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迪熬 中國發明協會院士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首任專家,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會長,科技創新教育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
教材中只用文字對蜃景(即海市蜃樓)進行介紹,缺乏探究有效的實驗,學生難以理解。學校實驗室現有的光學實驗設備嚴重老化,存在無法顯示光路、視覺效果不佳等問題。此外,教師演示實驗時,坐在后排的同學往往無法看清實驗現象。因此,制作一種能生動地探究海市蜃樓現象的儀器很有必要。
查找資料后我發現,目前已有8個探究海市蜃樓現象的設計方案,但其中都沒有消除干擾的方案。此外,這些方案還存在操作復雜、自動化程度低、實驗現象不明顯等問題。不過,它們為我研究能消除干擾的蜃景探究儀提供了啟發。
一、設計制作
本探究儀主要實現以下功能:探究所有類型的海市蜃樓的形成規律;具有攝像儲存系統,能在智能終端隨時播放探究過程。
遵循上述設計理念,在歷時半年的艱難探索后,我設計的能消除干擾的蜃景探究儀終于制作完成。本探究儀的主體部件由支撐系統、干擾消除系統、加液系統、配液系統、換液系統、景觀系統、圖像傳輸系統、輔助系統等組成。配液系統由配液槽、實驗槽、加液板構成,其中,配液槽有6個隔槽。
二、使用方法
以“食鹽溶液—水擴散層”的快捷形成為例。
(一)配液
在配液槽第一個隔槽中加清水,在第六個隔槽中加飽和食鹽水。在第二個隔槽至第五個隔槽中按濃度遞增,配制不同濃度的食鹽溶液。
(二)放置加液板
將帶小孔的泡沫加液板置于實驗槽中。
(三)移液
本探究儀主體結構中的水管一端與蠕動泵相連,另一端為吸液端。配液槽中的水管一端與蠕動泵相連,另一端與加液器相連。啟動蠕動泵,先將配液槽第六個隔槽中的飽和食鹽水抽入加液器內,并通過小水孔往下流入泡沫加液板上,再流入實驗槽。隨著液體的不斷流入,泡沫加液板隨之上升。
依次將配液槽第六個、第五個、第四個、第三個、第二個和第一個隔槽內的液體抽入實驗槽中,快速形成“食鹽溶液—水擴散層”,用于探究上位海市蜃樓。
其他兩種液體的擴散層形成方法與此類似。
三、干擾因素的形成與消除
影響海市蜃樓探究的干擾因素主要有三種:實驗箱內壁反射成像、液面反射成像以及景觀燈本身的景象。
要消除實驗箱正面內壁反射成像,可插裝兩塊透明磨砂板。通過調節遮光簾的高度遮擋內壁的反射成像,消除實驗箱側面內壁反射成像。調節遮光簾的高度遮擋干擾光線,或利用加液板破壞液面反射,消除液面反射成像。
四、共享的實現
高清攝像頭可在任意角度進行拍攝,內含攝像儲存系統,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將實驗與探究過程傳至共享平臺,能隨時在學生手機端和各教室的電子顯示系統播放。
在課堂演示時,多媒體投放實驗過程,后排的同學也能清楚觀察實驗現象。
五、實驗探究
分別演示上位海市蜃樓、下位海市蜃樓、全反射成像、模擬沙漠海市蜃樓、模擬海面海市蜃樓、熱水海市蜃樓的形成過程,探究實驗原理,基本達到了設計的預期效果。
六、創新點
(一)創新性強
本探究儀的結構設計體現了新思路、新視角、新設計。
(二)綜合探究功能強大
利用本探究儀進行探究時,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同學們的知識儲備,提高其思維能力。還能讓同學們在體驗探究過程中發現新知識,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價值。
(三)操作簡便
單個實驗操作簡單,多個實驗的操作之間具有連貫性,不必頻繁更換主要實驗材料。實驗現象明顯,能直觀地探究原理。
(四)共享程度高
能用電腦實時播放實驗過程,將實驗探究過程通過互聯網實現共享,開展線上實驗。(指導老師:劉煜民)
