設工程。農村公路總里程迅速增長,通達深度和通行能力顯著提升。同時,農村客運和物流體系也得到了初步發展,為農民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務。
(二)“十一五”時期(2006年-2010年)
“十一五”時期,中國農村公路交通建設進入了全面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國家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向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發展。農村公路網絡進一步完善,覆蓋面不斷擴大,路況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同時,農村客運和物流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為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
“十二五”時期是中國農村公路交通持續快速發展的時期。國家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加強了對貧困地區和偏遠山區的支持。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通行能力進一步提升,路況質量持續改善。同時,農村客運和物流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這一時期的發展成果為農民群眾出行和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十三五”時期(2016年-2020年)
“十三五”時期是中國農村公路交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提出建設“四好農村路”的目標要求,推動農村公路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這一時期,農村公路建設更加注重品質提升和可持續發展,加強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同時,農村客運和物流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為農民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務。這一時期的發展成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四好農村路”的理論基礎
(一)“四好農村路”的定義和內涵
“四好農村路”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一項重大政策,旨在優化和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具體而言,“四好”指的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四個方面[2]。
第一,“建好”強調的是農村道路建設的高標準和高質量,要求在農村地區建設起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
第二,“管好”指的是加強對農村道路的管理和養護,確保道路的安全暢通。
第三,“護好”則要求保護農村道路的路產路權,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第四,“運營好”是指通過優化農村客運和物流體系,提高農村交通的服務水平和經濟效益。
這四個方面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四好農村路”的完整內涵。
(二)“四好農村路”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四好農村路”與鄉村振興之間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鄉村振興是中國政府在新時代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旨在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而“四好農村路”則是支撐這一戰略實施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可以優化農村交通布局,提高農村地區的可達性和便捷性,為鄉村產業發展、農民生活改善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四好農村路”還能促進城鄉之間資源和要素的流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三)“四好農村路”對鄉村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四好農村路”對鄉村高質量發展具有多方面的促進作用。
第一,“四好農村路”的建設能夠改善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進而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
第二,“四好農村路”能夠帶動農村地區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和產業結構優化。例如,道路的改善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企業入駐,帶動工業、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
第三,“四好農村路”還能提升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例如,通過優化客運和物流體系,可以方便農民群眾出行和購物,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總的來說,“四好農村路”是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三、“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分析
(一)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來,全國各地在“四好農村路”建設方面涌現出不少典型案例。例如,安徽省的“農村公路+”模式,將農村公路建設與產業發展、生態保護、鄉村旅游、文化傳承等相結合,實現了路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協同發展。浙江省則通過“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提升了農村整體面貌和農民生活質量。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四好農村路”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和作用。
(二)“四好農村路”在不同地區的實踐比較
由于各地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四好農村路”在不同地區的實踐呈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在東部沿海地區,由于經濟較為發達,交通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因此“四好農村路”建設更注重提升道路品質和服務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則更多地關注解決農民出行難、運輸難的問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
(三)“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效評估
從全國范圍來看,“四好農村路”建設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四好農村路”建設改善了農村交通條件,提高了農民出行和農產品運輸的便捷性,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四好農村路”建設也帶動了農村地區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鄉村經濟多元化和產業結構優化。此外,“四好農村路”還提升了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改善了農民生活條件,推動了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然而,也要看到當前“四好農村路”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如資金不足、管理養護不到位、路產路權保護不力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的效果和可持續性。因此,未來需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確保“四好農村路”建設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四、“四好農村路”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
(一)優化路網布局,提高農村交通可達性
為了推動鄉村振興,需要優化農村路網布局,提高交通可達性。這可以通過規劃和建設連接主要農產品產區、鄉村旅游景點、農村學校和醫療設施等重要節點的農村公路網絡來實現。同時,考慮到農村地區地形復雜、人口分散的特點,可以借鑒“毛細血管”式交通網絡布局理念,打造連通每家每戶的入戶路,確保農民群眾出行和農產品運輸的便捷性。
(二)提升道路品質,打造美麗農村路
在優化路網布局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的品質。這包括提高道路等級、改善路面狀況、完善排水設施等。同時,可以結合當地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打造美麗農村路,提升路域環境的整體美觀度和舒適度[3]。這樣不僅可以改善農民群眾的出行體驗,還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資,促進鄉村旅游業和經濟的發展。
(三)創新管理養護機制,保障農村公路持久暢通
為了確保農村公路的持久暢通,需要創新管理養護機制。可以探索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管理模式,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中的職責和任務。同時,可以引入市場化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提高養護效率和質量。此外,還需要加強對農村公路的監管和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超載、非法占道等行為,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四)強化路產路權保護,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在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強化路產路權保護,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這包括加強對農村公路用地、路產路權的登記和管理,明確產權歸屬和權益分配。同時,建立健全路產路權糾紛調解機制,及時化解因道路建設和管理引發的矛盾和糾紛。此外,還需要加強對農民群眾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確保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四好農村路”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一)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促進農村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農村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機。通過改善交通條件,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進而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同時,“四好農村路”還可以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和產業結構優化[4]。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機遇,積極引導和培育新興產業和業態,推動農村經濟產業的轉型升級。
(二)借助“四好農村路”,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四好農村路”不僅連接了農村地區與外部市場,也連接了農村內部的不同產業。因此,可以借助“四好農村路”的便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例如,可以引導農民利用道路改善帶來的交通便利,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產業,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價值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吸引城市資本和人才進入農村,促進城鄉產業的互動和融合。
(三)利用“四好農村路”,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四好農村路”建設不僅改善了交通條件,也為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提供了可能。可以利用“四好農村路”的便利,優化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的布局和配置,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例如可以建設連接學校和醫療設施的農村公路,方便農民子女上學和就醫;也可以開設農村客運班線,方便農民群眾出行和購物。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升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四) 通過“四好農村路”,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四好農村路”建設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同時,“四好農村路”也可以成為展示鄉村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的重要載體,推動鄉村旅游和生態經濟的發展[5]。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四好農村路”的紐帶作用,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結束語
“四好農村路”不僅是連接農村與城市的重要通道,更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優化路網布局、提升道路品質、創新管理養護機制和強化路產路權保護,可以充分發揮“四好農村路”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促進農村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可以進一步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向宇.鄉村振興戰略“四好農村路”建設甘肅實踐的幾點思考[J].甘肅科技,2020,36(06):7-8.
[2]盧舒舒,張燕彬,杜喜朋.鄉村振興背景下閩北地區“四好農村路”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福建交通科技,2021(09):108-111.
[3]張倩.鄉村振興背景下荊州農村公路景觀設計[J].農業與技術,2023,43(19):129-132.
[4]聶小虎,張詩蔚.襄陽東津新區農村公路發展問題及對策[J].交通企業管理,2019,34(04):66-68.
[5]倪惠娟.“四好農村路”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價值工程,2019,38(25):63-64.
作者簡介:謝士忠(1968.10-),男,漢族,安徽濉溪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交通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