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冷水性魚類的鱘魚,因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病害少易于養殖等特點,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養殖戶的選擇,養殖規模也越來越大、養殖新技術越來越成熟。該文以養殖基地利用工廠化循環水高效養殖鱘魚為例,解析內陸地區鱘魚養殖實用技術,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工廠化養殖;苗種培育;魚種培育;魚種放養
鱘魚屬于特種水產養殖品種,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病害少、易養殖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養殖戶的青睞[1]。成武縣養殖的鱘魚一般是以雜交鱘居多,苗種主要從湖北、河南購進,從2018年開始試養,經過幾年的摸索實踐,鱘魚工廠化養殖實用技術日趨成熟。
1 場地與水源
養殖池為圓形硬化水泥池,深度1.5m,水深在1~1.2m,在1.2m處設兩個溢水口。池底鍋底形,坡度2%~3%,四周高,中間低,便于中間排污。進水管設在池側上方,傾斜30°~40°,帶壓沖水,確保池內水流旋轉流動無死角[2],每池面積在30~50m2不等,養殖面積20畝。上方搭建塑料保溫棚,棚上采用雙層遮陰網,防止水溫過低或過高。每個養殖池設一臺0.75 kW水車式增氧機。
養殖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常年溫度15℃~17℃的地下井水,符合《漁業水質標準》,采用pH值6.8~7.3,水質透明度在35cm以上,溶解氧量6mg/L,水流進入蓄水池增氧曝氣,增加水中溶氧量,減少氨氮含量,然后流入養殖池。水流流速控制在0.1m/s。養殖尾水經過沉淀池、微濾機、生物填料池進行凈化處理,處理后尾水經水泵送至曝氣池暴曬增氧,達到循環使用。
2 苗種放養
2.1 池塘清塘消毒
池塘在放魚前先將雜物徹底清掃干凈,水泥池清水浸泡脫堿15天以上。提前做好養殖池消毒準備工作,可用20~25mg/L漂白粉或用100~150kg/畝生石灰對水后全池潑灑,滅殺有害細菌;池塘浸泡3~4天后把水排出池外,清水清池。清塘消毒過程中注意檢查進排水管道是否漏水。
2.2 苗種投放
2023年3月購進一批規格為10~15cm的鱘魚苗,先在苗種池中進行緩苗處理,以確保苗種的規格均勻和苗種成活率。在袋內水溫和育苗池水溫一致時拆袋,然后用2%~5%食鹽水浸泡15~20分鐘。放養密度控制在100~300尾/m2,后期隨魚苗生長情況,及時調整養殖密度。
3 日常管理
工廠化流水養殖雜交鱘,日常管理關鍵在于水質、水溫調控和水中溶氧量的調節[2]。
3.1 水質調節
先將井水注入曝氣池,曬水提高水溫,利用保溫棚與遮陰網控制水溫在15℃~25℃,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然后注入魚池,池水保持微水流,一般流速在0.1m/s。氣溫低時利用棚膜采光保溫,每15天換水1次,氣溫高時可用遮陰網和增加換水次數來降低水溫[1]。養殖池及時增氧,水體溶氧量5mg。
3.2 飼料選擇
苗種階段鱘魚對飼料蛋白質含量要求較高,一般選用鱘魚料飼喂。主要原料為優質魚粉、面粉、豆粕、魚油、磷酸二氫鈣、多種維生素等。投餌率為1.0%~3.0%。一種是從幼魚到成魚都用天然餌料飼養;另一種是在稚、幼魚階段用天然餌料飼養,養殖至一定大小后轉食配合飼料;還有一種是把配合飼料與天然餌料混合使用,相互補充,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同時要注意添加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粒徑0.2~0.4mm,隨著魚體增長,粒徑隨之增大,一般口裂的二分之一作為參考。
3.3 飼喂時間
堅持定時、定位、定量的投喂原則,在投餌前增氧機關閉,減小水流量,要求少量多次,均勻拋撒。餌料粒徑因魚個體大小相對匹配,投喂量和投喂次數根據魚體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握[3],一般在30分鐘內吃完為宜,投喂情況(見表1)。等待鱘魚攝食完畢,管理人員要及時觀察,清除殘餌。
3.4 增氧管理
鱘魚養殖場最先使用渦輪式羅茨風機進行池塘增氧,但是水流太小,增氧效果不好。之后改用水車式增氧機,排污、水流效果都很好,溶氧量一般保持在6~8mg/L。增氧機的電源安裝斷電保護器和斷電報警器,這樣可以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4],但是必須定期檢查增氧機,防止增氧機齒輪因為磨損而出現問題。
4 疾病防控
堅持“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成魚要及時分池,降低養殖密度,并調整投餌率,定期預防消毒[4]。
4.1 出血病
出血病也稱為細菌性敗血癥,由氣單胞菌引起,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發病快死亡率高。可采用二澳海因0.2~0.3mg/L連用3次全池潑灑,或每5~10天用二氧化氯進行消毒,并在飼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藥物及維生素C、E等。
4.2 爛鰓病
爛鰓病是由柱狀屈格桿菌引起的病害,是危害幼魚和中成魚的主要病害之一,需根據水質情況,進行預防,可每15天全池潑灑一次氯酸鈉1.5mg/L,當出現爛鰓病可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撈出病魚用鹽水浸泡一段時間,在飼料中加入土霉素拌餌投喂,皆可控愈。
4.3 車輪蟲病
車輪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5],主要危害幼苗,在發病時,病魚撈出,放到低濃度的鹽水中浸泡30~60分鐘,浸泡后再放入養殖池。車輪蟲病感染嚴重,可全池潑灑0.8mg/L硫酸銅。
5 養殖效益
自2023年3月放苗27000多尾,至12月養殖周期為9個月,共挑選出0.75kg以上的鱘魚20300尾,重量15225kg出售,餌料系數1.32。每條雜交鱘魚種約4.5元/尾,養殖飼料成本約12元/kg,鱘魚養殖每尾魚體重約0.75kg,養殖成本為20~21元/kg,按照時令價格38元/kg,其利潤約26萬元,畝均約1.3萬元,效益十分可觀。
參考文獻:
[1] 張友凡,弓飛龍,程明向.鱘魚工廠化養殖技術[J].科學養魚,2014,(12):40-41.DOI:10.14184/j.cnki.issn1004-843x.2014.12.024.
[2] 蔣志毅.西北地區日光溫室鱘魚養殖技術[J].中國水產,2009,(6):44-45.
[3] 劉冶平,楊春橋,郭貴良,等.工廠化養殖鰉魚技術探究[J].科學養魚,2016,(5):34-35.DOI:10.14184/j.cnki.issn1004-843x.2016.05.019.
[4] 王月娜.南方人工養殖史氏鱘大量死亡的病理學研究[D].集美大學,2011.
[5] 張忠亮.鱘魚常見疾病防治[J].現代化農業,2009,(8):44.
作者簡介:王丕浩,工程師,中國海洋大學,學士,主要從事水產養殖技術指導等工作。研究方向:內陸淡水養殖新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水生動物病害防治與水產品質量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