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插畫藝術乃是視覺藝術的一種,它能夠抒發人類深邃的內在情感,展現我們的生活百態和閱歷。因此,插畫的獨特性質使其無法被任何文字所替代,這便成為展現各種藝術情感的視覺語言。在信息科技的飛速進步下,插圖的作用不再僅限于裝飾畫面和解讀文字,其所展現的創新活力極大地拓展了應用領域并進行著廣泛傳播。與此同時,插畫也憑借自身所特有的審美價值,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審美提供了積極影響,尤其是在情感表達與傳遞方面,會給人帶來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的影響。
關鍵詞:插畫;情感;審美功能;認識功能
中圖分類號:J2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6-00-03
《紐約時報》曾譽諾曼·洛克威爾為“本世紀最受歡迎的藝術家”,這位杰出藝術家持續創作,涵蓋商業推廣和國家形象塑造兩個方面,全景式地描繪了二十世紀美國的變革歷程。他在《星期六晚郵報》上共貢獻了332幅精彩絕倫的封面設計,每件作品背后都投入滿滿心血,深深打動人心。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靈感全部源于真實生活,通過獨特視角詮釋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傳遞無盡暖意。諾曼·洛克威爾的畫恰如那個時代的剪影,每當我們欣賞時,或許都會被畫中的人物所牽動,或引發出深深思考,或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那時的生活,這正是他的插圖所蘊含的力量和魅力所在[1]。由此可見,無論是在西方或受西方現代藝術熏陶影響的東方地區,情感都是插圖繪畫的有效媒介[2]。
一、相關概述
(一)插畫的概念
插畫,在英文中被稱為illustration,意為“照亮”之義,也就是說插畫有輔助說明的作用,使文字的表達變得更加明確清晰[3]。這種新穎獨特的表達方式,以其直白明了的圖示和生動形象的展示,相比于文字描述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相似,插畫也是一種表達人類內心情感的形式,被譽為全球通用的“語言”。如今,插畫在廣泛領域中的應用,使得藝術走入大眾視野,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插畫已從傳統的圖像裝飾和文字解釋功能中脫離出來,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其應用和傳播領域不斷擴展。憑借著強烈的表現力、廣泛的信息承載和獨特的視覺傳遞方式,插畫正逐步成長為現代視覺藝術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4]。
(二)插畫的分類
1.從媒介角度劃分
隨著傳播媒介的創新,插畫不再拘泥于書籍形式,已廣泛地活躍在諸如電腦、移動電視、手機和網絡等數字平臺中,成為更便捷、更有影響力的表達方式[3]。根據媒介不同,插畫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首先,通過印刷品如紙張和書籍為載體,包括書刊中的插圖、廣告設計以及企業形象設計、商品包裝與消費指南、產品使用說明等方面。
其次,借助影視媒體,插畫包含了廣告影片、數字媒體界面包裝、游戲動漫等宣傳效果圖等內容。
另外,插畫還可以作為環境美術媒介進行應用,如社區公共環境中非商業性質的裝飾繪畫,家庭裝修或者酒吧等公共部位的彩繪墻面等。
2.從風格角度劃分
近年來,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文化、科技的發展,插畫設計呈現出多元化思路與豐富多樣的表達方式,同時藝術風格也日益豐富[5]。筆者在整理與閱讀已有文獻的基礎上,從插畫風格的角度來劃分,擬將其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首先,寫實插畫。寫實插畫可謂插畫設計中的支柱。無論是其畫面構圖、表現手法,還是適用領域,都具有很高的專業認可度。尤其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寫實插畫已經成為廣大民眾心目中的插畫設計代表。諸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兒童繪本、幼兒園創意墻繪、書本插圖、電視公益廣告、靜態動畫以及游戲場景設計等,都是指向寫實插畫。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傳統國畫同樣也是寫實插畫的一大典型。注重內質、寓情于物,擅長營造情境,從而使寫實插畫能夠精確地再現現實世界。
其次,抽象插畫。相對于寫實插畫,它更加注重大膽表達作者心意,著重描繪內在情感。這種風格的插畫在反映社會現狀和傳達作者情感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像”之外,它還拋棄了對形似的追求,認為過于模仿可能會缺乏生機。這就強調了每幅插畫都應該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特點。
最后,扁平插畫。這是在寫實插畫和抽象插畫之間找到平衡后誕生的一種風格,受到人們的高度贊譽,并一路發展到今天,融合了形神兼備的設計特性,它的獨特風格被廣泛引入各類設計作品。由于載體眾多,備受歡迎,所以自其出現以來,便一直活躍在插畫設計的舞臺上,且現在仍充滿了勃勃生機。在紛繁復雜的插畫設計理念中,它巧妙處理了矛盾沖突,保持了其獨特魅力和鮮明個性。
