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 歐陽云 鄒宜志 魏亞男 徐小娜
【摘要】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分別提取牡丹皮和赤芍的揮發油成分,利用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結合直觀推導式演進特征投影法(HELP)對揮發油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分別在牡丹皮和赤芍的揮發油中鑒定出54種和78種組分,定性組分含量分別占二者揮發油總含量的97.35%和52.45%,共有化合物36種;含量最大的組分為丹皮酚,其在二者中的含量分別為82.19%和13.27%。
【關鍵詞】揮發油成分;氣相色譜-質譜;直觀推導式演進特征投影法;牡丹皮;赤芍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4.02.006
【基金項目】本文受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23KY0527),桂林醫學院人才引進科研項目(20501020028)資助。
Analysis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 Paeonia lactiflora by GC-MS and HELP Method
HE Xue1, OUYANG yun1, ZOU Yizhi1, WEI Yanan2, XU Xiaona1,3*
(1.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ilin 541199, China; 2.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engyang 421001, China; 3.The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Exposomics and Entire Lifecycle Health, Guilin 541199, China)
Abstract: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Paeonia suffruticosa (PS) and Paeonia lactiflora (PL) were first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a 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namely 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 (HELP). In total, 54 and 78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essential oils of PS and PL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accounting for 97.35% and 52.45% of total contents of the two tested samples, respectively. There are a total of 36 common compounds. The main volatile constituent is Paeonal, which content in both is 82.19% and 13.27%, respectively.
Keywords: volatile oil; GC-MS; HELP;paeonia suffruticosa; paeonia lactiflora
牡丹皮和赤芍屬臨床常用清熱涼血藥,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炎、殺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在藥品、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諸多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1-2]。揮發油成分為牡丹皮及赤芍的主要藥效成分之一。本文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牡丹皮和赤芍中的揮發油,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和直觀推導式演進特征投影法(HELP)[3]對揮發油化學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系統比較分析,以期為牡丹皮和赤芍的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
1.1儀器與試劑
Shimadzu 2010A型氣相色譜-QP2010型質譜聯用儀(GC-MS)QP2010島津質譜工作站;NIST05質譜庫;D1810C自動雙重純水蒸餾器;揮發油提取器。
高純氦氣、正己烷和無水硫酸鈉均為分析純(天津市科茂化學試劑廠);正構烷烴標準溶液(C8-C20,No.04070;C21-C40,No.04071)購于Fluka Chemika公司;二次蒸餾水(自制)。牡丹皮和赤芍藥材購于北京同仁堂(長沙店)。
1.2樣品制備
藥材先置于50℃烘箱中烘干4 h,粉碎。準確稱取50 g藥材粉末,置于500 mL圓底燒瓶中,再加入300 mL蒸餾水,浸泡12 h,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2204揮發油測定法”中的甲法[4]提取4 h,經無水硫酸鈉干燥后存放在樣品瓶中,密封保存于4℃冰箱,備測。
