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紅 趙良盼
摘要:隨著智慧化校園的建設與升級,高校已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加強數據治理、實現教育數據資源整合以及建立數據共享服務標準成為高校發展的重要需求。數據治理能夠提高數據的質量及其應用價值,同時可以彌補高校信息化建設中的不足,為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個性化服務,為管理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業務支持,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水平,推動智慧校園的發展[1]。通過分析數據采集、數據權責、數據安全、數據流通等方面的痛點,明確了數據治理面臨的困境和挑戰,提出了數據治理的清晰脈絡,包括強化數據安全、完善數據制度、激發業務系統活力等,以期推動學校數據治理進程。
關鍵詞:數據治理;智慧校園;數據價值;一表通平臺;數據安全;數據交換平臺
中圖分類號:TP3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4)10-0175-03
0 引言
數據被比喻為數字化時代的金礦。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簡稱《數據要素20 條》) ,強調了數據的重要性。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和《數據要素20條》的頒布,數據的價值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列為生產要素,視為基礎戰略資源和核心資產。同樣,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需要用各項數據進行衡量,因此數據已成為學校最為重要的資產之一。
1 數字時代的數據價值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一場新的技術變革正在顛覆傳統的工作方式。高校在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也在進一步提高對數據的重視,數據價值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數據在智慧化校園建設和校園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充分分析和發掘高校所掌握的數據并應用各種數字技術,不僅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同時還可以提高高校決策的質量,助力學校治理能力大幅度提升[2]。
第二,數據已經成為各高校提升軟硬實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完善的數據體系能夠天然為學校塑造數字教育新名片,也讓學校信息化擁有溫度,從而吸引更多優質生源。
2 數據治理的建設情況
目前,學校已對人事、教務和學工等多個應用系統的數據進行集成整合和治理,通過數據交換工具實現數據的及時流轉與共享。在學校的智慧校園項目建設中,數據治理占據核心地位。因此,構建共享數據中心,根據各業務系統對數據的需求進行目標性、周期性的數據清洗和檢查,保證業務系統數據一致性,進而改善數據中心的數據質量已成為數據治理中重要的一環[3]。
3 數據治理的建設內容
3.1 數據編碼標準規范
為加強學校信息化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質量控制,實現信息交換共享和應用集成,提高信息化條件下學校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基于國家的信息標準、學校業務系統實際運行情況及應用集成需要,網信中心特修訂校級《數據編碼標準規范》,以此來確保學校的信息標準被廣泛地使用和積極推廣[3]。
校級《數據編碼標準規范》(2022年修訂版)旨在使學校在信息采集、加工處理、數據交換等數字化過程中有統一的編碼規則和代碼,消除因對數據編碼規則和代碼不一致所造成的混亂現象,推動和促進數據的集成與共享。同時,相關部門將定期開展“一數一源”清查,以及通過公布數據清單、數據質量報告等形式反饋各單位數據資產和數據治理情況,積極協助各責任單位對數據進行有效管理,提升學校數據治理與數據服務水平。
3.2 校數據中心庫建設
學校的數據中心存儲庫變得更規范、更全面,包括共享數據、業務系統數據和歷史數據。學校于2021年開始,針對各業務系統數據已進行大規模的數據清洗,將目前業務系統和各職能部門常用信息分類,厘清共享數據,保存歷史數據。創建相關數據表,實現業務數據采集的數字化,實現基礎數據的共享,常用業務系統的數據已經在數據中心沉淀。通過信息采集、加工處理、數據交換等數字化過程,已統一編碼規則和代碼,進一步推動和促進數據的集成與共享,達到提升數據質量的目標。在數據中心庫的基礎上,生成的綜合數據查詢和數據挖掘工具,能夠為學校提供靈活、個性化的自定義查詢、統計分析和決策支持功能。數據中心與網上辦事大廳、人事、學工、教務、財務、資產、校證通等應用系統的數據交換中,已積累上億條人員、教學、科研和財務等方面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能夠消除“信息孤島”現象,是全校最全面、權威的數據庫[4]。
3.3 數據交換平臺建設
學校數據交換平臺是為實現各業務管理系統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換,提供全校各類信息的查詢和決策分析而建成的平臺。該平臺于2021年正式運行,各業務系統通過數據交換平臺與數據中心進行基礎數據交換,實現各業務系統數據之間的動態同步更新,有利于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實現高校可視化問題追蹤。與此同時,該平臺結合數據分類要求,對目前在用數據分組可大大減輕數據定時同步的壓力,有效錯峰使用數據[5]。
3.4 一表通平臺建設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讓廣大師生減少填表工作,網絡與信息化管理中心特別建設“一表通”系統。該系統包括“個人數據中心”“一表通填報”“一表通糾錯”等功能,將分散在各系統中的數據進行集成整合,在此基礎上生成相關部門需要填寫個人基本信息的表格,簡化表格填寫過程。該系統同時支持PC端和移動端的填報,解決師生重復填報數據的困擾。
2023年6月開始試運行,由于一表通系統已完成功能開發、系統調試等工作,具備試運行條件。畢業生可在政治面貌、證件照、銀行卡信息、聯系方式、家庭成員、學習經歷、獎項信息頁面完善學籍卡所需字段信息。經班主任審批通過并更新后,將同步到各業務系統。試運行期間,一表通平臺主要為畢業生辦理離校業務提供糾錯信息服務,并以此為契機促進本校數據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2023年9月系統進行升級維護后,成功解決用戶重復提交相同數據的問題,新增字段校驗功能、班主任查看班級學生信息功能,并優化了PC端和移動端頁面。同時在頁面自動校驗字段格式和優化審批流程,大大提高了數據的質量,提升了數據流轉的效率,減輕了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量。
