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來
威爾第是意大利二十世紀偉大的歌劇家,因創作了《倫巴底人》《列尼亞諾戰役》等作品而聞名,并獲“意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稱號。《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是歌劇《茶花女》當中的經典詠嘆調,主要講述了一名父親對兒子的教導,呈現了父親在勸導兒子回鄉過程中的一系列情緒變化。《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常被用來考驗男中音演唱者的能力,這首詠嘆調具有較強的戲劇沖突,演唱難度也較高,對男中音演唱者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高標準和高要求。演唱者需要基于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與分析,把握《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的演唱風格與技巧,以此呈現更完善的舞臺效果。
一、《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作品概述
(一)《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創作背景
《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是浪漫主義創作占主流背景下的“叛逆”創作。浪漫主義思潮影響當時的歌劇創作,更青睞于運用超高音,而此時的威爾第卻一反常態,開始嘗試用中低音音區呈現別具一格的情緒與意境,《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便是威爾第對男中音的嘗試。威爾第通過提高旋律的張力和增加聲部來突出整部歌劇的層次性,一方面滿足了男中音演唱者對呈現個人技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進一步烘托了歌劇的創作意境。
(二)《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的故事內容
《普羅旺斯陸地和海洋》是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中的一段詠嘆調。《茶花女》的主人公為薇奧列塔,她游走于法國的上流社會,雖然身世悲慘但生性善良,因為常攜帶一支茶花而被稱作“茶花女”。后來薇奧列塔在宴會上偶然邂逅了阿爾弗雷多,此后兩人便陷入了濃濃的愛戀之中難以自拔,在郊外度過了一段安穩、快樂的生活。但是阿爾弗雷多父親的喬爾吉奧·杰爾蒙的出現打破了他們原本平靜安穩的生活,使得兩個人不得不回歸現實。
《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主要描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與關心,同時也呈現出了父親在勸說兒子時的無奈,刻畫了一個深愛兒子但是又為了家族而不得不逼迫兒子的矛盾父親形象。喬爾吉·奧杰爾蒙是貴族的掌權者和代言人,他深愛著自己的兒子,但是因為家族問題,不得不拆散薇奧列塔和阿爾弗雷多。喬爾吉奧·杰爾蒙了解兒子的性格,于是在勸說時,嘗試用威脅和欺騙的話語引導兒子回鄉。
(三)《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的曲式結構
《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屬于2段體結構,整體基于降D大調進行,包括前奏+A+B+間奏+A+B+尾聲七部分。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在第14小節出現了下屬和弦的變和弦,以豐富整體樂曲調性。第14小節旋律起伏較大,對于前半部分而言伴奏織體也更加密集,此時處于人物心理巨變的關鍵時期。在進入B樂段時,整體間奏與初始部分相似,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最后以穩定的D音結束整首曲子。
從整體來說,《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基本上由七個音組成一句歌詞,由四句歌詞組成一組。雖然整體曲式結構較為簡潔,但因為故事情節有極為復雜的情緒變化和伏筆,所以對男中音演唱者的個人技巧與演唱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男中音詠嘆調《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演唱技巧
(一)氣息方面張弛有度
《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整體旋律較為舒緩,前期情緒穩定,因此聲音更加舒緩,后期人物情緒波動,聲音越發高昂。盡管整體樂曲節奏十分簡約,但對男中音演唱者的氣息卻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只要有一處氣息處理不恰當,便會導致整體表演不完整,破壞歌劇的藝術美感。
首先,男中音演唱者在信息處理中可以借鑒其他優秀藝術家的處理方式,但同時也需要結合在演唱過程中自身的演唱狀態和氣息狀態,配合《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的整體演唱節奏與人物情緒變化調整氣息。例如,演唱者的氣息較強,則可以適當放緩演唱過程中的氣息節奏,以此表現歌劇本身的舒緩性。氣息短促的演唱者則需要把握演唱過程中的斷句,避免影響整體節奏,出現失誤。
其次,男中音演唱者還應確保整體氣息的穩定性。一般來說具有豐富演唱經驗的演唱者氣息偏長,其常會根據歌劇演唱需要每兩句歌詞換一次氣,不會大幅度呼吸,避免在演唱過程中出現氣息僵硬的問題,從而更游刃有余地發出舒緩的聲音,配合歌曲的整體節奏與人物情緒。
最后,在《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也需要能靈活應用發音器官,即喉器、喉腔、聲帶及掌管發音器官功能的喉部肌肉。這需要演唱者在進入正式演唱之前,對故事內容和歌詞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通過長時間的訓練來確保演唱途中能夠咬字清晰、氣息穩定。《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這首男中音詠嘆調本身的變化趨勢為從舒緩到強烈、從抑制到爆發,所以對演唱者自身的氣息把控能力要求更高。比如在作品前期演唱途中,演唱者必須要用悠長的氣息發音,整體節奏偏向舒緩,使觀眾感受到父親的柔情。在整首歌曲的后半段,演唱者則需要根據背景音樂的節奏來調整對發音器官的應用,確保后期情緒爆發時氣息能夠穩定如初。在后期集中爆發的關鍵時刻,演唱者必須要做到字字珠璣,氣息沉緩,進一步提升整體的演唱效果和情緒感染力。
