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藝術領域中,話劇的表演風格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特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話劇的形式更加多元,各種外部元素可能直接干擾話劇演員的節奏感知,從而影響話劇表演創作舞臺的構建和戲劇沖突的展現。因此對于話劇演員而言,保持對話劇表演節奏的把握和運用至關重要,以確保話劇演員在藝術創作中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藝術特色,有利于話劇表演的和諧與連貫。
關鍵詞:演員;話劇表演創作;節奏
中圖分類號:J8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6-00-03
話劇表演是一項高度綜合的藝術形式,其表演離不開劇情的精心構思、服裝的恰當選擇以及舞臺效果的精心設計。在導演的指導下,話劇演員需要運用獨特的表演技巧以及結合表演節奏,將故事情節完整、生動地呈現給觀眾。雖然演員的表演技巧在表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演員對演出節奏的把握對于話劇的效果呈現也同樣重要。
一、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的節奏表現
(一)內部行動中的節奏
內部行動節奏也稱為心理節律,深刻揭示話劇角色思維和情緒的種類及其深淺程度。在話劇表演藝術中,內部行動構成了外部行動的基礎,而外部行動則依賴于內部行動的驅動力,并根據內部行動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邏輯關聯,共同構成話劇表演藝術的完整體系。話劇演員需在特定環境中,對劇本中角色的各類行為進行深入剖析,明晰其在不同背景下的思維過程及情感變化,才可以全面把握角色在話劇中的情感走勢及轉變,從而實現對角色內心活動的精準掌控。演員需對節奏進行深入研究,無論是歡樂還是痛苦,均需在預設場景中精準把握其“度”,即情緒的強弱。如果節奏極為激烈,則演員內心的節奏強烈,情緒波動顯著。情緒波動劇烈時,心理節奏轉變亦會加速,通常表現為情緒間的迅速切換[1]。
(二)外部行動中的節奏
外部行動即身體活動的節奏,演員在進行實際表演時所遵循的動作節奏。演員通過運用四肢、面部表情乃至頭發等身體元素來展現各種動作。在話劇表演過程中,每個動作都需要保持流暢的進度,呈現出客觀的表演規律,這種規律被稱為節奏。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員的身體語言必須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意味著每一個動作都應具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以精確無誤地將所要傳達的信息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通過精準掌握身體動作的節奏,演員能夠更深入地實現內在與外在表現的和諧統一。通過精心調控角色的內心節奏,演員可以對身體動作的節奏進行微調,確保身體動作與角色的內在情感保持高度一致。這種內在情感的支撐,使得身體動作的表達更加精準且富有深度。同時根據角色內心的情感波動,演員可以靈活地調整身體動作的節奏,以精確匹配外部動作的節奏。這種內外的和諧共鳴,不僅能夠互相激發,更能形成互為助力的良好效應。通過這種方式,演員的身體動作不僅更加精準,更散發出強烈的吸引力,為觀眾帶來深刻而獨特的體驗。在話劇表演中,演員的語言所蘊含的力度、速度及節奏變化,均深刻影響其表達效果。為精準傳達預定觀點、展現內心世界及對待競爭者的態度,演員必須結合特定場景,設定表演節奏,不僅能有效沖擊競爭者的心理防線,還能巧妙誘發其特定的情緒反應。為確保觀眾能深入領會角色的內心世界,同時觸動其情感共鳴,演員的表達和舉止必須具備顯著的吸引力。借助角色內在的情感波動節奏,演員可以對聲音的節拍進行精準調整,進而使觀眾能夠清晰感知到角色所傳遞的情緒類型及其強度[2]。
二、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的節奏制約因素
(一)所表演話劇的風格、體裁
在各個時期,戲劇所秉持的核心觀念均有所區別。對于原始話劇而言,其最終的表現形式或類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導演和編劇的決策性影響。此外,由于演員對劇本理解程度的深淺及其在情緒傳遞能力方面的差異,其所塑造的話劇節奏亦可能呈現不同。話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會根據具體的環境和情緒基礎,結合自己的思考,尋求獨特的表達方式,從而賦予觀眾獨特的藝術體驗,并在表演節奏上展現出獨特的變化。在深入研究當前的戲劇形式時,其多樣性可能源于外部文化的沖擊或本土文化的演變,這對話劇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話劇演員需要具備更高的藝術素養和表演技能,精準傳達各種情緒,還需熟練運用節奏轉換的技巧,以達成完美的表演效果。
(二)導演的幕后指引作用
