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 張翔



摘? 要:以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服飾博物館的近代江南地區弓鞋藏品為實物資料,研究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鞋面裝飾藝術元素,總結鞋面裝飾工藝的主要工藝蘇繡的刺繡技藝,分析鞋面裝飾的題材、紋樣寓意以及裝飾方法和配色,為后人研究傳統文化提供借鑒。近代江南地區弓鞋以刺繡為主,還結合了其他的裝飾技藝,如提花+刺繡、印花+刺繡的裝飾,刺繡方法主要有平繡和釘線繡,紋樣有吉祥文字和吉祥圖案兩大類。弓鞋上的裝飾紋樣布局大致有5種構圖形式,裝飾紋樣用色以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為主,體現一種弱對比、融洽統一的視覺感受。
關鍵詞:近代;弓鞋;鞋面;裝飾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國潮背景下近代蘇繡服飾品技藝在南通服裝品牌中的應用研究”(2022SJYB1795);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中原史前紋樣的數字活態化路徑研究”(232400410403);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黃河流域河南段傳統紋樣數字化建構與應用路徑研究”(2022BYS015)研究成果。
一、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鞋面裝飾技藝
筆者在研究近代江南地區服飾品裝飾藝術時將服飾品上的裝飾工藝分為邊飾、面飾和垂飾進行研究,邊飾即服飾品的邊緣裝飾,面飾即服飾品主體布面裝飾,垂飾即服飾品上懸垂的流蘇、珠串、編結等裝飾。江南主要以太湖為腹地,上海、南京作首尾,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為軀干,杭州、嘉興、湖州為節肢,旁及南通、揚州的一個地域總體,也即狹義上的江南地區。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晚清及民國期間的弓鞋。弓鞋也稱‘弓履、‘弓鞵,原本指彎底鞋,女性因纏足腳呈弓形,所以稱為弓鞋,后泛指纏足婦女所穿的小腳鞋子。近代江南地區的弓鞋上主要有邊緣裝飾和鞋面裝飾,本文以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服飾博物館的近代江南地區弓鞋藏品為實物資料,主要研究近代江南地區弓鞋上的布面裝飾。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鞋面裝飾技藝。近代江南地區的服飾品以刺繡為主要裝飾方法,繡種有平繡、點繡、戳紗繡、夾棉繡、釘金繡等。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服飾博物館館藏的48雙近代江南地區弓鞋有46雙運用了平繡,2雙用到了釘金繡。由此可見,平繡是近代江南地區弓鞋最常用的刺繡方法。
(一)平繡
平繡是蘇繡最主要的繡種,最能體現蘇繡“平、整、光、潔”的特色。另外,“平繡”針法比較容易實施,對繡地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可以廣泛應用。平繡是通過線條的平鋪排列表現面的繡法,包括齊針、搶針、套針、擻和針、施針等針法。平繡的針腳排列要整齊均勻,緊致細密,體現出一種有規律的美感[1]。
齊針也叫纏針,是刺繡的一種基礎針法,如圖1,根據刺繡時繡線排列方向不同可分為直纏、橫纏、斜纏。齊針起針落針都要在紋樣的外緣,線條排列整齊,不重疊,不露底,邊緣齊整。
搶針是運用齊針分層刺繡,后針銜接前針,—批一批地繡上去(如圖2)。“計批必勻,針亦必齊”[2]。用顏色相近的繡線分批,可表現出暈色效果。可分為正搶、反搶,正搶針是由外向內分批順序繡制,反搶針由內向外分批繡出,除第一批外都要加壓線。
套針也是分批次刺繡,后一批線條必須插入前一批線條的兩線之中,線條在套接時不露針腳.暈色過渡自然(如圖3)。套針有單套、雙套兩種基本針法。近代江南地區弓鞋鞋面裝飾上的刺繡紋樣以花卉為主,刺繡用的主要是單套的刺繡用針方法。套,指第一批繡線和第二批繡線像魚鱗似的層層覆蓋,又互相錯開。第一批用齊針從邊緣繡起,繡線之間留一根線的空隙,以容納第二批的針,第二批就在第一批中間下針;第三批接在第一批針尾0.3毫米左右的地方,并留下第四批下針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在第二批針尾0.3毫米左右的地方,然后依次類推。繡到第二批以后,要用參差不齊的針腳藏住針跡,使顏色過渡自然,繡至邊緣處用齊針,邊界留出水路。
