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日記(三)
“奧秘世界”欄目邀請我國首位兼具大洋深潛和南極科考經歷的女科學家——唐立梅,為大家帶來“南極日記”系列文章。
本期,讓我們一起了解南極的“特產”。
時間:2017年12月3日
天氣:晴
初到南極,迎接我們的除了當地特有的生物資源和壯美風光外,還有那刺骨的寒風和極端的天氣。南極紫外線很強,外出時我們都要戴上面罩和護目鏡,穿上“特制”的防寒服,確保自己的每一寸肌膚都被包裹得嚴嚴實實。
雖然氣候惡劣,但南極壯美的景色依然讓我深感震撼:形態各異的冰川,有的仿佛戴著一頂尖尖的帽子,有的從中間融化仿佛一座拱橋……閑暇之余,大家都紛紛拍照記錄這些往日難得一見的美景,定格這些難忘的瞬間。
巖石作為南極的“特產”之一,可不是想采就能采的。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后,我作為當時唯一具有合法巖石采樣權的隊員,被允許“持證上崗”采集巖石樣本,對南極大陸古生代的巖漿作用和構造演化歷史開展研究。我和另外幾名被允許在陸地作業的隊員帶上羅盤、樣品袋、對講機等裝備,背上干糧,全幅武裝后,在直升機的護送下開始了野外考察和采樣工作。
暴風雪、冰裂縫這些南極的“特產”,是科考隊員的“天敵”,稍有不慎,就會隨時被奪走生命。
南極的孤獨和寂寞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在南極過春節卻別有一番味道。這里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聚在餐廳包餃子、貼春聯、掛燈籠,忙得不亦樂乎。大家還會精心為“南極春晚”準備豐富多彩的節目,熱鬧歡騰。如此一來,南極春晚也稱得上南極的“特產”之一吧。
這片冰雪世界雖環境惡劣、條件艱苦,但科考隊員們用自己的奮勇和智慧匯聚的每一份采樣、每一個數據,也終將與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有幸成為其中一員的我,更是一次次對自己的堅韌和毅力發起了挑戰。希望這些難得的經歷和每一次的發現,都能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前行,探索未知的世界。
知識鏈接
南極生物作為冰雪世界里的“奇特居民”,在這里演繹著生命的傳奇。企鵝仿佛身著燕尾服的紳士,大搖大擺地在冰川上行走,還真是“一步一個腳印”。帝企鵝是企鵝界的“巨無霸”,它們各個昂首挺胸,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樣。企鵝們不僅外貌可愛,還是游泳健將,它們在水中暢游自如,捕食磷蝦等美味。
除了企鵝,南極的海豹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體型龐大的象海豹皮厚肉肥,仿佛一個個行走的“肉球”,它們躺在冰面曬著太陽,偶爾翻個身、打個滾,憨態可掬。這些海豹以各種魚類和烏賊為食,是南極的“吃貨”。
雖然南極植物的種類不多,但同樣充滿了生機。地衣和苔蘚像是冰雪世界披上的一件外衣,它們在嚴寒中頑強生長,展現出生命的堅韌;翩翩起舞的藻類像極了海洋中的“精靈”,為南極的生態平添了一抹新綠。
當然,南極的生物世界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那些肉眼難見的微生物,它們擅長分解有機物,促進物質循環,為其他生物提供養分。這些微生物就像是南極大陸的“幕后英雄”,在南極的生態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