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麗 王文軍 陳世睿
摘 要 桉樹作為優良的短周期工業原料林樹種,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經濟效益高等特點,在廣西得到了廣泛種植和應用。為進一步提高桉樹種植效益,實現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廣西國有雅長林場為例,簡單介紹了廣西國有雅長林場的基本情況及其桉樹經營現狀,著重研究了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兩種桉樹高產種植模式。
關鍵詞 桉樹;種植;植苗更新;萌芽更新;廣西國有雅長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19
廣西國有雅長林場(以下簡稱雅長林場)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之一,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造林與營林經驗。近年來,為了實現桉樹林分快速更新和持續產出,雅長林場分別采用了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兩種主要造林模式,大力發展桉樹種植業。植苗更新模式注重科學合理的整地作業、精準施肥、精選優質種苗及精細化撫育管理,以保證新植桉樹能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生長狀態和產量目標。萌芽更新模式則利用桉樹強大的萌蘗能力,通過合理調控殘留樹樁與根莖萌發的新株,輔以適當的林地清理和追肥管理措施,有效降低造林成本并促進了林木再生。結合雅長林場的實際情況,對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這兩種桉樹高產種植模式進行探討,希望能為其他地區的桉樹人工林經營提供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策略。
1 雅長林場概述
1.1 林場基本情況
雅長林場始建于1954年8月,位于廣西西北部、百色市境內,林區地跨百色市樂業、田林兩縣5個鄉鎮,是集資源保護、森林培育、林木采伐、加工利用等多種經營于一體的大型國有林場,同時是廣西直屬林業事業單位中面積最大的公益型國有林場[1-2]。2023年,雅長林場本部經營面積為48 636.76 hm2。其中,公益林面積30 040.03 hm2,占總面積的61.76%;生產生活用地面積4 722.46 hm2,占總面積的9.71%;天然商品林面積3 628.84 hm2,占總面積的7.46%;人工商品林面積2 993.34 hm2,占總面積的6.15%;群眾占地面積2 455.49 hm2,占總面積的5.05%;非林地面積2 091.08 hm2,占總面積的4.30%;項目用地面積2 084.22 hm2,占總面積的4.29%;其他用地面積621.30 hm2,占總面積的1.28%。
1.2 桉樹經營現狀
桉樹是雅長林場主要經營的人工商品林樹種之一,場內桉樹純林面積達283.47 hm2,占人工商品林面積的9.47%。其中,雅庭分場42.65 hm2,占人工商品林面積的1.42%;東明分場62.30 hm2,占人工商品林面積的2.08%;益來分場4.95 hm2,占人工商品林面積的0.17%;雅長分場15.95 hm2,占人工商品林面積的0.53%;那成分場27.15 hm2,占人工商品林面積的0.91%;果麻分場130.47 hm2,占人工商品林面積的4.36%。按桉樹商品林的齡組進行劃分,雅長林場桉樹幼齡林面積9.52 hm2,中齡林面積48.73 hm2,近熟林面積24.08 hm2,成熟林面積171.26 hm2,過熟林面積29.88 hm2。