擻和針也叫長短針或“羼針”,與散套相似,不同的是散套針線條重疊,針跡隱藏于線條中,擻和針線條平鋪并不重疊,針跡比較顯露。用擻和針刺繡時線條比較靈活,不受色彩層次限制,因而鑲色和順,適宜繡花鳥、人物、書法等。
(二)釘線繡
釘線繡,也叫“輯線繡”,用線、繩或絲帶盤成紋樣的輪廓,間隔3毫米左右以另一根線用短針垂直固定(如圖4)。如果以金線盤繡,也叫釘金繡。釘線繡可以局部運用強調輪廓,也可以大面積運用,呈現出一種具有肌理感的紋樣。固定線一般采用同色線,固定線暴露在表面的稱為“明釘”,固定線穿透繡線藏于繡線中的稱為“暗釘”。
(三)提花+刺繡、印花+刺繡的裝飾技藝
在進行館藏弓鞋刺繡方法統計的過程中,作者發現很多的弓鞋藏品雖然是以刺繡為主要的面飾方法,但是刺繡不是最為單一的裝飾方法,還結合了其他的裝飾方法。例如,弓鞋中有的鞋面用印花布底和提花布底,鞋面刺繡有的是沿著印花或繡花的花紋刺繡,強調該紋樣,有的是刺繡花紋與印花或提花的花紋紋樣互為補充。這種印花/提花與刺繡裝飾的組合裝飾手法的結合,使裝飾紋樣更具有層次感,增加了服飾品豐富的視覺效果。
二、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鞋面裝飾紋樣
(一)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鞋面裝飾紋樣題材
近代弓鞋刺繡紋樣豐富,飽含寓意,使弓鞋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普通穿著用品,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文化含義。蘇繡服飾品的刺繡紋樣大致分為文字和圖形兩大類別,文字有“壽”“勤”“長生不老”等吉祥文字,圖形有梅、蘭、竹、菊、牡丹、蓮花等花卉為主的一些吉祥圖案,如“蝶戀花”(蝴蝶、花卉)、“同心之言”(蘭花)、“福壽雙全”(佛手、桃)、“蟠桃獻壽”(桃)、“一品清廉”(一支蓮花)、“國色天香”(牡丹)、“三多”(佛手、桃、石榴)、“九重春色”(碧桃花)、“連生貴子”(蓮花、桂花、笙)、“雙碟迎春”(兩只蝴蝶、花卉)、“吉祥如意”(如意狀祥云)、“雙福”(兩只佛手)、“高升一品”(飛翔在云間的仙鶴)、“比翼雙飛”(兩只蝴蝶)、“長壽多子”(石榴、桃子)、“竹報平安”(竹子)、“蘭桂齊芳”(蘭花、桂花)、“富貴壽考”(菊花、牡丹)等。
(二)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裝飾紋樣的寓意
刺繡者通過刺繡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含蓄的、內斂的,勞動人民通過對吉祥紋樣的選擇,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近代江南地區服飾品上的吉祥紋樣以“諧音”“象形”“象征”等方式含蓄地表達真實的含義,例如在“雙福”紋樣中佛手的“佛”與“福”諧音,桃子則象征長壽,石榴象征多子多孫等。刺繡者還通過這種隱喻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蝶戀花”“魚穿蓮”表達了對愛情的向往或是對情人的思戀;“子孫萬代”“多子多福”“因何得偶”“連生貴子”是求子心切或是對新人的美好祝愿;“福壽雙全”“蟠桃獻壽”“雙福”是對老人孝敬之情的體現。民間雙關語的手法,或諧音,或寓意[3],這種婉轉表達情感的方式也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會所受到的儒家禮教的禁錮。
三、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鞋面裝飾紋樣的構圖
根據對江蘇工院服飾博物館弓鞋藏品的刺繡紋樣布局進行統計分析,把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刺繡紋樣布局分為5種構圖形式。
(一)兩側分散對稱構圖
第一種是在鞋幫兩邊中前方各刺繡一支小花(如圖5),但兩花又保持距離,這種布局主要用于中縫式鞋幫,這種紋樣的布局形式含蓄、內斂。中國傳統的鞋履遵循左右對稱的形式,崇尚成雙成對的構圖[4]。有些弓鞋上的兩側的小花不完全相同,有的一邊是花一邊是果實,有的一邊是花苞一邊是盛開的花,這種的紋樣設置給人一種時間與季節上的延續感,很有趣味性,既遵循了平衡的審美又不會過于呆板。
(二)“喜相逢”式構圖
第二種也是運用于中縫式鞋幫弓鞋的刺繡紋樣布局,在鞋頭中縫兩邊各刺繡一支花,花頭在鞋頭處互相旋轉,然后再沿著花型向后跟處布滿一圈花紋,可以是散點布局,也可以是波紋式的紋樣。喜相逢是一種帶有愛情符號的中國傳統吉祥紋樣,象征著兩個生命在旋轉中追逐與融合,充滿動感寓意和諧美滿。
