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媚 曾銀軍 阿依努古麗·阿卜杜力木

摘? ?要? ?為篩選出防治溫室甜瓜白粉病藥劑品種,設置了325 g/L苯甲·嘧菌酯、5%乙唑醇、30%唑醚·乙嘧酚3種殺菌劑效果對比試驗,在甜瓜白粉病發生初期用藥防治,間隔7 d,連施2次。結果表明:30%唑醚·乙嘧酚效果最好,第2次施藥14 d后白粉病防效達90%以上,325 g/L苯甲·嘧菌酯和5%乙唑醇防治效果次之,分別為87.2%、79.2%。建議選用30%唑醚·乙嘧酚、325 g/L苯甲·嘧菌酯作為防控用藥,5%乙唑醇作為輪換藥劑。
關鍵詞? ?甜瓜白粉病;殺菌劑;田間防效
白粉病對露地、溫室及大棚黃瓜、西葫蘆、甜瓜等瓜類作物危害較大。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多從下部老葉開始發病。發病初期,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小粉斑,逐漸擴大,發病后期整個葉片布滿白粉,最后葉片呈黃褐色干枯。白粉病病原菌以閉囊殼及子囊孢子隨植物的殘株落葉遺留在棚室內土壤表層、墻面或寄主植物及殘株落葉上越冬,成為下茬作物的初侵染源,致使常年種植瓜類或其他茄果類作物白粉病周年循環,傳播發展。
近年來,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瓜類作物種植面積占溫室種植面積的30%左右。因白粉病在瓜類作物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因此,為解決吐魯番市高昌區設施甜瓜白粉病周年頻發且防治難度較大的問題,本試驗選用3種藥劑(殺菌劑)針對甜瓜白粉病開展田間試驗,比較各藥劑對白粉病的田間防效,以期篩選出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為高昌區防治甜瓜白粉病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325 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5%乙唑醇懸浮劑(江蘇七洲綠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唑醚·乙嘧酚懸浮劑(山東一覽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地點及供試作物? ?試驗地設在吐魯番市高昌區艾丁湖鎮闊西墩村設施農業種植基地溫室內進行。溫室面積3畝,土壤類型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耕作管理條件一般,甜瓜長勢均勻。
供試作物為早熟甜瓜“熱瓜蛋”(俗稱香瓜)。其特性為成熟后易落柄不易存貯,不適合長途運輸,且抗病性較差。
1.2.2? ?試驗設計? ?共設3個處理,處理1:325 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處理2:5%乙唑醇懸浮劑2 500倍液;處理3:30%唑醚·乙嘧酚懸浮劑? ?1 000倍液;噴清水為對照(CK)。
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12個小區,每小區1壟雙行作物,小區長10 m,面積15 m2,隨機區組排列。白粉病發病初期第1次施藥,7 d施藥1次,共施2次,時間分別為3月8日、3月15日。施藥前調查供試作物各處理小區白粉病發病級數,計算病情指數,使用18 L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施藥劑,對甜瓜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噴至葉片剛有藥液滴下即可。試驗期間未施用其他藥劑。
1.2.3? ?水肥管理? ?甜瓜2月10日定植,高壟栽培,壟上覆地膜,未鋪設滴灌帶,壟行距80 cm,寬60 cm,高30 cm。定植時三角形錯開雙行定植,株距40~45 cm,單枝吊蔓整枝管理,大水漫灌,灌水量達到溝深的2/3。試驗時供試甜瓜處于始花期(植株13~18片葉),3月3日開始零星發生白粉病。
1.2.4? ?調查與計算? ?調查方法:各處理小區供試甜瓜每株按上、中、下隨機選取瓜葉3片,每片葉按白粉病病斑占瓜葉面積百分率進行分級。病級:0級,無病斑;1級,病斑占整葉5%以下;3級,病斑占整葉6%~10%;5級,病斑占整葉11%~20%;7級,病斑占整葉21%~40%;9級,病斑占整葉40%以上。
計算公式及方法: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各級代表值)/調查總葉數×9]×100;
防治效果(%)=[1-(對照區藥前病指×處理區藥后病指)/對照區藥后病指×處理區藥前病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劑安全性? ?本試驗結束后,通過目測觀察,供試藥劑處理區的甜瓜均未出現斑點、葉片退綠、畸形、矮化等藥害現象,各小區甜瓜生長正常。表明本試驗設計的3個施藥處理均對哈密瓜植株安全。
2.2? ?田間防效? ?由表1可以看出,第1次施藥后7 d,處理2對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82.97%,處理1、處理3防效分別為63.8%、66.84%,防效較低;第2次施藥后7 d,處理1、處理3對白粉病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防效均在90%以上,處理2防效次之,為87.22%;第2次施藥后14 d,處理3防效依然在90%以上,處理1防效有所下降,為87.2%,處理2防效79.2%。由此得出,5%乙唑醇速效性較好,30%唑醚·乙嘧酚、325 g/L苯甲·嘧菌酯持效性較強。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施藥間隔7 d,連續施用2次,第2次施藥后7 d、14 d調查2次,30%唑醚·乙嘧酚防效最佳,325 g/L苯甲·嘧菌酯防效第2,5%乙唑醇防效次之。由此得出,甜瓜白粉病發病初期,用30%唑醚·乙嘧酚1 000倍液、325 g/L苯甲·嘧菌酯2 500倍液防治,防效較好,可作為防治甜瓜白粉病的藥劑推廣應用。
3.2? ?討論? ?與其他2個供試藥劑相比,5%乙唑醇藥效稍低,但對白粉病防控速效,根據本次試驗結果,可考慮作為防治甜瓜白粉病藥劑輪換使用,以減少作物產生抗藥性。
白粉病的流行和發生與設施溫室內小氣候因素密切相關,如:溫室內澆水過多、氮肥過量、濕度增高、溫室通風不及時、管理粗放簡單,植株抗病性降低,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傳播和快速蔓延。生產中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做好田間管理、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