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遠
摘 要 水稻是安徽省六安市石板沖鄉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當地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確保水稻生產安全意義重大。栽培技術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品質,傳統栽培技術模式下,水稻產量和品質并不理想,影響種植效益及糧食安全穩定。為推廣應用水稻優質栽培技術,以石板沖鄉為例,從育秧技術、移栽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方面,著重對水稻優質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展開深入探討。
關鍵詞 水稻;優質;栽培;關鍵技術;安徽省六安市石板沖鄉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13
石板沖鄉地處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西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年平均216 d,年平均降水量1 134.6 mm。獨特的氣候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這極大地推動了石板沖鄉水稻產業的發展。據統計,目前石板沖鄉水稻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490.33 hm2左右,水稻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水稻種植時,其產量、品質與栽培技術密切相關,若栽培技術滯后或應用不規范,將直接影響水稻成活率及后期產量、品質,因此推廣應用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水稻育秧技術
1.1 床土準備
目前,石板沖鄉水稻栽培時以育秧移栽法為主。育秧前做好苗床和床土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要科學選擇育苗床,將育苗床選址在無污染、排灌方便的位置。床土要富含有機質、無雜草種子,優先選擇水田土育苗,將土壤經過晾曬、粉碎、過篩、培肥處理后制成營養土進行育苗。營養土要準備充足,一般每667 m2準備營養土100 kg左右即可。床土準備步驟如下:取足夠的水田土充分晾曬,使其含水率降低至10%,土壤晾曬后粉碎過篩,顆粒直徑要求在2.5 mm左右,然后每100 kg土添加45%三元素復合肥2.5 kg和壯秧劑1 kg,將肥、藥、土充分攪拌均勻備用[1]。
1.2 品種選擇
品種是決定水稻產量和品質的一項重要因素,因此在水稻育秧前務必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優質水稻栽培對水稻品種有更高的要求,稻農應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當地氣候條件、土壤墑情及歷年種植經驗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學選種,優先選用早熟、抗病抗蟲、抗倒伏、適宜機收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以石板沖鄉為例,當前常種中粒稻品種有徽兩優918、喜兩優豐絲苗,中粳稻品種有寧香粳9號、武育糯4819,再生稻品種有全兩優一號等。
1.3 種子處理
1)在晴天均勻攤鋪晾曬稻種48 h,讓每一粒稻種接受光照,降低含水量,激發活性,并殺滅表皮致病菌。2)篩選稻種,采用風選法或鹽水選種法剔除其中的劣質稻種,留下優質飽滿的稻種備用育苗。3)使用藥劑浸種,這是防病防蟲的重要工作。推薦使用10%浸種靈2 mL+25%咪鮮胺2 mL+水10 kg,將其混合后拌勻,可浸泡稻種6 kg。浸泡后的稻種稍晾干后再進行播種育苗作業[2]。
1.4 播種育秧
播種育秧時,為保證成活率,應當掌握播種育秧要點。1)合理控制播種育秧時間,結合當地氣候等因素合理調控播種育秧時間。石板沖鄉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種育秧,栽插秧齡為3周。2)明確秧板規格,畦面寬度以1.3 m為宜,設置排水溝,板面要求實、平、光、直。3)做好床土消毒工作,床土消毒時可使用65%敵克松和水配制成1∶1 000的藥液,然后均勻噴施在床土上即可。4)秧盤橫排2列,盤和盤之間要排放密接,盤底要緊貼板面,營養土厚度以2.0 cm為宜。播種育秧時每盤播干籽70.0 g左右,種子要求播種均勻,深淺一致,然后覆土0.4 cm,可將稻種蓋住即可。接著在畦溝內灌滿水,控制好水位,不可漫過畦面,保持土壤濕潤即可。5)覆蓋棚膜保溫保濕,促進稻種發芽,盡快出齊苗。
