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醴陵市在推動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積極踐行清廉教育與教育扶貧相結合的理念,通過一系列舉措,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和貧困地區的教育振興。通過實施發展型“1+2+3”資助育人新模式,在實現精準資助的同時,全面推進資助育人提質升級。《湖南日報》《中國教育報》相繼報道了醴陵市學生資助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教育部學生資助中心微信公眾號發表《厲害了!我的湖南醴陵市:把助學工作做得這么好,只為“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文點贊醴陵扶貧助學工作。湖南教育電視臺專題報道該市“一對一”幫扶和送教上門的具體做法。醴陵教育扶貧的成功實踐帶動了同類地區開創資助育人工作新局面。
堅持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精準資助一個不漏
一是摸清底數,精準資助一個不漏,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醴陵市現轄5個街道、19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有中小學校、幼兒園487所,在校中小學生、在園幼兒13.8412萬人。為摸清底數,做好精準資助工作,醴陵市一是加強政策宣傳。各校通過家訪、班會、夕會、在學校顯要位置張貼宣傳單等多種形式,教育局通過組織下鄉走訪、發放宣傳單和集中宣傳等,對資助政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二是摸準五類生臺賬。通過走訪、摸排,與民政局、鄉村振興局、殘聯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在春季、秋季學期第一個月建立脫貧戶等五類學生臺賬。三是按照標準落實資助。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認真落實國家各項資助政策。2022年完成發放36147人次,發放2919.5201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249.29%。2023年完成發放38494人次,發放2935.8197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256.63%。“五類學生”一個不漏,貧困學生應助盡助。
二是結對幫扶,真情呵護一如既往。自2017年以來,醴陵市以黨員教師為先鋒,發動全市6000多名教師對全市所有建檔立卡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助學活動。幫扶教師從學業輔導、情感疏導、心理引導等方面,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成長中遇到的煩心事、揪心事。一對一幫扶活動自開展以來,在實現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的目標上,還促進建檔立卡學生的學業成績、精神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得到群眾普遍好評。全省教育扶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醴陵市以《建立“一對一”幫扶模式,扎實推進教育脫貧攻堅》為題作典型發言。
雙輪驅動,開設自強班兼顧扶智與扶志
2017年,醴陵市首次開辦扶貧“自強班”,共招收10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學制兩年。“自強班”的設立,實現了教育扶貧的多個“精準”。
一是對象的精準。學員都是“兩后生”(初、高中畢業后未能繼續升學的貧困家庭中的勞動力),為貧困學子找到了一條“志智雙扶”之路,有效地斬斷了貧困代際傳遞。
二是助學政策的精準。整合政府各部門政策資源,實行“三免一包”政策,即免學費、免雜費、免生活費,包推薦就業,就學零負擔,真正是“拎包入學”,還列入“雨露計劃”,享受國家助學金,給予專門的生活費補貼等。
三是培訓及就業的精準。學校與深圳華為、青島海爾、珠海中原地產、三一重工、中山領航、華聯瓷業等130余家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人才供求關系,針對“自強班”學生建立職業規劃成長檔案,實行“專業分方向、課程有選擇、學習小組化”分類培養模式和“寬基礎、分層次、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方案,確保所教即所需。目前,畢業生就業率100%,對口就業率92%。
三方協力,構建“政府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資助育人體系
一是強化部門聯動,擴大教育扶貧覆蓋面,助困惠民有廣度。醴陵市在做好國家助學項目的同時,積極聯手各政府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和各類慈善組織,發動社會力量,大力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用于增加助學金項目和金額,加大特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力度。構建了市、鄉鎮(街道)、校三級聯動的學生資助工作網絡,市有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鄉鎮(街道)有學生資助工作站、校有助學基金會。第一,自2008年起,醴陵市已經連續舉辦了16屆“大愛瓷城金秋助學”活動,“大愛瓷城金秋助學”已成為醴陵市最具影響力的公益慈善品牌之一。16年來,累計募集資金3200余萬元,累計資助經濟困難家庭大一新生7500余人,為7700余名大學生發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6200多萬元,實現了“不讓一個大學生因貧失學”。第二,開展高中階段、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年終貧困生慰問活動。從2018~2023年,共計為1400余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年終慰問金200余萬元。醴陵市教育基金會、關工委每年進行義務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慰問,從2018~2023年連續6年,共計籌募資金122萬元,資助學生991人。
二是強化社會資助,助力物質幫扶轉向發展型幫扶,獎優助學有高度。醴陵市有醴陵義工聯合會、醴陵市工商聯同心教育基金、喜生基金會、陽光志愿者協會等一批社會公益組織,持續關注貧困學子的救助工作。醴陵市工商聯同心教育基金會自成立至今,共募得善款500余萬元,所募善款全部用于資助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學生以及支持農村地區條件艱苦的學校進行硬件改造,截止目前,共資助貧困學子966名,支持學校改造項目10個,共計動用資金200余萬元。醴陵市喜生基金會自2014年起,每年提供20萬元資金,用于金秋助學活動,9年共計提供180萬元,幫助450名學生圓了大學夢。2017年以來,陽光志愿者協會共計資助大、中、小學學生769人,發放助學金200多萬元。同時,醴陵市義工聯合會與陽光志愿者協會等募集社會扶助資金67萬元,用于資助324名特殊困難學子至大學畢業。湖南建宸置業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直接捐贈資金共計超過1030萬元,用于醴陵市扶貧助學助教。
三是宣傳助學典型,引導社會風尚,資助育人有溫度。醴陵市85歲高齡的“中國好人”陳自緒,為貧困學生奔走23年,騎壞了8輛自行車、3輛助力車,行程10萬公里,寫下500多萬字的調查筆記。在他牽線資助的2000余名困難學生中,已有457人圓了大學夢,資助金額近1000萬元。在他牽線資助的1955名困難學生中,已有457人圓了大學夢。陳老2018年獲評全省“百名最美扶貧人物”,2021年度獲評“感動湖南”十佳人物;株洲最美五老廖景云老人發動家庭、社會力量,建立了300余萬元的金石教育基金,用于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教師。
(作者單位系醴陵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