3.5 數據報表建設
數據報表于2023年8月7日投入使用,結合數據中心,目前已創建20個數據報表。根據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需要,運用積木數據報表系統和帆軟數據報表對學校的關鍵數據進行統計,形成數據月報多角度展示學校的人事物情況。
4 數據治理面臨的挑戰
4.1 數據采集精準性低
從前面的數據治理建設歷程中可以看出,數據治理之所以困難重重,不僅是因為業務系統數量繁多,還因為數據生命周期中數據采集的不規范、不全面、不精準會加劇后期的清理工作。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現效果顯著的數據采集工具,即便是現在頻繁提到的一表通平臺(用于將分散在各系統中的數據進行集成整合,在此基礎上生成相關部門需要的各類信息,簡化表格填寫過程),也存在用戶重復提交相同數據、缺乏自動校驗字段格式、審批流程繁雜等問題,實際工作中發揮的效用十分有限。
4.2 數據權責難以明確
在清理各業務系統的數據期間,經常可以看到用戶各類信息存在于多個系統,一旦發生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將難以追根溯源,同時難以界定職能部門負責的數據類型和數據范圍。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施行,數據最小夠用原則、數據采集范圍等都是數據采集工作前需認真考量的前提。尤其是涉及個人敏感數據,需注意脫敏,甚至在面對用戶時,跨部門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4.3 數據安全風險多樣
數據處理包括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多個環節。因此,數據安全存在多種隱患。例如數據超范圍收集的違法風險、數據超授權加工的安全風險、數據流通無合法性基礎的違規風險[3]、數據出境不可控的多重安全風險、基于網絡安全出現的數據泄露等,無不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強化自身法律意識和職業素養。
4.4 數據流通機制不暢
伴隨著數據中心和數據交換平臺的完善,雖然已打破學校原有的數據孤島,但業務系統的升級換代和職能部門的人員更換仍然會造成數據流通的不及時、不完整等問題。促進數據流通,更傾向于規范數據治理流程化,將規定動作整理成冊,加強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的培訓常規化,以提升數據治理的個人素養。
5 數據治理的清晰脈絡
5.1 強化數據安全
強化數據安全,首先要結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網絡安全,以確保業務系統和數據庫的安全。其次,除了對現有數據進行分級分類以外,也要使用數據庫安全技術,包括但不限于數據庫漏洞掃描、數據庫加密、數據庫防火墻、數據脫敏、數據庫安全審計系統,以便對數據庫操作進行細粒度審計的合規性管理,對學校數據庫遭受到的風險行為進行實時告警,實現加強內外部數據庫網絡行為的監控與審計,確保提高數據資產安全[6]。同時加強數據定期備份、數據恢復,對于強化數據安全有著關鍵作用。再次,提升數據庫相關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職業素養也需同時進行,例如定期組織其參加專業知識培訓并獲取行業認可的證書。還要提高師生的信息化素養,防范自身信息泄露,定時組織校內師生參加信息系統相關操作培訓。
5.2 完善校級數據制度
數據制度主要是明確數據管理組織和數據管理崗位的權責、數據管理對象范圍、數據管理流程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現有常見的校級制度有信息化數據資源管理辦法、信息化隊伍建設管理辦法、數據編碼規范、數據備份與恢復制度等。而充分的校級數據制度可以消弭對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顧慮,調動數據供給層的積極性,同時獲得更廣泛的公眾支持,其中上述制度的完善尤為關鍵。
5.3 激發業務系統活力
數據流轉的動力歸根到底是來源于各業務系統和職能部門的實際需要。不流動的數據所創造的價值是十分有限的,而充滿活力的數據能給各職能部門、校級領導帶來更多決策支撐。激發業務系統活力,就要不斷完善和提升業務系統現有的功能、影響力,同時將清理好的數據回傳到各業務系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業務系統活力和數據治理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更好地激發業務系統活力,才能更加及時、有效地為數據中心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的數據。而優質的數據展示在各業務系統,既能減輕職能部門的工作壓力,也給師生提供便捷、有利于數據統計分析,更能體現出數據的價值。
6 結束語
本文從民辦高校數據治理痛點出發,針對數據采集精準性低、數據安全風險多樣等問題,探討了民辦高校數據治理能力清晰脈絡。提高數據治理能力是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總體趨勢,同時也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完善[7]。在數據治理的過程中,高校需要更多領導層和專業人員的支持,上下一心,強化資源整合與流轉,才能更好地推動校園信息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方興東,顧燁燁,陸舒怡.數據治理的基礎邏輯與理論前沿——數字時代的范式轉變與權力再平衡[J].未來傳播,2023,
[2] 周輝,孫牧原,我國的數據治理挑戰及其應對[J].信息安全研究,2023,9(7):612-617.
[3] 楊學利.基于智慧教育生態的學校數據治理探索與研究[J]. 遼寧高職學報,2023,25(6):1-4.
[4] 陸莉莉,楊美玲.高校信息共享問題的分析與探索[J].微型電腦應用,2009,25(1):56-58,75.
[5] 鄭志成.基于校園環境的共享通訊錄的設計與實現[D].南京:東南大學,2017.
[6] 戚建淮,彭華,唐敏,等.基于安全管理控制平臺的鐵路旅客隱私信息保護技術架構[J].通信技術,2019,52(3):711-717.
[7] 朱俊彥.智慧校園背景下高職院校數據治理能力提升路徑[J].航海教育研究,2023,40(2):105-109.
【通聯編輯: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