2 桉樹植苗更新種植模式
2.1 林地清理
雅長林場在桉樹植苗更新種植模式中,對林地采取了嚴格規范的管理措施。徹底清除林地內藤類、雜草、灌木,伐根至20 cm以下。科學設置防火帶(寬度15 m以上或視地形靈活調整),并盡可能地在山脊中兩邊開,形成“龜背”形,確保帶內無任何可燃物。采伐物曬干后,經防火辦驗收合格,按照規定進行煉山處理,有效殺滅病蟲害源和提高土壤肥力。對于未燒凈的灌木、樹枝等,將其移至1.5 m寬的幼林撫育帶外,以免影響新植桉樹生長與后期撫育工作。
2.2 伐根催腐
在桉樹采伐跡地進行植苗更新時,必須進行伐根催腐,以促進原有林伐根快速腐爛,為新植樹苗提供養分和生長空間。雅長林場主要將30%草甘膦除草劑兌水制成桉樹伐根催腐藥液,藥水比例為1∶2,每667 m2使用30%草甘膦除草劑水劑1.25 kg。新伐無萌芽伐根直接涂藥,已萌芽伐根則需剝離萌芽并劈裂皮部后再涂抹藥液,以涂滿整個伐根為度[3]。理想情況下,催腐工序應與采伐同步進行,避免因時間延誤導致新生萌蘗過度生長。施藥兩個月后進行驗收,若伐根處未出現新的萌芽則視為合格,說明伐根催腐處理有效,為下一步植苗更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2.3 整地挖坎
規范化的整地挖坎工序,能夠有效提升桉樹人工林的造林質量,降低幼苗死亡率。雅長林場一般在煉山后立即進行整地作業,在造林區域內,沿等高線設置植樹行,并在行間挖設明坑,按照標準要求,坑底規格為40 cm×30 cm,深度為30 cm,株行距為2 m×3 m。如果遇到大樹樁或石頭無法正常挖坑時,可以適當向左、右偏離[4]。在挖坑過程中,注意區分表土(富含有機質和微生物)和心土(結構較緊密,養分含量相對較低),將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或兩側,待回填時首先覆蓋在苗木根部附近。
2.4 施基肥、回坑
施基肥前,新挖好的明坑通常需要經過30 d左右的自然風化過程,以進一步改善土壤結構和增強肥料的吸收效果。雅長林場通常將有機肥作桉樹基肥,施肥量為500 g·坑-1。施放基肥時,全部用量器量取,確保施肥足量、均勻。先將有機肥均勻撒于坑底,然后取坑上方半徑70 cm范圍內的表土進行回填,注意打碎泥團至直徑不超過3 cm,并剔除其中的樹根、草蔸和石塊,嚴禁回填心土和植物殘體。同時,回填時遵循“外高內低”的原則,以坑面中心為準,高出水平地面3~5 cm,狀似淺盤。
2.5 苗木選擇
雅長林場在進行桉樹造林時,使用品質優良、遺傳性能穩定的桉樹苗木,確保其具有良好的生長潛力。雅長林場常用桉樹品種(系)有尾巨桉DH32-22、DH32-26、DH32-28、廣林9號等。使用無性系組培苗進行造林,要求苗木達到半木質化階段,頂芽飽滿,根系發達,苗高超過25 cm,地徑0.2 cm以上,以提高造林后的桉樹成活率和初期生長速度。出圃前的苗木必須經過嚴格的分級、殺蟲滅菌、消毒和檢疫過程,確保無病蟲害方可進入造林地。在苗木調運過程中,采用苗框裝載以減少運輸損傷,保護苗木根系完整。
2.6 定植及補植
雅長林場在桉樹定植及補植過程中,嚴格遵循操作規程和管理要求。選擇在春季土壤濕潤的適宜時機進行造林,且在定植前用規定農藥對苗木進行浸根處理,以防蟲(病)。例如,可用多菌靈、辛硫磷按1∶1的體積比混勻并兌水配制成1 000倍液浸泡苗杯,能有效預防青枯病、焦枯病、白蟻等多種桉樹苗期病蟲害。定植時,按照苗木營養杯高度和苗木冠幅大小挖定植坑,輕輕擺放苗木于坑邊緣,將苗木扶正后回填濕土并壓實至略高于原營養杯面2~3 cm,最后覆蓋一層松土以形成利于保水的碟形坑面。為確保造林效果,造林后10 d內必須檢查桉樹成活率并采用健壯苗木進行多次補植。一般情況下,補植工作需在造林后30 d內完成,年度驗收標準以保存率≥95%視為合格。
