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板是鑲嵌在股骨踝與脛骨平臺間的一塊纖維軟骨,內外側各一個,其中內側半月板較大,呈C型,主要是與內側關節囊聯系緊密,但此處的半月板活動度較小。外側半月板呈O型,大部分與外側關節囊未直接相連,活動度大,也更易出現半月板損傷的情況。那么,究竟什么是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承接70%負重壓力
半月板的作用有哪些呢?
①增加膝關節穩定性及匹配性:主要承擔股骨脛骨間的基本負荷;還有緩沖振蕩的效果。可理解為汽車的減震裝置,此結構發生損傷,會導致患者出現關節疼痛,加重關節軟骨磨損的情況發生。在負重時,半月板承接了70%的壓力,大大降低小腿骨上端的受力,有效保護膝關節的軟骨和滑膜。若將半月板切除,則小腿脛骨上端的壓力感受值將上升2倍,最終導致軟骨退變,誘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當半月板橫裂時,則該結構的承重功能完全喪失。
②維持膝關節穩定及運動協調:其能很好地適應膝關節的解剖形態,并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隨著小腿的運動,有效保持患者膝關節的穩定性,維持膝關節運動的協調性。
③潤滑關節作用:半月板可將關節液均勻涂抹在關節表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關節的摩擦系數。正是由于這一特點,才使得膝關節在常年負重、移動的基礎上,不出現損傷的癥狀。
半月板損傷需及時干預
半月板損傷是膝關節常見的損傷性疾病之一。此結構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會出現撕裂情況,例如在籃球運動中的投籃運動、劇烈的跑跳運動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膝關節伸直、腫脹及劇烈疼痛的表現,按壓患者膝關節內外側,患者會感覺到較明顯的疼痛。當前臨床上對該病診斷主要是應用MRI(磁共振成像)技術,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應用膝關節鏡微創治療。若是未能及時對患者予以干預,很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關節退化,誘發患者出現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癥狀。
急慢性半月板損傷癥狀不同
半月板損傷可分為急性損傷及慢性損傷兩種。急性半月板損傷發生時,患者往往會有明確外傷史。例如在劇烈運動中(重體力工作、打球)突然損傷,又或是當患者膝關節突然旋轉或跳起落地時,患者會感到膝關節劇痛,難以伸直。發病后,患者會迅速出現關節腫脹的表現,而關節內部會因半月板撕裂出現積血的情況。
慢性半月板損傷發生時,患者可能沒有明確的外傷史,主要癥狀表現為:①膝關節疼痛,走路時更明顯,坐下或躺下時癥狀有所減輕;②膝關節活動時有聲響(例如出現咔嗒聲),甚至出現關節交鎖的情況。這一癥狀可能偶爾發生,也可頻繁發生,影響患者參與日常活動;③出現上下樓梯時腿軟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無力,不穩或是滑落的表現。患者膝關節處的腫脹情況可能不顯著,但可能影響日常生活;④損傷后期:可能出現股四頭肌萎縮,肌力減弱及腿變細等表現;⑤小腿伸直或下蹲時可能出現膝關節疼痛表現;⑥在患者膝關節處按壓,可感到明確的壓痛,且位置較為局限、固定。只要是發生了半月板損傷,患者膝關節就會像爆裂的輪胎一樣,失去穩定性,嚴重時甚至不能再使用。
哪些人群容易發生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常見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且在球類運動員及重體力勞動者中較為多見。有研究顯示,21~30歲有明確外傷史、因劇烈運動損傷者,會出現半月板撕裂。而在31~40歲年齡段的人群中,患者多因輕微損傷或無明確外傷,多為慢性損傷。
目前半月板損傷的治療方案一共包括7類。①保守治療:對于輕度半月板損傷,可采用保守治療,包括休息、冷敷、壓迫包扎和抬高傷肢等;②關節鏡下半月板修補術:對于半月板損傷較輕的患者,可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修補術。該手術通過關節鏡進入關節內,找到破損的半月板,然后使用專門的工具進行修補;③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對于嚴重的半月板損傷,如撕裂等,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該手術通過關節鏡進入關節內,找到損傷的部分,使用專門的工具將其切除;④關節鏡下次全切術:對于一些特殊的半月板損傷,如盤狀半月板損傷,采用關節鏡下次全切術。該手術通過關節鏡進入關節內,找到損傷的半月板,使用專門的工具將其次全切;⑤關節鏡下半月板全切術:對于無法修補或部分切除的嚴重半月板損傷,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全切術。該手術通過關節鏡進入關節內,找到損傷的半月板,使用專門的工具將其全切;⑥半月板移植術:對于半月板損傷嚴重的患者,采用半月板移植術。通過在患者身上找到合適的半月板進行移植,以替代損傷的半月板。
運動前做好準備以防半月板損傷
運動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確保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被充分活動開。做好股四頭肌的力量練習,強化關節穩定性。避免疲勞情況下進行劇烈活動,預防自身因活動協調性差及反應遲鈍導致的半月板損傷;運動時注意個人防護,并及時佩戴運動護具,以預防運動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損傷情況。上公交車或下樓時,動作要緩慢,借助扶手穩定身體再邁步走。對于有職業習慣的人群,可在隔一段時間后,變換勞作的姿勢,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