1.3氣相色譜-質譜分析條件
色譜分析條件:DB-5毛細管柱(0.25μm×0.25 mm×30 m)為分析柱;柱溫:初始溫度設置為50℃,保持2 min,然后以4℃/min升至280℃,保持7 min,總分析時間為66.5 min,進樣口溫度設置為250℃,柱流量為1.00 mL/min,總流量為14.0 mL/min,分流比10∶1。尾吹氣流速3.00 mL/min。
質譜條件:離子源溫度設置為200℃,接口溫度設置為250℃,溶劑切除時間為2.5 min,光電倍增管電壓為0.8 kV,數據導出3 min后開始,質量掃描范圍設置為50~500 amu,掃描間隔0.20 s。
2.1定性定量分析
利用Shimadzu GCMS solution工作站,檢索標準質譜庫確定各個色譜峰的結構。純物質的色譜峰按條目在NIST05標準質譜庫中檢索和比對,相似程度在90%以上認為是同一種物質且定性可靠;重疊色譜峰先利用直觀推導式演進特征投影法進行解析分辨,再將解析出來的質譜峰與標準質譜進行比對,實現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結果見表1。
2.2HELP法解析重疊色譜峰
中藥揮發油是一個成分十分復雜的活性物質體系,牡丹皮和赤芍的揮發油成分亦是如此。在實驗優化的色譜條件下,兩種清熱涼血藥的揮發油成分多數實現了基線分離。赤芍揮發油總離子流圖如圖1所示。
下面以赤芍揮發油總離子流圖中保留時間為9.50~9.62 min色譜峰P為例,簡述HELP法解析分辨重疊色譜峰的一般過程。圖2(a)為峰簇P的總離子流圖,可看出此色譜峰極可能是重疊色譜峰;圖2(b)為峰簇P的二維數據圖,顯示該峰簇峰形比較復雜,至少包含2種化合物。但GC-MS工作站將其視為一個峰簇,定性為4,4,6,6-三甲基雙環[3.1.0]己-2-烯,相對含量0.19%。圖3和圖4分別為峰簇P的演進特征投影圖和秩圖。圖3中兩組分的純組分區域表現為過原點的直線1和直線2,兩組分的重疊區域表現為連接二者的曲線。圖4中區域I、III為組分1和組分2的純組分區域,區域II為二者的重疊區。采用HELP法進一步解析該峰簇,利用解析結果質譜圖與標準質譜比對,鑒定物質1為6,6-dimethyl-2-methylenebicyclo[3,1,1]heptane,物質2為蒈烯,質譜相似度分別為90.62%和95.44%。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得出二者相對百分含量分別為0.18%和0.35%。峰簇P經HELP法解析分辨后的色譜圖如圖5所示。
與峰簇P的解析過程相似,對牡丹皮和赤芍揮發油成分總離子流圖中的其他重疊色譜峰均采用HELP法解析分辨。
由表1知,牡丹皮揮發油中共定性出54種成分,占揮發油成分總含量的97.35%。主要成分為丹皮酚(82.19%)和Pyrolo[3,2-d]pyrimidin-2,4(1H,3H)-dione(9.15%),兩者占牡丹皮揮發油成分總含量90%以上。分析結果與文獻報道[5]的基本一致,但各物質的含量不同。
赤芍揮發油中鑒定出78個組分,占揮發油成分總含量的52.45%。主要成分為丹皮酚(13.27%)、十八碳二烯酸(7.65%)、抗壞血酸(5.20%)和葡萄籽油(5.02%),其余成分的含量均在5%以下。所得結果與發表的文獻[6]大體相同,但各組分的含量存在差異。
牡丹皮和赤芍兩種清熱涼血藥共有揮發性化學成分36種。其中,含量最大的組分是丹皮酚,在牡丹皮和赤芍中的含量分別為82.19%和13.27%;其次是6,6-dimethyl-2-methylenebicyclo[3,1,1]heptane、D-檸檬烯、芳樟醇、樟腦、乙酸龍腦酯、石竹烯、十五烷、蓽澄茄和抗壞血酸等9種組分,牡丹皮和赤芍中的含量均大于或等于0.1%。推測丹皮酚等36種共有組分可能是牡丹皮和赤芍具有相似藥理藥效作用的物質基礎。
中藥揮發油成分分析結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藥材的生長環境、加工、儲存、提取、測試以及數據解析技術等。GC-MS聯用技術是目前一種較為成熟和完善的多組分成分分離分析方法,HELP是一種復雜體系分析中廣泛應用的一種化學計量學多元分辨技術,二者結合可有效鑒定中藥揮發性化學成分。
【參考文獻】
[1]劉洋,郭慶梅,宋艷梅.牡丹皮采收加工方法和質量控制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22,33(23):2940-2944.
[2]吳玲芳,王子墨,赫柯芊,等.赤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1,27(18):198-206.
[3]張斌,李曉如,梁逸曾.聯用色譜數據結合化學計量學分析紫蘇化學成分[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7(6):1860-1866.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5]張樹蓉,趙宏蘇,佟沫儒,等.牡丹皮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其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預測分析[J].中草藥,2022,53(16):5215-5224.
[6]陸小華,馬驍,王建,等.赤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5,46(4):595-602.
【作者簡介】
和薛,女,2000年出生,學士,研究方向為健康相關物質分析。通信作者:徐小娜,女,1974年出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復雜體系多組分成分分離分析。手機:17775832080,電子郵箱:470933401@qq.com。
(編輯:侯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