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霞
摘? ?要? ?位于甘肅中部的會寧縣水資源匱乏,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干旱是該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蘋果產業是會寧縣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針對當地地理氣候條件,會寧積累了較獨特的蘋果優質抗旱栽培措施。現從砧木選擇、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清耕栽培、覆蓋栽培、節水灌溉、合理控產等方面總結會寧蘋果抗旱栽培關鍵技術,為生態條件類似地區蘋果產業高效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會寧蘋果;抗旱;措施
位于甘肅中部的會寧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北緯35°24′~36°26′、東經104°29′~105°31′),屬中溫帶半干旱氣候,海拔1 500~2 400 m,年均溫7.9 ℃,年平均降雨量332.6 mm,無霜期155 d,年蒸發量高達1 800 mm。全縣由南到北分為2個氣候區,華家嶺到縣城之間為半干旱區,縣城以北為干旱區。會寧水資源嚴重匱乏,全縣228萬畝耕地中,僅有不到26萬畝具有灌溉條件,剩余87%的耕地無法灌溉。長期生存于此的會寧人,不斷探索農作物抗旱栽培措施,積累了較豐富的旱作經驗。
會寧縣蘋果種植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關川河流域就開始種植花紅、楸子等綿蘋果。解放之后,人民公社時代,會寧建辦了一大批公社、大隊、生產隊果園林場,一度成為甘肅有名的蘋果生產基地。20世紀80年代農村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會寧蘋果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后隨著全國蘋果生產形勢和市場行情的變化,蘋果種植規模進行了適時適當調整,目前全縣蘋果面積穩定在5萬畝以上,種植面積較大的有郭城驛鎮、頭寨子鎮等鄉鎮,其中頭寨子鎮蘋果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蘋果產量4萬t,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
會寧海拔高,降雨少,空氣干燥,蘋果病蟲危害輕,用藥少,所產蘋果脆甜高樁,耐貯耐運,品質優良,頗具市場競爭優勢。
會寧蘋果平均畝產2 500 kg,生產中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據測算500 mm的降雨量才能保證蘋果正常生長結果,而會寧平均降雨量僅332.6 mm,自然降雨和蘋果生長結果水分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水分管理成為會寧蘋果生產中的重要任務。筆者根據長期以來的生產實踐,總結了會寧蘋果抗旱栽培技術措施。
1? ?應用抗旱砧木,提高植株抗旱能力
蘋果砧木種類繁多,不同砧木抗旱性差異較大。會寧蘋果生產中傳統應用的砧木主要有山定子、花紅、楸子、隴東海棠等,這些砧木在會寧土生土長,已充分適應了會寧干旱的氣候特點。根據栽培觀察,用它們作砧木繁殖的蘋果苗木抗寒、抗旱、適應性強,生長健壯,豐產性好。近年來,隨著外調苗木增多,八棱海棠、西府海棠、湖北海棠等砧木苗的應用量在增加。但從生長表現看,八棱海棠、西府海棠、湖北海棠作砧繁殖的蘋果苗木在抗旱性上略遜于山定子、花紅、楸子、隴東海棠等傳統砧木。
結合陜西等地的實踐結果,未來會寧可引進根系發達、抗逆性好(耐寒、耐旱、耐鹽堿、抗重茬),適宜在水資源匱乏、土質瘠薄地區發展的新型無融合生殖蘋果砧木青砧,進行無支架矮化生產試驗示范。
2? ?合理密植,控制土壤水分過度消耗
耗水量與葉面積呈正相關,葉面積越大,消耗的水分越多,而葉面積大小主要取決于栽植密度。在會寧地區,大部分蘋果園是按照3 m×5 m株行距標準栽植的,每畝栽植株數45株以下。近年來,提黃灌區和引洮灌區發展了少量2 m×4 m的密植園,每畝栽植83株。具體栽植密度,應根據立地條件和果園設施、栽培模式選擇調整。
3? ?增施農家肥,提高土壤蓄水保墑性能