1.直立板;2.實驗槽(透明);3.遮光簾(可伸縮);4.水位刻度;5.遮光簾(可伸縮);6.滑軌;7.傳動結構;8.托板;9.遮光簾(可伸縮);9-1.拖曳桿A;10.托架;11.伸縮板;12.水平刻度;13.角度盤;14.指針;15.立柱A;15-1.滑槽A;16.立柱B;16-1.滑槽B;17.遮光簾(可伸縮);17-1.拖曳桿B;18.水管A;19.滑動結構;20.萬向桿;21.攝像頭;22.加液器;22-1.小水孔。
教材中只用文字對蜃景(即海市蜃樓)進行介紹,缺乏探究有效的實驗,學生難以理解。學校實驗室現有的光學實驗設備嚴重老化,存在無法顯示光路、視覺效果不佳等問題。此外,教師演示實驗時,坐在后排的同學往往無法看清實驗現象。因此,制作一種能生動地探究海市蜃樓現象的儀器很有必要。
查找資料后我發現,目前已有8個探究海市蜃樓現象的設計方案,但其中都沒有消除干擾的方案。此外,這些方案還存在操作復雜、自動化程度低、實驗現象不明顯等問題。不過,它們為我研究能消除干擾的蜃景探究儀提供了啟發。
一、設計制作
本探究儀主要實現以下功能:探究所有類型的海市蜃樓的形成規律;具有攝像儲存系統,能在智能終端隨時播放探究過程。
遵循上述設計理念,在歷時半年的艱難探索后,我設計的能消除干擾的蜃景探究儀終于制作完成。本探究儀的主體部件由支撐系統、干擾消除系統、加液系統、配液系統、換液系統、景觀系統、圖像傳輸系統、輔助系統等組成。配液系統由配液槽、實驗槽、加液板構成,其中,配液槽有6個隔槽。
二、使用方法
以“食鹽溶液—水擴散層”的快捷形成為例。
(一)配液
在配液槽第一個隔槽中加清水,在第六個隔槽中加飽和食鹽水。在第二個隔槽至第五個隔槽中按濃度遞增,配制不同濃度的食鹽溶液。
(二)放置加液板
將帶小孔的泡沫加液板置于實驗槽中。
(三)移液
本探究儀主體結構中的水管一端與蠕動泵相連,另一端為吸液端。配液槽中的水管一端與蠕動泵相連,另一端與加液器相連。啟動蠕動泵,先將配液槽第六個隔槽中的飽和食鹽水抽入加液器內,并通過小水孔往下流入泡沫加液板上,再流入實驗槽。隨著液體的不斷流入,泡沫加液板隨之上升。
依次將配液槽第六個、第五個、第四個、第三個、第二個和第一個隔槽內的液體抽入實驗槽中,快速形成“食鹽溶液—水擴散層”,用于探究上位海市蜃樓。
其他兩種液體的擴散層形成方法與此類似。
三、干擾因素的形成與消除
影響海市蜃樓探究的干擾因素主要有三種:實驗箱內壁反射成像、液面反射成像以及景觀燈本身的景象。
要消除實驗箱正面內壁反射成像,可插裝兩塊透明磨砂板。通過調節遮光簾的高度遮擋內壁的反射成像,消除實驗箱側面內壁反射成像。調節遮光簾的高度遮擋干擾光線,或利用加液板破壞液面反射,消除液面反射成像。
四、共享的實現
高清攝像頭可在任意角度進行拍攝,內含攝像儲存系統,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將實驗與探究過程傳至共享平臺,能隨時在學生手機端和各教室的電子顯示系統播放。
在課堂演示時,多媒體投放實驗過程,后排的同學也能清楚觀察實驗現象。
五、實驗探究
分別演示上位海市蜃樓、下位海市蜃樓、全反射成像、模擬沙漠海市蜃樓、模擬海面海市蜃樓、熱水海市蜃樓的形成過程,探究實驗原理,基本達到了設計的預期效果。
六、創新點
(一)創新性強
本探究儀的結構設計體現了新思路、新視角、新設計。
(二)綜合探究功能強大
利用本探究儀進行探究時,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同學們的知識儲備,提高其思維能力。還能讓同學們在體驗探究過程中發現新知識,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價值。
(三)操作簡便
單個實驗操作簡單,多個實驗的操作之間具有連貫性,不必頻繁更換主要實驗材料。實驗現象明顯,能直觀地探究原理。
(四)共享程度高
能用電腦實時播放實驗過程,將實驗探究過程通過互聯網實現共享,開展線上實驗。(指導老師:劉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