(三)插畫與情感的關聯
唐納德·A·諾曼在產品情感化設計原理中表示,情感化設計是現代設計的核心部分,主要研究的是設計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的關系[6]。
情感化設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反思層次[7]。本能層面的設計側重于視覺效果優于其他因素,包含眼睛看見的形狀、文字以及各種顏色之間的搭配等。運用插畫創作來達到情感化的目的,可以利用插畫中的顏料、紋理特性以及所描述的情景,使消費者在短時間內被打動從而刺激他們的購買欲望。而行為層面的設計則強調產品的實用性以及用戶體驗,這些因素涉及包裝的外觀以及材料的應用等方面。產品的易用性、美觀程度以及消費者使用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悅心情等都會影響他們的決定。反思層面對應的是人們在體驗完產品之后的感情反饋,如使用的感覺,或者對品牌的感情積累。這一階段的設計更多的是關注客戶的感受和企業的文化精神,通過情感共鳴使消費者更加認可這個品牌,進而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8]。
綜上所述,插畫藝術賦予了藝術表達更深層次的情感內涵。插畫家借助對作品的深度理解,進而展現出他們獨具特色的藝術吸引力,將主觀認知、個性氣質乃至個人感情等精神要素親密地嵌入作品當中,令觀眾心生共鳴。所以,在插畫創作過程中,藝術家若能深化自己的情感體驗、凝練精準的思考深度、展現鮮明獨特的個性特點,并將這些融合在作品中,那么無疑將會為作品增添更為強烈且富有感染力的表達。
二、插畫中的情感表現方式
(一)構圖對畫面情感的影響
在插畫藝術中,情感是構圖形式的基礎。這源于藝術家在創作時的獨特情感體驗,它不僅是插畫藝術中的精神核心,也是構成完整插畫元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缺失了情感的插畫如同白紙,無法引起觀者的共鳴與興趣。然而,藝術創作中的色彩之所以能夠被觀眾理解和接受,正是因為它們都基于構圖之上。構圖作為承載色彩的媒介,同時也反映了創作者的思維方式和情感構想[9]。
要想使插畫故事的整體結構富有節奏感且具有生動的藝術感染力,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決定如何配置畫面元素,日本著名插畫家Ryo Takemasa常常以明亮清晰的表現技巧,通過調節場景中的光線明暗、色彩深度以及物體高低等要素,塑造出一種自然且平衡的視覺感受。這種構圖方式正是從創作者的情感出發,隨著其創作過程的推進而調整,逐步加強或減弱直到畫作完成。構圖情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各種感情的交叉融合、覆蓋轉換間形成,進而影響到構圖形式的主次關系。無論是采用水平線、垂直線或是斜線的構圖方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更好地傳達情感變化,而情感的表達正是當前插畫創作中的關鍵議題。
(二)色彩對畫面情感的影響
色彩在插畫藝術中極具影響力,是塑造畫面主題、調配情感和營造氛圍的核心要素。不同的顏色能引發觀眾迥異的情緒反應,激發他們的共鳴。色彩的吸引力強大,使畫面的內涵愈發深邃。雖然色彩只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本身并無情感,但經由人們的解讀,往往演化為各種情感體驗。例如,熱烈的紅色讓人感到暖意融融,寧靜的綠色能予人平息心境之效,明媚的藍色更是令人心情舒暢[10]。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顏色被賦予了越來越深入的象征意義,在各個領域中都逐漸產生了固定的使用習慣和特定的內涵,如白色被廣泛用于喪葬儀式而紅色則代表喜慶的結婚場合。藝術家或設計師需要尊重并遵循觀眾對于這些特定象征的認知,巧妙地運用顏色來傳遞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層情緒。只有將這種語言與創作者的情感緊密相連,方能提升觀眾的審美體驗,讓他們既能夠理解現實世界,同時也能夠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因此,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尤其要強調個人情感的傳達,通過色彩這個有力的溝通工具,展現積極向上的態度和精神風貌,從而更好地實現色彩語言的情感化表達。
(三)風格對畫面情感的影響
如今,插畫創作呈現出多元之美,為了打造獨特作品,創作者努力讓自己的風格更加鮮明易識別。風格的確立受主觀及客觀雙重因素影響。主觀層面,取決于創作者對風格的執著追求與對藝術表現形式的深刻理解;客觀來看,包括個人教育背景、精神世界、生活閱歷、審美觀、藝術修養等多種要素都可能導致獨特的個性風格形成。插畫中的不同風格能引起觀者各異的情感反應,舉例來說,Q版可愛風格就充滿了獨特的親近感,還有近年崛起的國風插畫,巧妙地融合了中式構圖及意象,賦予畫面獨特的中國韻味。值得注意的是,各種插畫風格中的時空構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創作者的主觀想象,進而使作品實現虛實相生的效果,豐富視界,帶給讀者獨特的感受。
三、插畫藝術的情感功效
(一)插畫情感的審美功能
