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1-11
作者簡介:楊玉碧(1983—),女,本科,檢測師,研究方向:道路橋梁工程試驗檢測。
摘要 為進一步探究橋梁水泥混凝土性能的提升策略,文章結合橋梁工程作業的實際情況,以高吸水樹脂(SAP)為主要摻雜材料,在確定混凝土配合比和實驗方法后,探究了不同的SAP摻雜量對混凝土綜合力學性能的影響,確定SAP摻雜量為0.3%且水膠比為0.38時,混凝土綜合力學性能較優。
關鍵詞 SAP;水泥混凝土;影響機理
中圖分類號 U44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9-0131-03
0 前言
目前,在高強混凝土實際應用過程中,受到各種外界因素影響的負面問題不容忽視。相關研究表明,當混凝土的水膠比低于0.42時,混凝土中的膠凝材料水化程度將偏低,進而導致混凝土收縮變形問題突出。為有效解決此類問題,研究如何有效應用SAP(高吸水樹脂)進行水泥混凝土的內養護作業需重點考慮。
1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設計
結合已有經驗,對原材料進行如下選取: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細集料采用水洗河砂,粗集料采用級配為5~31.5 mm的級配碎石,粗細集料指標均滿足試驗要求;減水劑采用減水率為27%的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粉煤灰為Ⅱ級粉煤灰;SAP為實驗室自制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樹脂[1]。
在確定以上材料后,結合該次研究目標,將混凝土的水膠比分別設置為0.32、0.35和0.38,并分別將未吸水的SAP材料摻入混凝土材料中,控制每個水膠比下的SAP材料摻雜比例均具有五個水平,分別為0.1%、0.2%、0.3%、0.4%和0.5%(對應用量分別為0.47 kg/m3、
0.93 kg/m3、1.40 kg/m3、1.86 kg/m3和2.33 kg/m3),具體的混凝土配合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水膠比下的混凝土配合比數據表
(單位:kg/m3,以制備1 m3混凝土計)
水膠比 0.32 0.35 0.38
水用量 150 147 136
水泥用量 465 420 360
膨脹劑用量 37.2 33.6 28.8
砂用量 764 850 832
石用量 1 056 1 083 882
減水劑用量 5.58 5.04 3.60
另外,每個水膠比水平下均增設一個不摻雜SAP的對照組(其余材料用量則與各水平相同,保持不變),用以進行對比分析。
2 實驗方案
混凝土試塊制備完成后,對其進行如下測試:
(1)使用混凝土強度檢測器,分別對各個混凝土塊在3 d、7 d、14 d、21 d和28 d等五個時間點內的強度進行測試。
(2)按照ASTM-457的相關規范要求,使用RapidAir 457孔結構測定儀對其孔隙結構進行測試。
(3)使用壓汞儀對各個混凝土試塊的孔隙率進行測試[2-3]。
3 摻雜SAP對混凝土綜合性能的影響分析
3.1 不同SAP摻雜比例下的混凝土力學性能分析
基于第2節的實驗方案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測試后,將測試結果進行匯總整理,得到不同SAP摻雜比例下的混凝土力學性能分析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
對圖1和圖2的(a)、(b)和(c)進行綜合對比分析后,可得出以下幾點推論:①隨著混凝土齡期的增加,可見曲線之間的距離逐步接近,即混凝土強度的增速開始放緩。②當不斷增加SAP摻入量時,曲線表現為上凸狀,即混凝土的強度僅在某一特定值下取得最大值,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SAP摻雜量時,則混凝土的強度又將開始下降。
據此可知,當SAP摻入量小于0.3時,摻入的SAP可使得混凝土內部水環境發生變化,對于混凝土的養護也起到積極作用,這與SAP材料預吸水的物理性質不無關聯。但當SAP摻入量超過0.3%后,過多的SAP材料的預吸水作用將導致混凝土原有的水膠比發生顯著變化,進而對混凝土材料的強度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可以初步確定,SAP摻入量為0.3%有助于保障混凝土力學強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SAP摻入量為0.3%時不同配合比的強度值,結果顯示,此條件下,以水膠比為0.38時的混凝土試塊強度值為最高,因此可將該水膠比作為優化后的試驗參數,以此進行后續的實驗測試。
3.2 不同SAP摻雜量對混凝土孔隙結構的影響
