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石化”)堅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色低碳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污染源頭管控,推動揮發性有機物(VOCs)質量濃度不斷創歷史新低。2023年,上海石化廠區邊界VOCs 平均質量濃度下降到72.3 μg/m3,比2021年降低30%。
從2018年開始,上海石化專題立項,錨定36 類VOCs 濃度中最大的汽油因子進行攻關,圍捕汽油儲罐區及汽油調和、汽油裝卸等過程中的VOCs。其間,不斷優化方案,推進深度治理。
2022年12 月,儲運部一車間輕油罐裝站液氮深冷設施投運,提升罐裝廢氣治理效率。
2023年7 月,儲運部五車間6號散油廢氣引入熱電部鍋爐作為燃料,利用熱電鍋爐超低超凈排放能力,將油氣“吃干榨盡”。油氣濃度高,用作燃料必須確保其氧含量符合安全要求。有關部門協同攻關,制訂周密計劃,將熱電部3 號、4 號鍋爐作為油氣引入的兩臺備用鍋爐,承擔A,B 角色,并做好緊急狀況時油氣排放火炬的預案,確保油氣回收利用安全可靠。通過該創新舉措,油氣處理能力由原來1 000 m3/h 提升至2 700 m3/h。實現深度治理,不僅能夠有效應對全天候、滿負荷條件下的汽油收料、調和工況,而且高溫油氣進入熱電鍋爐后產生的熱值可一定程度替代鍋爐用煤。
成功圍捕汽油因子后,衛八路站VOCs 質量濃度下降15 μg/m3。
上海石化在9.4 km2廠區的邊界,分設5 個邊界大氣自動監測站,建立大氣自動溯源工作機制。
2018年,結合區域特點,按照“全天候、全過程、網格化”管理原則,建立邊界污染物報警溯源工作機制。按照5 個大氣自動站點,相應建立五個溯源工作小組,以組長單位為核心開展工作。一旦報警發生,組長單位第一時間響應并開展溯源排查,公司相關部室參與、指導各小組,采用走航監測、紅外氣去成像等多種設備協同溯源。
公司以高于上海市重點園區報警等級的標準,設立內部三級報警指標,結合手機APP 數據平臺、內部短信報警、溯源小組微信、現場值班人員及便攜式檢測設備,實現全天24 h 實時邊界污染物報警溯源。
隨著管理水平提高和檢測設備性能提升,公司將預警指標提升63%,將管控時間節點提前,做到早預警、早溯源、早發現、早消除。此外,通過不斷積累和摸索,建立了大氣溯源的大數據分析法,通過污染物指紋特征可以快速判斷汽油、石腦油、液化氣等組分及其排放方式,為精準溯源保駕護航。
公司在2023年兩個階段的大檢修中,嚴格制訂“氣不上天、油不落地”的檢修環保管理目標,并從環保方案編制和審核作為管理切入點,明確各環節管控要求,突出措施可執行性及表單化管理。
油不落地、氣不上天,如同兩頭掐死,實施“真空”檢修。停車階段,塔罐管線物料應收盡收,廢氣通過儲運部儲氣柜或“可移動式廢氣治理裝置”回收治理,沖洗蒸煮廢水、設備清洗污水集中回收處理;設備開蓋前,進行VOCs 檢測及檢修區域環境巡查;檢修全過程,建立廠界和檢修區兩層走航監控防線,確保區域環境受控。2023年未發生因檢修造成大氣自動站報警和外部投訴情況。
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火炬排放量為近5年最低。這其中,既有強化工藝專業管理,減少生產波動、主力裝置非計劃停車為零的成就,又有做實檢修工藝方案,實現火炬低排放、零排放的功勞。
2023年,公司積極開展泄漏檢測和修理(LDAR)工作,檢測率做到全覆蓋。截至年底,LDAR 密封點臺賬已經達到130 萬個點,有效控制VOCS泄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對降低VOCS質量濃度作出積極貢獻。
石油石化行業中,存在著大量VOCS。公司在全面實施排污閥加絲堵、污水井加蓋、含油污水明溝清淤、地漏封堵、清污分流等“密閉管理”的同時,率先在業內采用先進的LDAR 技術。該技術的應用,也使公司成為上海市開展LDAR 工作的試點單位。
對設備連接件進行有效的泄漏檢測與修復,是石化行業治理VOCS的有效方法之一。每檢測、修理好一處掛一塊牌,實行掛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標準,從根本上做好設備無泄漏管理工作。目前,上海石化掛牌管理已經實現電子標簽化,進一步提升了設備檢測修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