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早發現感染者、及時啟動抗病毒治療、實現有效病毒抑制是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提出全球終結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擴大檢測仍然是未來全球艾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也是多年來我國防治措施的重要內容。
盡管我國歷年HIV檢測量持續增加,但診斷發現率仍與全球終結艾滋病流行的第一個95%目標存在較大差距。據估計,2022年底,我國約有16%的感染者沒有檢測或不知道自身感染狀況。這些未被診斷發現的感染者是目前HIV新發感染的最主要來源。為進一步提高HIV檢測發現水平,有必要加強艾滋病主動檢測力度和提高檢測效率。
目前,HIV檢測是診斷機體是否感染艾滋病的唯一有效途徑。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牽頭編寫的《擴大艾滋病檢測促進早檢測專家共識》中建議,有以下特征者應提高檢測意識、主動尋求HIV檢測。
發生高危性行為者,包括無保護的男男性行為、無保護的異性性行為、與陌生人發生無保護性行為、與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
其他包括HIV感染者配偶,與他人共用針具吸毒,性病或病毒性肝炎患者。
近年來,我國每年艾滋病檢測量中絕大部分為被動檢測,新診斷病例的晚發現比例持續較高。2022年,我國HIV檢測量中有三分之二來自醫療機構就診者。歷年經醫療機構檢測發現的感染者中晚發現比例均超過50%,遠高于自愿咨詢檢測和社會組織動員檢測發現感染者中的晚發現比例。
傳統的HIV檢測方式主要為被動檢測,即個人在就醫、體檢等醫療服務過程中被動接受艾滋病檢測。本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風險,也不知道應該檢測。具體有以下方法。
診療行為包括術前檢測、受血前檢測、介入治療前檢測、性病門診就診者檢測、有創性輔助檢查前檢測、部分住院患者人院前檢測、其他醫生認為有HIV感染風險的人員。
體格檢查婚前、孕產期、新兵入伍、無償獻血、出入境人員、健康證明辦理、羈押人群/戒毒人群。
除被動檢測外,還有主動檢測,即當人們在發生艾滋病相關高危行為后,意識到有HIV感染風險,而主動尋求的檢測。《擴大艾滋病檢測促進早檢測專家共識》中強調,在當前我國擴大檢測策略的推動下,要大力加強主動檢測。具體形式有:
個人主動到疾控中心、醫院等機構進行檢測自愿檢測咨詢門診、醫療機構提供的艾滋病檢測咨詢服務、社會組織動員等非醫療機構的檢測服務。
購買傳遞檢測服務采集尿液郵寄到專業實驗室檢測、自助售賣機的匿名尿液傳遞檢測。
通過藥店或網絡平臺購買自檢試劑包進行自我檢測目前常見的自檢方式有血液檢測、唾液檢測、尿液檢測。
由此,建議進一步擴大檢測,加強主動檢測力度。對重點人群制定針對性篩查檢測策略,提高檢測的可及性、便利性,提升檢測發現效率,拓展檢測方式,不斷強化對新近感染的發現能力。
對個體而言,及早發現感染狀態、及時開始治療,可以有效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同時知曉HIV感染狀態可以促使危險行為改變,降低HIV傳播風險。對群體而言,通過擴大檢測早期識別感染狀態,并通過規范治療降低社區病毒載量水平,最終降低HIV在群體間的傳播能力。
HIV檢測的隱私受到法律保護。《艾滋病防治條例》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未經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肖像、病史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的信息。
無論檢測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檢測都是正向的行為。若檢測結果是陽性,也不必太過擔心,專業機構可以提供轉介和治療服務,只要及時治療,堅持正確服用藥物,病情會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