基于上節實驗結果,設置水膠比為0.38,以此對不同SAP摻雜量下的混凝土孔隙結構進行分析。經儀器自動檢測后,得到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當增加SAP摻入量后,混凝土內部的孔隙類型也相應出現變化,主要表現為超過100 μm的孔徑結構的占比顯著增加,這將導致混凝土內部孔隙變大,進而影響混凝土強度。而SAP對混凝土的內養護作用對強度起積極作用,所以混凝土強度隨SAP摻入量變化曲線呈上凸狀,存在一個最優摻入量,此最優化摻入量為SAP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的平衡點。
在此基礎上,對表2中的數據做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每當SAP材料摻雜量提升0.1%,則混凝土材料的平均孔徑也將增加10.13 μm。但相對而言,當SAP摻雜量在0.3%和0.4%時,材料的孔徑特征才發生突變,前者和后者在大于100 μm孔徑分布上的占比分別為33%和45%。因此初步推斷,在一般情況下,SAP摻雜量在0.3%左右較為合理。
3.3 不同SAP摻雜量下的混凝土孔隙率分析
在該環節實驗中,仍設置水膠比為0.38,使用壓汞法對不同SAP摻雜量下的混凝土孔隙率進行分析,再將分析結果與對應的平均孔徑與強度進行綜合分析,得到疊加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SAP摻雜量下的混凝土孔隙率疊加分析結果
SAP含量/% 孔隙率/% 平均孔徑/μm 強度/MPa
0.0 20.2 20.7 23.1
0.1 21.4 21.1 24.3
0.2 22.1 21.4 25.1
0.3 23.8 23.2 25.8
0.4 25.5 26.1 24.2
0.5 26.7 25.8 20.6
根據表3,當水膠比固定不變時,混凝土孔隙率與SAP摻雜量之間基本呈正相關。與對照組相比,SAP每增加0.1%,則混凝土孔隙率平均增加1.23%。結合平均孔徑變化知,摻雜SAP材料過多對于混凝土的強度存在一定的不利之處。但從3.1節中的強度實驗結果可知,摻雜SAP材料對于混凝土內部水環境的改善作用較為顯著,對于膠凝材料的水化過程同樣有所改善,以此提升強度。綜合以上兩方面分析結果可知,SAP材料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是多元化的,不同SAP材料摻雜量也會影響其正面效果或負面效果的實際作用,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探究如何發揮正面效果并規避負面效果。
基于上述研究目標,以混凝土的28 d強度為測試指標,分析不同SAP材料摻雜量如何影響其正面效果與負面效果的發揮,得到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
根據圖3中的數據變化情況,在配合比中,當SAP摻入量為0.3%時表現最佳。相對于沒有SAP摻入的對照組,混凝土強度增加了2.84%,孔隙率增加了16.74%,平均孔徑也增加了33.07%。盡管強度僅有2.84%的增加,但孔隙率和平均孔徑的增幅較大,表明SAP對混凝土強度的積極作用被消極作用所抵消。隨著SAP摻入量增至0.4%,混凝土強度增加了1.13%,但這個增幅相較于0.3%時的增加量減少了1.71%。而當SAP摻入量為0.5%時,混凝土強度與對照組相比減少了2.7%,同時孔隙率增加了26.76%,平均孔徑增加了56.50%。在這種情況下,SAP的負面影響超過了其正面作用,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而非提升。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當SAP摻入量達到0.43%時,其正面和負面影響完全相抵消,混凝土的強度不會發生變化;低于此臨界值時,SAP的正面效應更為突出,反之亦然。
圖3 不同SAP摻雜量對其正面/負面效果的影響分析
4 結束語
整體來看,在該次研究工作中,針對橋梁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摻入SAP(高吸水樹脂)的實際情況,對SAP不同摻雜量如何影響混凝土力學性能,以及摻雜SAP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原因等兩方面,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以期為后續的橋梁工程混凝土優化設計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王險峰, 陳少聰, 劉建, 等. 摻入礦物和吸水樹脂的輕骨料混凝土自愈性能[J].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 2023(5): 564-570.
[2]汪首元, 閆金萍, 李昊, 等. 摻加高吸水樹脂(SAP)的混凝土孔結構及其耐久性[J]. 公路, 2023(5): 295-300.
[3]楊進, 邱金胤, 蘇英, 等. 高吸水樹脂在水泥基復合材料中的功能應用研究進展[J]. 當代化工研究, 2022(24): 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