導演在話劇表演中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掌控著演員的表演進程,還是幕后的引路人。在話劇表演呈現和美學創新方面,導演發揮著決策性的作用,引導演員將自己的戲劇理念傳遞給觀眾。通常演員的表演是依據導演的設計目標和審美理念來執行的,同時導演還負責掌控整個表演的節奏和展示效果。在話劇創作的過程中,導演通常擔任著核心的角色。演員的表演需要緊密貼合導演的構想,遵循導演所規劃的發展脈絡、展現手法以及主題呈現。因此,導演被視為戲劇演員的首要觀察者,以公正的態度對演員的表演技巧、邏輯性和完備性進行全面審視,進而提供具體建議,以幫助演員調整表演節奏。話劇演員在尊重導演的展示需求和創新目標的同時,也需根據自我認知對角色進行深刻詮釋,不斷改進和提升表演創新步伐,從而為觀眾呈現更加出色的作品[3]。
(三)規定情境的制約
話劇作品的核心思想通常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要求演員在特定的表演場合中精準呈現。規定情境對于話劇創作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涉及話劇中的真實事件、歷史背景以及故事情節的轉折等多個層面,都是每位話劇演員必須深入理解和關注的要素。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需應對多種約束,如道具、服裝、聲音、光線和背景設計,對于表演的連貫性和質量至關重要。尤其在模擬真實場景時,話劇演員必須嚴格遵守既定的環境規則,以保證角色形象的完整性和歷史背景的真實性。演員應以高度的專業精神和責任心對待每一個細節,確保表演的整體質量和觀眾的觀賞體驗。在當前情境中,為了精確展現故事情節的發展與轉變,演員理應對自身的表演節奏進行合理的調整,以免角色的內在特性被埋沒。以莎士比亞話劇為例,其作品中往往蘊含著豐富且生動的情節元素。在具體的情境中,演員的表演節奏往往成為評價其專業技巧的重要標準,因此演員應掌握表演節奏,以充分展現角色特質,確保故事的連貫性與吸引力。
三、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的節奏培養策略
(一)語言節奏培養策略
在演員的日常訓練中,必須不斷錘煉其對話劇語言運用的能力,以便演員能依據角色的性格特征深入剖析劇本,并據此做出恰當的語言調整。話劇演員需要通過臺詞精準地傳達出角色的情感特質,對語言節奏具備精準的把握能力,處理臺詞中的停頓和發音,在持續增強戲劇的吸引力的同時,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此外,演員還需全神貫注地理解和把握戲劇的語言節奏。比如,在話劇表演中,悲劇的臺詞需以深情厚誼傳達,借助舒緩的音樂營造出沉痛的情感氛圍。相對而言,喜劇則需展現歡快活潑的特點,通過高亢的音樂塑造出愉悅的舞臺環境。此外,演員可以巧妙運用話劇音樂節奏,創造出緊湊而引人入勝的舞臺效果,從而將話劇表演推向高潮。在話劇表演中,演員需巧妙運用口頭表述的波動性、停滯性和對比性,賦予臺詞以豐富的情感色彩,進而提升角色的塑造深度。當演員面對富含多重解讀的對話時,需有意識地強調某些關鍵詞匯或句子,以引導觀眾深入理解其內在含義,從而更精準地詮釋角色形象[4]。
(二)音樂素養培養策略
在話劇表演領域,演員需不斷提高其音樂素養,并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以探尋劇本的節奏和審美內涵。由于演員往往難以深刻領會劇本創作者的意圖,這使得在詮釋角色時面臨一定的困難。因此,演員需要運用換位思維,嘗試從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和現實生活體驗出發,通過深化對劇本和角色的個人理解,進而精準把握角色的心理狀態。同時,借助劇本中的音樂節奏,演員可以迅速捕捉和表達角色的情感變化。演員需要持續提高藝術修養,而表演指導者則可以通過音樂訓練、節奏感培養以及音樂小品創作等方式,幫助演員提升表演技巧和情感表達能力。首先,為確保音樂的明晰性,應采取強有力的指導策略以激發演員的學習激情。在深刻理解劇本主題及其藝術全貌的基礎上,能夠精準把握音樂的節奏,并按照節奏的引導做出適應性調整。其次,指導演員展示節奏,且要求演員的動作必須與節拍保持協調一致,以真實反映角色的內心情感,不僅有助于演員在互動中不斷進步,更能促進演員深入理解和掌握音樂技巧與舞臺表演藝術,進而提升話劇的感染力與影響力。
(三)形體動作節奏培養策略
在話劇演出的整個過程中,演員需積極優化其肢體語言和動作節奏,以確保其與劇本設定的情境深度契合。優秀的話劇演員通常能依據不同情境精準地運用肢體語言,以此提高觀眾的審美體驗。演員的肢體語言是角色行為的重要體現,對于全面展現角色性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演員必須熟練掌握經典的動作技巧,以確保能夠精準地展現角色的個性特征。其次,經過不斷的練習與磨礪,演員能夠發掘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肢體語言。在舞臺演繹過程中,演員的動作必須保持柔和且適度,以確保其演繹的精準性、合理性和協調性,進而吸引并打動觀眾。在此過程中,話劇演員需要靈活選擇即興的手勢和相應的動作,以確保真實性與創意的和諧統一,依據角色的情感波動,靈活調整自身表現,為舞臺注入獨特的魅力。例如,在《霸王歌行》話劇表演過程中,創作者巧妙地以創新的視角對項羽角色進行了重塑,將其打造成為一位富有詩意的藝術形象。話劇中巧妙地融入了經典詠嘆調,與京劇的念白和歐洲風格的獨白相互輝映,共同營造出一場具有濃郁史詩韻味的視聽盛宴。