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創
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源頭”。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和西周時期的一種特殊文字,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本文通過對甲骨文文化資源的研究,分析甲骨文化傳播形式與傳播現狀,對甲骨文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進行思考,提出甲骨文融入中小學課堂、拓寬甲骨文宣傳渠道、重視新媒體與甲骨文創產品的推廣、安陽本土高校促進甲骨文的推廣等幾方面建議,并對甲骨文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進行思考,以期通過對甲骨文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研究,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甲骨文化傳承與發展作出貢獻。
甲骨文的定義和重要性
甲骨文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對于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甲骨文是指中國商代和西周時期的一種特殊文字,它以甲骨上的文字和圖像為主要研究對象。這些甲骨文記錄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天文等方面內容,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甲骨文的保護和傳承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具有深遠意義。
甲骨文的發掘和研究,不僅可以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還有助于提高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甲骨文是中國古代文字的起源之一,對于研究漢字的演變和結構具有深遠影響。通過研究甲骨文,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歷史底蘊,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此外,甲骨文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于研究世界文字史、古代文明史、文化交流史、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甲骨文化的傳播,應提高甲骨文研究的普及度,拓寬傳播渠道,加強甲骨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政府、學術機構、博物館等社會各方應通力合作,共同推動甲骨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為世界文化交流與發展作出貢獻。
甲骨文化傳播形式與傳播現狀
遺址文物展示傳播
目前,甲骨文遺址展示現狀方面,一些重要的甲骨文出土地點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展示館,如殷墟遺址等。主要通過陳列甲骨文實物、復制品和考古發掘現場,使游客和學者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甲骨文。然而,仍有部分甲骨文遺址展示條件較為簡陋,缺乏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措施。為了改善這一現狀,相關政府和學術機構應加大投入,加強甲骨文遺址保護和展示設施建設,推動甲骨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博物館文物展示傳播
目前,甲骨文博物館在文物展示傳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博物館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甲骨文實物和復制品,系統地展示了甲骨文的歷史背景、內容、藝術價值及其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性。通過展板、多媒體和互動體驗等多種展示手段,觀眾可以深入感受甲骨文的魅力。然而,甲骨文博物館在展示現狀上仍面臨一定的挑戰。一是部分展品保護措施尚有待加強,以防止文物受損;二是部分博物館在展示方式和手段上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影響了觀眾對甲骨文的深入了解。為改善甲骨文博物館展示現狀,有關部門和博物館應加大對文物保護和展示設施建設的投入,創新展示方式,提高觀眾參與度,使甲骨文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
講座、展覽等形式傳播
甲骨文講座、展覽等形式在傳播甲骨文化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展覽展示是將甲骨文呈現給公眾的重要方式,通過舉辦專題展覽,使更多人有機會親身接觸和欣賞甲骨文。學術研究是甲骨文化傳播的核心,學者們通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內容和結構,為公眾揭示古代文化的豐富內涵。可在全國范圍內的博物館、圖書館和高校等場所舉辦學術講座、公眾講座以及專題展覽,使甲骨文逐漸為大眾所了解。同時,一些專家學者通過撰寫專著、發表論文,深入挖掘甲骨文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但甲骨文講座、展覽等形式的活動規模較小,受眾范圍有限,另外,一些講座和展覽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高。為了改善甲骨文講座、展覽等傳播形式的現狀,有關部門和學術機構應加大對相關活動的支持力度,創新活動形式,拓寬受眾范圍,推動甲骨文化在更廣泛的領域傳播。
新媒體云顯示形式傳播
甲骨文新媒體云展示在傳播甲骨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數字化技術,將甲骨文資料整理和傳播至線上平臺,方便學者和公眾在線查閱和學習。許多博物館和研究機構紛紛推出甲骨文數字資源庫,提供甲骨文圖片、文字解讀、研究資料等豐富內容。然而,甲骨文新媒體云展示在現狀上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線上資源質量和準確性參差不齊,需加強內容審核和把關;二是部分數字資源平臺用戶體驗和互動性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戶。為改善甲骨文新媒體云展示現狀,有關部門和學術機構應加大對數字化技術的投入,優化數字資源庫建設,提高內容質量,提升用戶體驗,使甲骨文在新媒體平臺上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弘揚。
甲骨文化保護利用研究的對策
甲骨文化融入中小學課堂
甲骨文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組成部分,可通過多種形式將甲骨文知識融入中小學課堂。第一,將甲骨文以豐富的形式融入中小學課堂,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教學資源,還有助于培養下一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為傳承和弘揚甲骨文化奠定基礎。如將甲骨文歷史背景和基礎知識融入歷史課程,老師在講授中國古代史時,穿插講解甲骨文的起源、發展及其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甲骨文在歷史研究中的價值。第二,結合語文課程,老師教授甲骨文字形和釋義,可以在漢字教學過程中,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字符,講解其字形演變和釋義,使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第三,開展甲骨文藝術欣賞活動。通過展示甲骨文的圖片和拓片,讓學生欣賞甲骨文的書法藝術,培養他們對古代書法藝術的興趣和鑒賞能力。第四,設計甲骨文主題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甲骨文的臨摹、拓印等實踐活動,使他們親身體驗甲骨文的魅力。同時,學校也可多舉辦甲骨文講座和展覽,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舉辦甲骨文講座,組織學生參觀甲骨文展覽,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激發對甲骨文的興趣。第五,融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根據地方文化特色,將甲骨文相關知識和活動融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使甲骨文的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地域特色。