插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意在讓我們沉浸于觀賞和理解中。這個過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廣大的閱讀者推動的,因為專業人士的鑒賞僅占小部分。我們所理解的“賞析”其實就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間的交流互動。同樣,對于插畫藝術的賞析亦如是[11]。
插畫藝術的審美,既包括作品方面的技術處理,如顏色搭配、線性結構等,也涵蓋了情感表達的技術手段,如色彩的選擇、圖形外觀等。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顏色的運用是表現情感的直接手法。比如,紅色常意味著熱情,而藍色則意味著平靜。合理的色彩組合能夠很好地傳達情感。其次,線條和形狀在創作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線型和圖案構筑出不同的氣氛與情感,如曲線給人柔和之感,而直線顯得果斷堅定。再次,版面設計和透視不僅影響著作品的外在觀感,更決定了觀看者的心理感受。最后,小細節和面部表情的刻畫,能使作品更為真實動人。插畫家可通過各種面部表情和細節突顯情感,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欣賞插畫藝術不僅能帶來美的享受,還能激發情感共鳴并激發創造力,提升審美觀。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實踐、接納批評建議,以及閱讀書籍等途徑,提高自己的插畫技巧,慢慢成為出色的插畫師。
(二)插畫情感的認識功能
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寫道:“我們不再把藝術過程視為自給自足的,或來自神靈的神秘啟示,或與人們所做的事無關和不可能有關。”這個觀點表明,藝術其實可作為認知自我的工具??偟膩碚f,藝術具有認知性。在獲取外部知識時,我們最初依賴于感官。不過,要知道我們的感官并不只是傳遞意象,它們還揭示出萬事萬物是何構造及其相互間的聯系。
在欣賞藝術時,不能輕視藝術的表現方式和內在精神,然而,不一定所有被評為優質的藝術品都在于它的獨特風格或藝術家技巧。關鍵之處,在于作品所承載的情感意義,許多簡單卻深刻的作品都站在了藝術殿堂的高處。創作時,形式的選擇旨在更清晰地展示圖像,以便傳達目的及信息;最重要的是,內容與感情的豐富性應受到重視。身為藝術家,理當更積極地發掘作品中的情緒元素,以免出現只有形式和表面華麗的插畫作品。
四、結束語
現代插畫作品融合繪畫藝術與信息技術的表現手法,既具有強大的審美功能,還具有深遠的認知功能。其獨特的傳播媒介與風格特征,使得插畫更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也為插畫藝術在新時代的適用性以及多樣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民生活需求日益增長,對品位與樂趣的追求愈發顯著。大家的目光逐步由基本需求轉向生活品質和藝術鑒賞。插畫以獨特審美吸引力,在藝術品與裝飾品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深入日常生活并且展現其藝術價值。對于如何讓現當代插畫更好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需要深化創新、多元發展來進一步滿足群眾需求。期待有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涌現,推動現代插畫藝術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洋,張康夫.論情感符號在諾曼·洛克威爾插畫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4(11):163-165.
[2]陳天茜.插畫創作中情感與藝術語言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7(01):151.
[3]魏小璇.論情感在插畫中的表現與影響[D].西北大學,2011.
[4]郭曉敏.現代插畫設計中情感治愈功能的探析[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3,3(20):113-115.
[5]陳婉媚.扁平插畫中的情感化設計探析[J].參花(下),2023(02):77-79.
[6][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M].何笑梅,歐秋杏,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5.
[7]孟娟.從農夫山泉品牌設計嬗變談食品包裝的情感化設計趨勢[J].食品與機械,2019,35(07):152-156.
[8]姜冰潔,孫琦.基于情感化設計的插畫包裝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21):88-90.
[9]張春曉,邵建坤.插畫藝術與藝術情感內涵的互動研究[J].大眾文藝,2019(24):140-141.
[10]余剛強,段雅婷.插畫藝術的情感性表現研究[J].名家名作,2022(14):81-83.
[11]強麗娟.治愈系插畫審美及心理治療功能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22.
作者簡介:王陽子(1997-),女,廣東廣州人,博士,從事動畫插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