總的來說,基于《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對延長氣息的高要求,演唱者應著重訓練氣息,以完美再現人物情緒為目標,訓練自身對氣息的控制能力,盡可能地避免出現氣息僵硬、不穩定等現象,影響整體的歌劇表演效果。
(二)音色方面豐滿雄厚
第一,在演唱《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時男中音演唱者必須要時刻關注聲音的變化,每一次情緒變化的節點都需要巧妙調整聲音,要完整地呈現當下人物的情緒,更要為后續的情緒轉變打下基礎。
第二,在演唱《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時,男中音演唱者還需要根據當下特定的場景和情境來傳遞人物情緒,因此必須要合理控制聲音的穿透力和音色。例如,在《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的起始部分,人物情緒整體較為平緩,沒有過多的起伏,因此演唱者的聲音要更加柔和、穩定、舒緩。但同時為了塑造一位尊嚴較強的老父親形象,演唱者的聲音又必須要做到低沉有力,營造一種真實的父親勸誡場景。在《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的后半部分人物情緒逐漸激昂,男中音演唱者的聲音力度也應有所變化,應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逐步增強聲音穿透力,呈現喬爾吉奧·杰爾蒙的復雜心理。演唱者應根據自身的演唱經驗,通過調整演唱技巧來增強聲音的表現力,從而確保聲音的音色和穿透力,達到最佳的演唱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有選擇性地提高聲音強度,為觀眾提供更具有爆發感的聲音,借此傳遞劇中人物的情緒,使觀眾更沉浸于故事情節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一位父親的情緒變化。
第三,注意演唱者聲音與人物形象之間的契合度。一方面,應根據演唱者的聲音選擇與之相匹配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據人物形象特征來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演唱者。《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中的主人公爾吉奧·杰爾蒙是一位年齡較大、性格成熟沉穩的父親,同時他又是貴族家族的掌權者,所以在選擇演唱者時要盡可能以音色較低的類型為主,以此在演唱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作為一名中年男性的穩重。
第四,在演唱中每一名演唱者都需要基于個人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投入表演,以達到用自己的聲音來呈現人物形象和情緒變化的目的。比如在演唱途中,演唱者需要根據音樂節奏變化與故事情節變化來調整語氣和音色,以此來塑造更為立體完整的人物形象。
總的來說,演唱者的音色與人物形象相銜接,應根據前后期人物情緒變化改變音色與聲音力度。尤其是在演員初選階段,應根據喬爾吉奧·杰爾蒙的性格特征選擇音色偏向低沉、渾厚的歌者。
(三)情緒方面起伏跳躍
《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的旋律前期舒緩悠揚,后期則逐漸向高昂熱烈的方向發展。開篇的歌詞“Di Provenza il mar il suol”(普羅旺斯陸地和海洋),與第二部分開始的“Ah il tuo vecchio genitor”(我的晚景多凄涼)互相呼應,但情緒卻全然不同。前半部歌詞在訴說游子離鄉的故事,整體旋律更加柔和。后半部分則主要講述父親對兒子的思念之情,是向兒子吐露自己的憂傷,所以在演唱后半部分時,要注意譜面上的“dolciss”和PP兩個標識,要使觀眾代入父親的憂傷情緒中。
第一,根據情緒變化靈活處理氣息。在《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整首歌劇中,主人公杰爾蒙的情緒由低落、矛盾逐漸走向高昂。在情緒穩定時,男高音演唱者應以舒緩的氣息與聲調表現一名父親的憂傷、思念之情。在情緒逐漸走向高昂時,演唱者要以準確、穩定的氣息支撐高音,確保能以穩定的高音節奏再現主人公氣憤的情緒。比如,在換氣、吸氣時要保證氣息平穩、自然,避免在長段高音中因高音堆疊而使氣息脫離控制。
第二,善用頭腔共鳴技巧,頭腔共鳴能為觀眾提供更優質的聽覺體驗。在演唱的高潮部分,杰爾蒙的情緒逐漸走向憤怒、高亢,此時演唱者應以頭腔共鳴、胸腔共鳴結合的方式,表達杰爾蒙作為一名父親氣憤、矛盾的情緒,更完整地詮釋吉爾蒙情緒的變化。
第三,快速咬字呈現慷慨激昂的情緒。《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整首歌劇呈現出極強的抒情性,尤其是在結尾杰爾蒙情緒爆發時,為了更深刻地呈現出任務情緒的激昂,演唱者的咬字力度應清晰可見,以快速咬字的演唱技巧詮釋人物高漲的情緒。
三、結語
《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是歌劇創作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的代表作,是一首極具代表性且呈現出強烈的抒情特征的歌劇作品。威爾第在創作《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時,更關注作品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嘗試借助旋律傳遞人物真實的心理歷程。正因如此,在《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中,威爾第幾乎摒棄了超高音,更強調中低音的應用,借此營造更具層次感的音樂聲部。《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中人物情緒起伏較大,因此對男中音演唱者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更關注不同演唱技巧的組合應用。在正式進入演唱之前,演唱者必須要充分了解歌劇完整的故事情節,從而在演唱過程中更好地運用氣息和聲音再現人物情緒,增強情感張力。相對于其他詠嘆調,《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更關注男中音演唱者的發音連貫性和對氣息的控制力,以此塑造沉穩、成熟的人物性格。可以說,《普羅旺斯的陸地與海洋》打破了以往的詠嘆調創作范式,以獨特的人物形象塑造與心理呈現,成為廣受觀眾喜愛的經典歌曲。
(哈爾濱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