(三)中心焦點式對稱構圖
第三種紋樣布局形式是以鞋頭為中心,花型的中心部分設置在鞋頭的中間,枝葉等沿鞋幫向后延伸,漸漸弱化(如圖6)。這種紋樣的布局形式適用于一片式鞋幫的弓鞋,紋樣的量感體現在鞋頭部分,主次分明,制造了視覺焦點。
(四)二方連續構圖
第四種是折枝花或團花圍繞鞋幫一圈的紋樣布局形式,主要運用于高筒弓鞋的鞋筒處的刺繡紋樣布局(如圖7)。淺口弓鞋的裝飾重點一般在鞋頭或鞋幫兩側,高幫弓鞋的高筒處面積較大,于是成為裝飾的重點部位。
(五)適合紋樣式構圖
第五種也是高筒弓鞋的刺繡紋樣布局形式,有些高筒弓鞋的前中部位有一塊半圓形的結構,刺繡紋樣便以適合高筒弓鞋前面這塊半圓形的結構片的造型布局在裁片上。
四、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鞋面裝飾色彩和材料
對江蘇工院服飾博物館館藏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刺繡用色以及刺繡色彩的配色關系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由表格可以看出,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刺繡用色主要有粉紅色、淺綠色、淺藍色、米黃色等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不同明度與純度的色彩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這種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給人以輕盈、溫和、安靜、祥和的心理感受,這正是順應了江南人民溫順、柔軟、沉靜的性格特征。雖然在刺繡配色中對比色配色占比較多,但是粉紅色與淺綠色以及米黃色與淺藍色這種降低純度的色彩對比關系是一種弱對比,給人帶來融洽統一的視覺感受。
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鞋面裝飾材料包括繡線和鞋面布料兩類。蘇繡服飾品的繡面材料以絲織物為主,少量的棉織物為輔。用作繡面的絲織物又以光面的綢、緞最多,另有帶暗紋的織錦緞。蘇繡用的刺繡材料有絲線、釘金用的金銀線以及各種珠片。刺繡用的絲質繡線一根線由兩股并成,所以俗稱“兩絨”,一絨就是一根線的一半,一根線的十六分之一稱“一絲”,根據所要表現的繡面效果來決定劈絲的細致程度[5]。
五、結語
通過對江蘇工院服飾博物館館藏近代江南地區弓鞋進行實物分析發現:近代江南地區弓鞋鞋面裝飾以刺繡為主要裝飾方法,但是刺繡不是最為單一的裝飾方法,還結合了其他的裝飾技藝,如提花+刺繡、印花+刺繡的裝飾,這種印花/提花與刺繡裝飾的組合裝飾手法的結合,使裝飾紋樣更具有層次感,增加了蘇繡服飾品豐富的視覺效果。近代江南地區弓鞋的刺繡主要以“平、整、光、潔”的平繡為主,刺繡紋樣大致分為文字和圖形兩大類別,文字有“壽”“勤”“長生不老”等吉祥文字,圖形有梅蘭竹菊牡丹蓮花等花卉為主的一些吉祥圖案,通過對吉祥紋樣的選擇,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對親朋好友的祝福。勞動人民順應不同造型和結構的弓鞋進行不同的構圖設計,弓鞋上的紋樣布局有兩側分散對稱構圖、“喜相逢”式構圖、中心焦點式對稱構圖、二方連續構圖、適合紋樣式構圖等5種構圖形式。弓鞋上的刺繡用色以粉紅色、淺綠色、淺藍色等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為主,體現一種弱對比的配色,給人帶來融洽統一的視覺感受。
參考文獻:
[1]孫佩蘭,張美芳,沈國慶.蘇繡針法與技術[M].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20.
[2]沈壽,口述.張謇,筆錄整理.雪宦繡譜[M].南通:南通翰墨林書局刊印,1919.
[3]孫佩蘭.吳地蘇繡[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34.
[4]金韻.淺談弓鞋繡履的裝飾特色與審美情趣[J].文物世界,2008(5):74-76 .
[5]張蕾.中國刺繡[M].廈門:福建美術出版社,2007:48.
作者簡介:魏紅,碩士,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服飾文化研究。
通訊作者:張翔,博士,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飾設計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