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診斷是所有疾病治療的基礎,是一些腫瘤疾病的診斷“金標準”,只有通過診斷之后才能確定患者的疾病,也能根據診斷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本文主要帶你了解兒童“軟組織腫瘤”的病理診斷相關知識。
病理診斷發揮重要作用
病理診斷是部分腫瘤疾病的診斷“金標準”。腫瘤通常是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正常組織與細胞的調控,從而細胞異常生長形成新生物,在腫瘤疾病的治療之前需要對疾病進行明確診斷。
目前腫瘤疾病的診斷方法中常見的有:物理學檢查,如觸診以及肉眼觀察等;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B超、MRI檢查以及CT檢查等;內鏡檢查,包括氣管鏡、鼻咽鏡、腸鏡等檢查方式;分子基因檢查;腫瘤標志物血清學檢查;病理學檢查。其中病理學檢查在腫瘤診斷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但能明確腫瘤的性質,還能判斷腫瘤的良惡性,能對組織學進行分類與分級,判斷腫瘤累及范圍、切緣是否干凈、是否出現復發轉移等情況。對于兒童軟組織腫瘤來說,能為兒童的治療方案制定提供參考,應用于疾病預后判斷當中,指導患兒的隨訪。
兒童軟組織腫瘤具有特殊性
兒童軟組織腫瘤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的疾病,起源于肌肉、血管、神經或脂肪等軟組織當中的惡性腫瘤,疾病發病緊急、發展速度快,在發現時通常腫塊較大,分期比較晚。對于軟組織肉瘤的診斷只能進行術前穿刺活檢,獲取的標本也比較小,僅僅為頭發絲一般大小,對于病理科醫生來說要明確診斷具有較高的挑戰性。
兒童軟組織腫瘤有別于成人腫瘤,分化原始腫瘤比較多,有時單單從形態上明確診斷分類相對困難,因此需要在診斷過程中適當借助免疫組化以及分子生物學技術輔助性診斷。同時對于兒童來說,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狀態下,身體組織也處于正常快速生長階段,細胞分裂比較快,對于腫瘤細胞良惡性判斷不同于成人腫瘤,因此兒童軟組織肉瘤通常都與基因改變有一定關聯。
病理診斷仍有一定局限性
病理診斷應用于兒童軟組織腫瘤,需要結合兒童年齡、腫瘤部位、影像學檢查、標本鏡下檢查以及免疫組化檢查等才能確定最終判斷。盡管病理診斷被稱之為腫瘤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但并非萬能的,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與其他科學一樣并非絕對正確。病理診斷會受到醫師因素、技術設備因素的影響,如醫師經驗不足、標本取材不當、技術設備不足等都會影響到病理診斷的準確性,對最終診斷產生不良影響。
另外,人類對于疾病認知水平也會影響到醫生對疾病的診斷,但隨著科技水平不斷發展,人們對疾病的認知將更加明確,病理診斷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