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1326)
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會議明確指出,必須把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企業基層黨支部應主動打破自我為戰的格局,積極開展黨建共建工作。所謂黨建共建,是指兩家以上有業務關聯或合作關系的單位黨組織之間,堅持平等協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以加強黨的建設為引領,以推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相融互促為目標,通過共同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充分彰顯黨建工作價值,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單位的管理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進一步促進黨建共建各方實現高質量發展[1]。因此,積極探索與研究院所、企業基層開展黨建共建,打造利益共同體,從而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某企業為加快培養鋁加工研發人才、助推新產品研發,積極與其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下游單位建立交流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企業黨委結合科研、新產品開發等特點和人員特點,貫徹落實“黨建與業務工作雙向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主線,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創建黨建工作品牌,創造黨建工作價值,與科研院所、上下游單位開展黨建共建,形成共建合力,使黨組織更加有力、黨員更加有為、黨建工作更加有效,推動科研攻關、技術突破、人才培養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幾年,為適應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企業將結對共建工作作為黨建與業務有效融合的舉措之一,不斷進行探索與嘗試,由于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企業黨建共建的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結合實際深入調研,發現以下幾方面問題。
(1)共建認識存在盲區。調研發現,黨員們支持黨建共建工作,但對黨建共建的認識不夠全面,對“為什么共建”“與誰共建”“如何共建”等內容了解不深,對黨建共建的參與度不高,責任感不強。
(2)共建制度尚未建立。雖然開展了黨建共建工作,但尚屬初期,在頂層設計、過程管控、監督指導等方面機制不夠健全,黨建力量略顯薄弱,常態化機制尚未建立,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建提升”。
(3)共建載體不夠豐富。在以往的共建活動中,大多采取簽訂協議、座談學習等形式,活動新穎性、內容豐富性跟不上新形勢黨建工作要求,難以滿足黨員對多樣化活動的需要,基層黨組織共建活力明顯不足。
(1)提煉科學方法,加強全面指導。如何搭建結對共建平臺?如何利用結對共建平臺開展相關業務?圍繞什么開展工作?怎樣進行管理和切實發揮作用?圍繞這些問題,企業黨委不斷對標先進、實踐運行、汲取經驗、總結優化,提煉形成“135”黨建共建工作方法,全面指導工作開展。
“1”即把握1 條主線:黨建與業務工作雙向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鋁集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強黨建與業務工作雙向融合,以做實黨建工作助推業務工作,以業務工作成果檢驗黨建工作成效,切實為西南鋁建設一流鋁加工企業提供堅強技術保障。
“3”即發揮3 個作用:黨委領導作用、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謀劃黨建共建工作時發揮黨委領導作用,落實工作任務時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攻堅克難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使黨建工作有效提升。
“5”即做好5 項工作:做好策劃、做好分工、做好宣傳、做好督促和做好總結。運用好“PDCA”工作方法,系統謀劃與科研院所、上下游單位的黨建共建,將策劃、分工、宣傳、督促、總結貫穿黨建結對共建始終,從而使黨建工作責任得到不斷夯實,推動黨建結對共建取得實效[2]。
(2)設計運作模式,明確結對方向。某企業黨委以“協議+計劃”方式對結對共建全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協議”主要是根據結對共建支部業務特點,明確共建主題和共建方向,與科研院所確定了“黨建引領創新,融合促進研發”主題,與生產單位確定了“黨建引領聚合力,技產協同創效益”主題,與營銷部門確定了“黨建引領聚合力,技銷協同拓市場”主題,為全年的黨建結對共建工作指明方向。“計劃”主要是明確共建活動方式和內容,確保共建措施有效落地,取得實效。2023年,在該企業黨委的帶領下,其機關黨支部與有研工程研究院和第一飛機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及3家集團內部單位所屬支部開展黨建結對共建,制定結對共建協議和計劃各7份,確定共建項目50余項。
(3)強化過程管理,確保工作實效。企業黨委加強對黨建結對共建全環節的管理,明確各個工作環節責任人、對接人,讓黨建結對共建工作網絡化、清單化、具體化,做到業務有人督,事項有人管,工作有人抓。
一是建立結對共建共享臺賬。以結對共建管理、共建項目、管理要求和總結情況組成共享臺賬,統籌管理結對共建整體工作。二是明確結對共建具體要求。明確結對共建管理要求,召開啟動會,確定負責共建工作的黨務人員、負責開展活動的黨員、項目對接人員等,明確半年總結、年末匯報展示的工作要求,調動廣大黨員積極參與。三是開展結對共建各項活動。圍繞計劃和目標,積極組織開展業務交流、黨建知識學習、紅色文化教育等活動,開展了以輪轂鍛件、船板、汽車板等項目研究為主題的技術交流,以及新產品開發、成果轉化、團隊建設方面的討論交流,真正使黨建與業務雙向融合,給企業黨建工作注入全新的活力[3]。
(1)以共建促產品研發。在標準化運作模式和閉環管理模式下,企業黨委積極推進黨建結對共建工作,黨委統籌規劃、支部積極落實、黨員充分參與,大家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親自組織親身體會,營造良好的共建氛圍。通過結對共建加強交流合作,促使重大課題順利通過驗收,先進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制備技術——精密模鍛件成功獲批國家工信部及國資委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應用示范機構。
(2)以共建促人才成長。在已建立的青年創新工作站、人才成長驛站等人才培養特色黨建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黨建結對共建鍛煉技術研發人才獨當一面和對外技術合作交流能力,助力企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近兩年,多名青年走上基層管理崗位,多名青年職級晉升,有效助推青年成長成才。
(3)以共建促效益提升。企業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緊緊圍繞業務開展結對共建,做到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1)堅持黨建引領。在推進黨建共建過程中,必須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導共建支部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工作的重大意義,把黨建共建作為重要載體,積極構建組織設置、功能定位、工作職責相互支撐的共建聯盟,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2) 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已建立的“135”黨建共建工作方法,強化組織領導機制,根據業務方向將各個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納入黨建共建工作組并作為第一責任人,主動帶動、推動黨建和業務工作的深入融合;強化業務促進機制,根據雙方的共建目標和責任,對各項工作進度定期進行交流監督,對共建工作取得經驗進行分享,不斷強化合作共贏的工作基調;強化全體黨員的參與熱情,設計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研討交流、紅色文化教育等共建活動,形成“黨建互學、工作互促、人才互動、友誼互建”的共建新格局,為科研項目的穩步推進作出積極貢獻。
(3)注重常態長效。黨建共建活動必須要建立長效的上下聯動、過程管控和宣傳報道機制,健全共建工作責任機制,集中精力解決好制度落實不到位問題,進一步明確支部領導的帶頭作用,細化支部班子責任,發揮好聯絡員作用,組建規范化管理小組,以完善的責任體系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4]。要注重總結黨建共建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堅持邊建邊用,邊用邊總結的工作要求,通過查找問題差距、制定方法措施、總結工作成效,聚力形成具有實用性、創新性、推廣性的成果,推動黨建共建工作從“有形”走向“有效”,從“有效”走向“長效”。
進入新時代后,黨建共建工作是新形勢下深化黨建與業務融合的有效載體,所發揮的作用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在開展活動時,需要對工作目標進行不斷地明確,以標準化的制度為依據,使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模式,顯著提升共建活動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