近年來,會寧縣大力扶持肉羊、肉牛養殖,加快畜牧業發展步伐。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優質農家肥,會寧蘋果生產呈現畜多、肥多、果優的良好發展勢頭,蘋果園畝均農家肥施用量在1.5 t以上,這在全國果產區是少見的。大量農家肥的施用,有效補充了土壤有機質,改善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大大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墑能力。
4? ?土壤管理以清耕為主,減少土壤水分損失
水分短缺對蘋果生產影響較大,在嚴重缺水情況下,集中水分供給蘋果樹生長結果之需,是提高產量效益的主要途徑。果園生草是一舉多得的土壤管理措施,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干旱地區,尤其是不具備灌溉條件的果園生草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草與樹爭水,草的成活率低、保有率差等。結合生產實際,會寧蘋果園土壤管理以清耕為主,采用多次中耕的方法減少雜草生長對土壤水分的消耗,集中土壤水分用于蘋果生產。
5? ?覆蓋栽培,保墑抗旱
地面覆蓋可阻止水分蒸發散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是會寧蘋果抗旱栽培中應用最成功、投資最省、效果最好的技術措施。長期以來,形成了覆蓋物多樣化的栽培方式,主要有:
1)地面覆蓋砂石。這是會寧也是甘肅蘋果產區最獨特的栽培方式。在蘋果樹栽植后和生長過程中,在栽植行或整園土壤上覆蓋1層厚10 cm左右的砂石,可以很好地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抗旱效果明顯。同時,覆砂可以進一步增加地面的晝夜溫差,有利于果實中糖分的積累,提高果實品質。
甘肅蘋果生產中,主要有以蘭州為中心覆蓋黃河卵石大顆粒砂石的覆蓋模式、以莊浪、靜寧、秦安等地覆蓋細綿沙為主的覆沙模式,會寧的覆蓋模式介于蘭州和莊浪、靜寧、秦安之間,覆蓋的砂石以細綿沙和豆粒砂為主。雖然覆砂模式有區別,但覆砂效果是一樣的,都可以減輕干旱對蘋果樹生長的脅迫。
2)覆蓋地膜地布。隨著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地膜、地布等化工產品大量應用于農業生產,極大地改善了土壤水分供給狀況,有效提高了產能,使干旱地區農業生產效益大幅提高。地膜、地布在會寧蘋果生產中廣泛應用,已成為主要的抗旱保墑措施之一。
3)生物覆蓋。會寧是甘肅主要農業生產區,大田作物以玉米為主,每年會產生大量玉米秸稈。將玉米秸稈覆蓋在蘋果園中,既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又可補充土壤有機質,對提高蘋果產量、改善蘋果品質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農機的快速普及,特別是枝干粉碎器在蘋果生產中大量應用,木屑覆蓋成為會寧蘋果生產中新的覆蓋方式。在蘋果栽植行覆蓋1層8~10 cm厚的木屑,能夠有效阻止土壤水分蒸發損失,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土壤。
未來,在秸稈、枝條肥料化應用方面,可進一步研究、引進各地先進的技術經驗。
6? ?節水灌溉,抗旱提質性價比高
解放后,為改善會寧群眾的生存條件,政府持續推進“兩西”建設,注入大量資金完善水利設施,先后實施了引黃、引洮工程,將黃河水、洮河水引入會寧,解決當地水資源匱乏、農業發展后勁不足問題。引黃、引洮工程的實施,使得會寧生產生活用水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有條件的川區果園具備了灌溉條件,解決了干旱問題。會寧頭寨子鎮、郭城驛鎮等地蘋果園安裝滴灌設施1.8萬畝,為當地蘋果高效優質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7? ?合理控產,提高樹體抗旱能力
過量結果不但會大量消耗樹體營養,誘發大小年,不利于果實品質提高,同時還會大量消耗水分,加重干旱脅迫。根據會寧降雨情況,蘋果畝產控制在2 500 kg比較合適。在生產管理過程中,通過嚴格疏花疏果控制結果量,穩定樹勢,提高樹體抗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