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瑩
【摘要】2023年山東物理卷第17題以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為背景,考查了勻變速直線運動、圓周運動、類斜拋運動三種運動形式,考查了運動學公式、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三種基本規律,還考查了粒子運動過程的幾何關系.本文從高考立意、試題求解、方法歸納、試題拓展與延伸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帶電粒子;電磁場;圓周運動
1 題目
(2023年高考山東物理卷第17題) 如圖1所示,在0≤x≤2d,0≤y≤2d的區域中,存在沿y軸正方向、場強大小為E的勻強電場,電場的周圍分布著垂直紙面向外的恒定勻強磁場.一個質量為m,電量為q的帶正電粒子從OP中點A進入電場(不計粒子重力).
(1)若粒子初速度為零,粒子從上邊界垂直QN第二次離開電場后,垂直NP再次進入電場,求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
(2)若改變電場強度大小,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從A點沿y軸正方向第一次進入電場、離開電場后從P點第二次進入電場,在電場的作用下從Q點離開.
(i)求改變后電場強度E′的大小和粒子的初速度v0;
(ii)通過計算判斷粒子能否從P點第三次進入電場.
2 高考立意
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這類高考試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考查帶電粒子在勻強電磁場中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類斜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時遵循的規律,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物理觀念等.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發展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考查學生建立物理模型,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3 解析
(1)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進入磁場的速度為:qE·2d=12mv21①.
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根據幾何關系可知,其半徑為:r1=d3②.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洛倫茲力提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qv1B=mv21r1③.
聯立①②③,可得B=6mEqd.
點評 本題先根據動能定理,求出帶電粒子從Q點離開時速度v3的大小,然后根據矢量合成與分解的法則,求出了v3的方向.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運動半徑r3.進一步根據幾何關系求出圓心的坐標以及圓心到P點的距離.比較半徑與圓心到P點的距離,就可以判斷是否會從P點再次進入電場.這一問對學生的科學思維、推理論證能力、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要求都比較高,難度偏大.
總之,對于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一般按勻變速直線運動、類平拋運動、類斜拋運動、動能定理等規律求解.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找規律.第一,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第二,幾何關系上確定圓心、軌跡,求圓周運動半徑.第三,根據周期公式,求運動時間.第四,根據軌跡與邊界求臨界情況.
4 方法總結
電場、磁場在空間上依次出現,不重合,這種叫做組合場.研究帶電粒子在組合場中的運動有規律可循.
(1)明確場的性質、方向、強弱、范圍.即弄清是什么場,方向向哪,邊界在何處.
(2)分割運動區域、確定運動性質.不同區域的運動性質不同,要分別單獨研究.根據不同區域的受力情況,確定帶電粒子的運動情況.常見的運動有: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類平拋運動、類斜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等.
(3)畫軌跡.根據帶電粒子的運動性質,畫出物體的運動軌跡.
(4)用規律.根據不同區域把運動劃分為幾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選用不同的公式.如果帶電粒子做勻速直線運動,一般使用平衡公式(可能是電場力和洛倫茲力二力平衡;也可能是電場力、洛倫茲力、重力三力平衡).如果帶電粒子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通常會使用運動學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等.如果帶電粒子做類平拋、類斜拋運動,通常要把運動分解在沿力的方向和垂直于力的方向,根據兩個方向的運動學公式、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如果物體做圓周運動,通常用到的是牛頓第二定律、圓周運動公式求解.
(5)找關系.要弄清帶電粒子在邊界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前一段運動的末速度就是后一段運動的初速度.弄清楚帶電粒子運動過程中的幾何關系,往往要利用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的知識找到運動過程中的空間關系、邊界關系.
5 教學啟示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要素是學生必須掌握的.
扎實的基礎知識是物理學習的基石.學生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規律和方法.這些基礎知識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各種復雜物理問題的工具.通過理解這些基礎知識,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更加自信.
其次,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論證能力和利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這些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更加高效,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并通過實驗和論證來驗證假設的正確性.這種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此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學生學習物理時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結果需要客觀、準確和可重復.因此,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應該保持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實驗結果和數據要真實可信.這種態度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要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和討論來促進學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可以通過布置適當的作業和練習來鞏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
總之,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提高推理和論證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物理學習的核心和靈魂.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這些要素,學生才能在物理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和發展.同時,教師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和素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6 結語
2023年山東卷第17題以電磁組合場為背景,考查了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情況,本題很有代表性,值得深入研究.與此題類似的一個題目是2023年海南卷第13題.通過對該類高考試題的分析,掌握高考考向和問題解決策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對于該類高考試題值得進一步挖掘研究.總之,對于這類高考試題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有價值的.它們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的核心知識點,還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同時,它們也為我們提供了高考考向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參考.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這類高考試題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的高考挑戰.
參考文獻:
[1]葛永普.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以“光的全反射”教學為例[J].物理之友,2023,39(07):23-25.
[2]雷銀照.電磁場理論及其教學中的11個問題[J].電工技術學報,2023,38(11):3084-3093.
[3]牟泰全.電磁場問題在高考中的考查分析及備考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10):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