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杜曉宣

很多患者認為,接受麻醉或手術后,會出現記憶力、注意力及執行功能下降的認知功能障礙,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受個體差異的影響,麻醉及手術對患者所產生的影響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在術后1~3 月內逐漸恢復,有部分患者可能持續較長的時間。那么認知功能障礙與麻醉及手術有什么關系呢?
認知障礙危險因素尚無法判斷
認知功能,即人腦認識環境和理解事物,以及學習、記憶、表達、分析、反應等執行能力的連續性思維過程。而認知功能障礙則主要指大腦高級中樞對上述認知功能出現了異常變化或者是功能減退。其中,記憶減退、注意力下降、反應遲鈍最為突出,多發生于老年人群體。由于認知功能障礙與其他腦功能異常癥狀難以界定,目前也沒有公認的定義或者概念。所以,也就無法判斷其危險因素、發生率、預后等。
麻醉后認知障礙多發于老年群體
患者在麻醉及手術后易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特別是老年人群體。也正是因認知功能障礙屬高級中樞神經功能異常變化,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其與麻醉和手術存在相關聯的關系。
不同麻醉藥物的作用靶點不同,所以麻醉藥效應的消失時間也就不同。全麻藥氯胺酮在麻醉恢復的過程中,患者易出現幻覺、躁動等相對較為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癥狀。抗膽堿藥東莨菪堿與阿托品作為麻醉前常規用藥,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并出現幻覺、煩躁不安等類似于認知功能障礙的癥狀,多發生于老年人群體。苯二氮罩類藥( 咪達唑侖或地西泮)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級中樞神經系統,患者在用藥后會出現躁動、興奮等認知功能障礙癥狀。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情況下,相對于非心臟手術患者而言,心臟手術患者更易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主要是與手術應急、心肺分流相關。
手術及麻醉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第一,麻醉深度。在手術過程中,適當深度的麻醉與偏淺的麻醉相比較而言,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此不應該過度追求全麻。
第二,腦血管低灌注量。在手術的過程中,如患者在麻醉期間一直處于貧血、低血壓、缺氧等情況下,就會出現腦血管灌注量不足、輕度腦水腫或者顱內壓增高,進而會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特別是老年患者。因此,在手術及麻醉時,需保證患者的氧供、氧合及二氧化碳分壓,從而避免血糖增高、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的出現。
通常情況下,在麻醉術后患者所出現的認知功能障礙癥狀,是突發、短暫、可逆的,但仍有個別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會持續數年之久,甚至是永久的。大家一定要正確對待認知功能障礙與麻醉及手術的關系,不要過于恐慌,以便于早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