1.5 秧田管理
水稻播種后,應當做好秧苗管理工作。播后秧苗出土2 cm時,在傍晚時間段揭膜煉苗,同時灌水1次,讓育秧盤中的土壤保持濕潤。要合理控制育秧期溫度,不可高于35 ℃,若發現溫度過高,要及時通風降溫,避免出現高溫燒苗的現象。秧苗1葉1心期,要及時追施斷奶肥1次,建議每667 m2秧盤追施尿素水溶液5 kg。秧苗2葉1心期、4葉1心期,需要每667 m2秧盤噴施旱育壯秧靈500 g。秧苗移栽前3 d,追施送嫁肥1次,建議每667 m2秧盤追施尿素水溶液4 kg。此外,育秧期要認真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重點防控秧苗立枯病及僵苗。立枯病防治時建議在秧苗揭膜后噴施甲霜·福美雙1次;針對僵尸苗,建議每667 m2用硫酸鋅1.0 kg、硫酸銅0.5 kg、鉀肥2.5 kg混施。移栽前2~3 d,噴施殺蟲滅蟲劑,堅持帶藥插秧,可有效降低病蟲害對秧苗的影響,提高秧苗的移栽成活率。
2 水稻移栽技術
2.1 大田準備
水稻移栽前,應當做好大田準備工作。冬閑田需要提前2~3 d整田施足基肥;麥茬田需要在收獲小麥后當天及時翻犁施足基肥并旋耙沉實,間隔2~3 d后再移栽。大田耕整時,應當遵循犁深、耙細、耙平的原則,耙平后的大田灌水保持淺水層沉淀7 d左右再插秧。整地時應當做好秸稈粉碎還田工作,將秸稈深翻入土。大田沉淀不好的情況下禁止插秧,避免影響成活率及產量。大田施肥建議配合秋季或春季整地施加,基肥應當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2 000 kg、全部磷肥、55%鉀肥、45%氮肥,肥料要施入耕層10 cm以下。此外,插秧前7 d要做好封閉除草工作,合理應用除草劑,如環丙嘧磺隆、滅草松、莎稗磷乳油、阿羅津等,均可獲得良好的封閉除草效果。噴施除草劑時將水位維持在4 cm左右,保水7 d,水下滲后再進行插秧作業。
2.2 插秧時間
要合理控制水稻插秧時間,做到搶抓農時,適時早插秧,以在秧苗秧齡達到3~4周齡、長出3片葉、高度達到12 cm時插秧最為適宜。石板沖鄉一般在5月中下旬溫度穩定在12~15 ℃時進行集中插秧作業。適期早插秧可將秧苗的營養生長期延長,更加有利于達到壯稈、增產的目標。
2.3 合理密植
插秧時要做到合理密植,根據插秧方式及土壤肥力等因素靈活調控插秧密度。遵循土壤肥力高或苗壯則適當稀,肥力低或苗弱則適當密的原則和要求進行插秧作業,確保密度適宜。采用人工插秧法時,插秧規格為30 cm×13 cm,每穴插秧3株。采用機械插秧法時,插秧規格為30 cm×14 cm,每穴插秧4株。667 m2基本苗數量控制在1.85萬穴左右為宜。
2.4 插秧標準
插秧時要求淺水層插秧,以1.5 cm為宜,插秧時應當遵循淺、齊、直、勻的原則。淺插秧時深度為2 cm,保持良好的通氣性,促進秧苗扎根返青生長。插秧深度不可超過3 cm,否則會導致分蘗節位上移,增加無效分蘗數量,降低穗數和產量;插秧深度也不可太淺,避免出現散苗、倒苗、漂苗等現象。插秧時行要直,穴距要規整,確保秧苗深淺一致。禁止插隔夜秧,否則會延遲返青和分蘗;禁止插6月秧,會延長生育期,不利于保證產量。
2.5 水漿管理
水漿管理是水稻插秧后的一項重要管理工作,稻農要充分結合水稻需水規律及長勢等因素靈活管理水漿,避免過干或過濕,確保水稻良好生長。1)秧苗移栽后應當及時澆護苗水,起到提高地溫的作用,加快秧苗扎根生長和返青。秧苗移栽時根系會受到一定的損傷,移栽后對水分非常敏感,這時候如果缺水,不利于秧苗返青生長,嚴重的會導致秧苗死亡。但若富水,則不利于秧苗分蘗。因此,控制好水深非常關鍵,以不超過心葉為宜。2)秧苗返青之后可適當降低水位,保持4.0 cm淺水層,加快水稻生長發育。水稻長出6片葉后,實行間歇性灌溉,每次灌水4.0 cm,讓其自然落干之后再繼續灌水4.0 cm,水未干時禁止澆水。通過實行間歇性灌溉,有助于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促進水稻根系下扎,培育壯根壯稈。始穗直至全田齊穗要保持淺水2.5 cm,齊穗之后采用間隙灌水后曬田的方式,獲取高產。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生長中后期不可太早斷水,否則會出現早衰的現象。
2.6 科學施肥
肥料是水稻生長的必需品,缺肥會影響水稻的生長發育及產量,施肥過多則會導致浪費,因此要做到科學施肥,結合水稻需肥規律及長勢科學控制施肥量及施肥時間,滿足水稻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促進水稻高產穩產目標的實現。在施加充足基肥的基礎之上,移栽插秧后7 d每667 m2施尿素6~7 kg,施肥后保持淺水層4 cm;移栽后2周再每667 m2追施尿素7~8 kg;移栽后3周結合苗情每667 m2追施尿素4 kg;拔節期每667 m2施60%氯化鉀13~14 kg作壯稈肥;烤田復水后每667 m2施尿素7~8 kg,要結合苗情合理控制施肥量,長勢好的要少施,長勢差的要多施,以增加穗數,獲取更高的產量[3]。
3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防治原則