拓寬甲骨文化宣傳渠道
在對甲骨文化的宣傳、保護與傳承上,應拓寬甲骨文宣傳渠道,提高甲骨文在社會中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尤為重要。第一,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發布關于甲骨文的新聞報道、專題節目和學術文章,擴大甲骨文化在社會上的傳播范圍。第二,運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甲骨文資訊、圖片和視頻,吸引更多網民關注甲骨文。第三,組織專家學者開展甲骨文公共講座,舉辦專題展覽,讓公眾了解甲骨文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第四,編寫面向不同年齡段的甲骨文普及讀物,包括圖書、雜志、電子書等形式,方便公眾閱讀和學習。同時,將甲骨文知識融入中小學教育課程,組織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小接觸和了解甲骨文。第五,重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渠道,通過國際學術研討會、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甲骨文的魅力,促進甲骨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和影響。第六,結合甲骨文元素,設計開發具有文化特色的創意產品,重視衍生品的開發銷售,如文具、服飾、家居用品等,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進行銷售和推廣。
重視新媒體與甲骨文文創產品的推廣
重視新媒體與甲骨文文創產品的推廣,可以擴大甲骨文化在社會上的傳播范圍,提高公眾對甲骨文的認知度和興趣。第一,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上發布甲骨文文創產品的資訊、圖片和視頻,舉辦甲骨文相關的線上答題、競猜、抽獎等活動,吸引粉絲關注,激發用戶的參與熱情,從而利用社交媒體提高甲骨文文創產品的知名度。第二,利用社交媒體開展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營銷,邀請知名主播、網紅進行甲骨文文創產品的直播推介,制作短視頻進行產品展示,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第三,優化電商平臺策略,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開設甲骨文文創產品的官方旗艦店,進行精準營銷和促銷活動,提高銷售額。同時,與其他領域的品牌、企業或機構進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出甲骨文主題的聯名產品,擴大產品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通過上述措施,重視新媒體與甲骨文文創產品的推廣,有助于提高甲骨文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推動甲骨文文化產業的發展。
安陽本土高校促進甲骨文化的推廣
商代甲骨占已發現甲骨總數的99%以上,均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安陽作為甲骨文的發現地,現存3所本科與4所專科高等院校,當地高校對甲骨文文化的研究,除了自身傳播優秀文化的職責,具有相對更強的科研能力、設備基礎、傳承場地優勢外,還有智力水平相對較高、知識基礎較扎實、知識面相對更豐富,擁有較好的品德修養和遠大的理想抱負的在校生10余萬人。如何將本土高校和學生優勢最大程度地發揮起來,促進甲骨文化的推廣和傳承,安陽地區各高校一直在積極摸索和嘗試中。第一,可以鼓勵學生成立甲骨文學習小組,定期組織學術講座、研討會和實踐活動、舉辦甲骨文專題展覽等,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甲骨文,提高學生對甲骨文的興趣和認識,增強對甲骨文化的認同感。第二,開展甲骨文研究相關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行如文獻整理、文字解讀、文化內涵挖掘等工作,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開設甲骨文文創產品設計大賽,鼓勵學生結合甲骨文元素,設計具有文化特色的創意產品,提高甲骨文化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吸引力。第三,將甲骨文知識融入課程設置,開展甲骨文普及教育,培養學生對甲骨文的興趣和傳承意識。組織學生利用課堂所學參與甲骨文遺址保護、宣傳普及等志愿者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第四,引導學生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工具進行甲骨文化資源的傳播和展示,擴大甲骨文化在社會上的傳播范圍。通過以上措施,使安陽高校學生可以積極參與甲骨文化的推廣和傳承,為甲骨文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可見,甲骨文作為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對其進行保護與利用至關重要。在保護方面,應加強對甲骨文出土遺址的保護,防止非法挖掘和破壞行為;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確保甲骨文的合法收藏、交流和研究;加大對甲骨文數字化建設的投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對甲骨文進行整理、保存和傳播,提高資料的可及性和利用價值。在利用方面,甲骨文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學術研究、教育普及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在學術研究方面,鼓勵學者深入挖掘甲骨文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推動甲骨文研究的發展。教育普及方面,將甲骨文知識融入各級教育課程,培養青少年對甲骨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文化傳承方面,開展各類甲骨文展覽、講座等活動,使甲骨文化在更廣泛的領域傳播和弘揚。
總之,對甲骨文的保護與利用需要政府、學術機構、博物館、教育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通過加強保護措施、完善法律法規、推動學術研究、普及教育、開展文化傳播活動等途徑,使甲骨文得到充分保護和合理利用,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交流與發展作出貢獻。
本文選自:“甲骨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編號:ASKG23652)2023年度安陽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作者單位? 安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