通過這樣的改編與演繹,不僅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藝術體驗,同時也賦予了項羽這一歷史人物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霸王歌行》話劇中,創作者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重構歷史,同時深化了角色的情感體驗,彰顯了其對理想主義美學的堅定追求。通過剖析該劇的臺詞可以體現出角色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因此演員需準確把握停頓、對比與場景轉換,運用語言節奏推動劇情發展,并生動刻畫角色性格。對于項羽這一充滿詩意的軍事角色,演員應重點塑造,使觀眾仿佛身臨其境,以獲得強烈的視覺體驗[5]。
四、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的節奏運用
(一)整體節奏感的把控
話劇的生動與趣味,源于對節奏的精準把握,這種精準掌握亦能贏得觀眾的贊譽。在話劇的創作過程中,演員對整體節奏的深刻理解與把握至關重要,是劇本完美呈現的關鍵所在。全局節奏的掌握,是精準引領特定節拍的前提,只有如此,才能確保話劇的流暢與和諧。演員需要深刻領悟全局節奏與特定節奏間的聯系,并充分理解全局節奏與所扮演角色節奏的關系。演員在接收到話劇劇本后,必須投入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理解與研究這部戲,為全局掌控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戲劇的演出過程中,演員需巧妙運用各種手段,以確保對全局節奏的精準把握,從而完美呈現話劇的內涵與魅力。為確保對劇本的深入理解,演員需要對劇中的每位角色進行詳盡分析,涵蓋其行為路徑及情感起伏等各個層面,要求演員對自身所詮釋的角色有全面且深刻的認知。同時,明確劇情的整體脈絡亦至關重要,包括故事的起始、發展脈絡、核心沖突及其最終落幕。一旦對劇本形成清晰的認識,演員應與導演緊密合作,共同研討角色所處的具體表演環境,以便精準確定恰當的表現手法。經過持續的訓練與實踐,演員應能在表演過程中實現對全局節拍的準確把握。
(二)要呈現出起伏跌宕的演出節奏
在日常生活中,萬物皆經歷由起始、發展至高潮、終結的演變過程。話劇演員的表演亦不例外,亦需遵循此規律。演員需掌控跌宕起伏的節奏,以吸引并保持觀眾的注意力,使其與表演產生深度共鳴,從而維持觀眾持續的觀賞興趣。因此,話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需展現出表演節奏。每一部話劇作品皆包含起始、發展、高潮與結尾的階段,這也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規律。演員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均應體現此等起伏與變遷。經過對故事內容的持續闡述與情節發展的推動,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變化軌跡,這種變化不僅限于初始、發展、高潮和結尾這四個階段,而是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若干個小階段,每個小階段都呈現出波動性的特點,共同構成了故事發展的完整過程。在話劇表演中,演員應將整體劇情融入個體表演中,并依托對劇作主題與細部元素的深刻理解,靈活調控表演節奏,不僅能夠豐富話劇的藝術表現力,還有助于吸引更多觀眾沉浸其中,共享話劇的魅力。
總而言之,話劇角色的內心世界可通過表演節奏加以表達,與身體語言和動作相輔相成。所以話劇演員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自身的行為與節奏來充分展現角色的獨有特質。演員只有精準把握演出的節奏,角色的個性特點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話劇劇本包含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規律,在不同的階段話劇的節奏與情感不同,演員需要在表演過程中充分展現情感的波動,合理把握話劇節奏,以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汪超,杜芳.解析話劇表演中對節奏的把控[J].藝術品鑒,2021(06):98-99.
[2]付迪森.論節奏在話劇表演與影視表演中的區別與聯系[J].青春歲月,2021(03):78-79.
[3]梁紅瑞.話劇表演創作中節奏運用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8):106-107.
[4]劉翔亮.話劇舞臺表演節奏的訓練方法初探[J].中國文藝家,2020(02):33.
[5]曲先壯,陳陽.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節奏表現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23):185-186.
作者簡介:王娟(1983-),女,江蘇蘇州人,碩士,三級演員,從事話劇表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