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青銅器曾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青銅時代跨越夏商周三代,其中商周時期是青銅文化最繁盛的時期,也是中華文明奠基和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產量之巨大、技術之精巧、種類之繁多、應用之廣泛、藝術之奇絕,都清晰地顯現出當時文明發展所達到的高度和水平,為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提供著源頭活水。
天津博物館中收藏了豐富的甲骨、青銅器、玉器、陶器、法書、繪畫等文物,其中光青銅器就有1200 余件,這些文物的時間跨度從商周直至西漢,其中既有“顏值擔當”西周太保鼎,也有“名門望族”“克氏青銅器”中的克鼎、克鐘、克镈(bó);既有見證秦始皇大一統輝煌歷史的秦始皇詔量與旬邑權,也有以曲折命運與動蕩時代緊密相連的夔紋銅禁……歡迎大家來到天津博物館,進一步了解古代先民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
——天津博物館館長 姚旸
如果讓你坐上時光機,回到3000年前,舉辦一場盛大的貴族宴會,作為主人,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30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正是西周時期。西周是一個十分講究禮節的社會,辦宴會,那你可得小心謹慎啦!
西周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制定了四個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和禮樂制。這些制度把人劃分成數個等級,從高到低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就是平民和奴隸,按照制度的要求,人們按身份等級高低享受不同的政策,在吃、穿、住、用、行以及娛樂活動上,都有明確的區分,甚至連死后葬禮的規格都要遵照等級規定。
你準備宴會,可千萬別弄錯了,壞了規矩可是有大麻煩的!
西周的宴會有著非常煩瑣的規定,在座次的安排上你需要注意喲!貴族的宅院通常都是堂室結構,前堂后室,堂是坐北朝南的,如果在堂上聚會,就以面南為尊,如果在室內聚會,就以面東為尊了。

西周 克鼎 天津博物館藏
西周還有著“以樂侑(yòu)食”的制度,人們一邊享用美食,一邊欣賞歌舞。宴會上的歌舞表演通常以音樂為主,以舞蹈為輔。君臣賓客,大家一起開心地聽聽音樂、欣賞舞蹈,可以使君臣關系更加融洽,使尊卑親疏、貴賤長幼之間的對立轉為和諧。當然啦,不同等級的人要享用不同的“樂”,有這樣的規定,也能讓參加宴會的人明白“君臣之別”,等級不能逾越,既維護了統治者的權威,也使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對了,作為主人,你一定要為宴會上樂器的選擇好好花點兒心思喲!

可以用來演奏的樂器種類有很多,但既然是貴族的盛大宴會,那就用青銅樂器吧,這樣才顯得隆重。
你可以選用鐘和镈這兩種青銅樂器。鐘和镈形狀相似,鐘是弧形口,镈是平口,镈的器型通常比鐘要大很多。它們上面都有鈕,可以懸掛在支架上,敲擊奏樂。鐘和镈通常是配合使用的,鐘用來演奏主旋律,而镈因為發出的聲音非常洪亮,是整個樂隊的靈魂,起到把控全局的作用。

西周 克鐘 天津博物館藏
天津博物館館藏的這件克鐘,是西周夷王、厲王時期一位名叫“克”的貴族曾使用的。克被周王授予“膳夫”一職,專門負責王室的飲食和祭祀的膳食,深受周王信任,后來甚至還代替周王巡視駐兵。

西周 克镈 天津博物館藏
上面這件器物上的銘文告訴我們,當時,克圓滿地完成了代替周王去巡查的任務,得到了不少賞賜,有車輛,還有馬匹。克十分高興,特地鑄造了幾件青銅器紀念這件事,同時還可以追念逝去的祖先,祈求幸福。克鐘是一件精美的傳世青銅器,克镈則是出土的“克器”中唯一的一件镈。
酒水、食物備好了,樂器也準備好了,準備開席吧!
賓客已到,賓客與主人接連落座。樂正(即樂官,掌控樂舞表演進程的人)引入樂工、歌手和舞姬,樂舞表演開始了。
伴隨著優雅的樂聲,主人和賓客喝喝小酒,愉快交談,到即興處,賓客離開座位,隨樂起舞。其他人把酒歡歌,觥籌交錯,樂聲不絕,賓主盡歡。這場宴會舉辦得很成功呢!
這個成語出自宋朝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場景。其中“觥”指的就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商周時期是青銅質地的。

宋 獸頭錯金銀觥 天津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