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比較殘酷的真相是,人在成長中都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但是別人卻有這種傷害你的權(quán)利。
聽起來比較繞,讓我給你舉個例子。昨晚我在湖邊散步,照舊有很多人在釣魚。長期以來,我?guī)缀鯖]見過魚上鉤的情景,昨晚遇到了,有位大叔釣到了一條食指大小的魚,我很興奮,真誠贊嘆:“魚真不小,這是什么魚?”大叔全程冷漠,完全不理睬我。我被拒絕溝通,有點小小的尷尬,可能受到非常非常細微的傷害,但我知道,大叔有不理我的權(quán)利。
又走了幾步,我就理解大叔了,甚至對他抱有歉意。另一位釣者正在收拾戰(zhàn)利品,準備離開。他收獲了七八條魚,其中三四條小臂粗細,非常壯觀。我們愉快地交流了幾句,他一直在假謙虛:“哎呀,技術(shù)一般,只不過運氣好!運氣好!哈哈哈。”這笑聲那位冷漠的大叔也聽得見,剛才我夸他那條小魚,可能他聽起來言過其實,更像是諷刺,受傷的反而是他。
由于無知、誤解、感受不同、標準不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存在大量的傷害,且不可避免。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志,就在于能夠理解他人的拒絕、不理睬、不答應,這些不作為在其權(quán)利范圍之內(nèi),那么,我感到受傷也只能接受。最典型的就是求愛被拒絕,痛苦指數(shù)非常高,有些脆弱的人可能從此沉淪,但我們得承認:拒絕他人求愛(在此事上傷害他人)是一個人的權(quán)利。其實只要拒絕他人的請求,從借錢到商業(yè)合作,都會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傷害。
很多人號稱自己不會偏心,尤其是父母,這其實不太符合事實。偏心其實就是偏好,沒有偏好的人不存在,只要有兩個孩子以上,偏好就會產(chǎn)生。你或偏好排序,或偏好性別,或偏好品格才能。好父母對自己的要求應該是追求更合理的偏好,品格才能最出眾的孩子,尤其愛他、偏心他,人們反而覺得公平正義,觀感不差。有些家庭,為了自己積聚的財富與影響力不耗散,也往往讓最有才能的孩子繼承主要家業(yè)。原來的皇位繼承是如此,把江山平分給孩子,國家很快就消失了。現(xiàn)在的家族企業(yè)繼承也是如此,平庸的、不成器的孩子,如果染指公司運營,再好的公司都會垮。
一個人正確的偏好要邏輯自洽,即允許他人同樣有偏好。我可以拒絕你,你也可以拒絕我。我如何對待你,也允許你如何對待我。只要偏好是對等的權(quán)利,就沒有問題,這也正是人類社會運行的規(guī)則。
起破壞作用的是單方面的偏好:從小虐待孩子的父母,卻要求孩子必須孝順;從小被歧視的女孩,沒分得一分家產(chǎn),卻要求她犧牲自己供養(yǎng)原生家庭。最終讓人受傷的不是偏好,而是不對等關(guān)系,是強迫關(guān)系。一個人若被這種強迫關(guān)系綁架,掙脫不了,便有雙倍的精神痛苦。
偏好不可怕,人都會有偏好,也都會被他人偏好,這就是人,這就是真相。人必須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只要堅守對等原則,就不會受傷。得到愛,我應該回報;你傷害了我,我可以不理睬你。
(摘自譯林出版社《我和連岳一起成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