病蟲害的發生會對水稻生長及稻米產量、品質產生極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絕產絕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意義重大。石板沖鄉農業部門要做好水稻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了解稻區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特點、原因,明確病蟲害發生類型,指導稻農正確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水平。要樹立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理念,以防為主,以治為補,實現對水稻病蟲害的有效防治,降低病蟲害對水稻生長的影響,保障水稻產量及品質。
3.2 農業措施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優先選用高抗病性水稻品種,并做好晾曬、篩選、浸種消毒等種子處理工作,防范病蟲害的發生;加強育秧管理,培育壯秧;移栽插秧前要做好澆水、追肥、施藥等工作,提高插秧成活率;插秧時要合理控制插秧時間、密度,不可太過擁擠,保證稻田良好的通透性和采光條件;提高大田管理意識,重點做好水漿管理、肥料管理等工作,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提高水稻抗病性。
3.3 生物措施
1)推廣應用以菌治病技術和以菌治蟲技術,如使用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對水稻稻曲病、螟蟲等均可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2)推廣應用生物藥劑,如阿維菌素、苦參堿、農用鏈霉素等,在防治水稻病蟲害的同時,不會造成農藥污染及殘留等問題。3)重視對天敵的保護和利用,如蜘蛛、青蛙、赤眼蜂、食蚜蠅、綠盲蝽等,發揮其控害作用,降低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害蟲對水稻造成的危害。4)推廣稻鴨共育控蟲技術,在水稻插秧后2周每667 m2稻田放養雛鴨12只,持續放鴨2個月,對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多種害蟲均可起到顯著的防治作用[4]。
3.4 物理措施
1)推廣性信息素殺蟲方法,將性誘劑放置于稻田內,對螟蟲可起到顯著的防治作用。2)推廣殺蟲燈殺蟲技術,在稻田內懸掛頻振式殺蟲燈、太陽能殺蟲燈,可引誘二化螟及稻飛虱并將其誘殺,減少稻田害蟲數量。
3.5 化學措施
結合病蟲害類型選擇針對性藥物,并嚴格控制用藥量,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杜絕藥物殘留。例如,針對稻瘟病,建議噴施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防治紋枯病,建議噴施20%紋枯凈水溶性粉劑;防治稻縱卷葉螟,建議噴施15%茚蟲威懸浮劑;防治稻飛虱,建議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上述藥物均每間隔7 d使用1次,連用2~3次[5]。
4 結語
石板沖鄉水稻栽培面積廣泛。新時期,為實現水稻產業提質增效的目標,石板沖鄉農業部門應當提高水稻栽培技術創新意識,積極推廣應用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掌握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提高水稻產量、質量及效益,推動石板沖鄉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的同時,提高農戶經濟收益,帶動農戶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娜,李璐.山東濟寧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6):62-63.
[2] 蘭田銀.優質水稻品比試驗及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種子科技,2023,41(17):30-32.
[3] 朱絲路.水稻高產高效優質栽培技術研究[J].黑龍江糧食,2023(7):64-66.
[4] 劉其娟.綠色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6):39-40.
[5] 蔡治平.儀隴縣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23,41(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