2.7 撫育管理
2.7.1 擴坑
擴坑作業是桉樹幼林撫育管理中的關鍵環節。施工條件為定植后雜草、灌木高度20~30 cm、覆蓋率為40%時開始進行,并在雜草生長至50 cm前完成。擴坑操作以幼樹為中心,要求坑深至少17 cm、半徑超過55 cm,由內向外漸深,確保桉樹根系有充足的生長空間。
2.7.2 除草
雅長林場桉樹除草方式主要有3種:除草劑除草、帶狀鏟草、全山砍草。1)除草劑除草。要求在定植之前噴灑除草劑,避免對已定植苗木造成影響。當煉山或砍雜后的林地雜草灌木高30~40 cm且覆蓋率在50%以上時進行施藥,但若雜草高度超過60 cm,則不宜采用除草劑。可使用30%草甘膦水劑除草,200~250 mL除草劑兌水15 kg,每667 m2除草劑用量為0.8~1.0 kg,可根據雜草生長情況適度增減用量。2)帶狀鏟草。桉樹造林當年,當雜草灌木高50 cm以上并影響幼林生長時進行鏟草作業。具體技術操作為設定1.5 m的帶狀區域,其中種植行上方0.7 m、下方0.8 m,帶內雜草全部鏟凈,帶外雜草灌木則砍至20 cm以下。3)全山砍草。2年生及以上桉樹林,在雜草灌木高50 cm以上且影響幼林生長時實施全山砍草,需在雜草灌木長至100 cm前完成砍草工作,將雜草灌木砍至20 cm以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林業機械作業。
2.7.3 追肥
雅長林場桉樹植苗林追肥工作分4次進行,均安排在每年的上半年完成,以確保桉樹在一個輪伐期內得到充足的營養補充。第1次追肥在造林后30 d進行,距幼苗30~40 cm處,挖長30 cm、寬20 cm、深15 cm的縱溝施肥,每株施用500 g桉樹專用肥,施肥后回滿土并適當踩緊,防止肥料流失。隨后的第2~4次追肥,則分別在第2、3、4年上半年實施,每次仍按照每株500 g桉樹專用肥的標準施肥,在兩株桉樹中間或每株桉樹正下方50~70 cm處挖長30 cm、寬20 cm、深15 cm的條形橫溝施肥,但每次施肥位置不重合。
3 桉樹萌芽更新種植模式
3.1 更新條件
在雅長林場的桉樹種植體系中,萌芽更新是一種高效利用資源和提高森林生產力的種植模式,該模式主要適用于滿足以下特定條件的前茬林分。1)優良種源基礎。前茬林木需為經過優選培育的雜交優良無性系品種,這些品種具有遺傳性能良好、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等特點,確保了萌發新苗的質量。2)高產標準。要求前茬林分667 m2年生長量在1.3 m3以上,這意味著前一茬桉樹林已展現出優秀的生長能力和經濟效益,能夠提供足夠的生物量用于自然更新或通過人為干預促進萌芽生長。3)根系資源豐富。667 m2有效伐根的數量需在73個以上,并且分布均勻,有利于快速恢復林分密度并形成新的林層結構。
3.2 砍荒扒帶
桉樹萌芽林不允許煉山,而是在采伐后立即進行扒帶作業,遵循當年采伐、當年還林原則,每個伐區完成約20 hm2采伐即可開始扒帶。采伐后30 d內完成1.5 m寬(樹行上方0.7 m、下方0.8 m)的扒帶區,確保帶內雜草、灌木徹底清除,帶外植被修剪至20 cm以下,并將雜物移至帶外,以利于幼苗生長和撫育追肥工作。
3.3 除萌與定株
除萌與定株是桉樹萌芽更新的兩個關鍵管理環節,其操作要點如下。1)除萌。在萌芽條約1 m高時進行首次除萌,每個伐根選留2株優質對稱萌芽,非保留株半折處理,確保每667 m2保留125~165株。2)定株。待萌芽條長1.5 m左右時,執行定株操作,遵循優勝劣汰和均勻分布原則剔除不良萌芽,結合撫育工作并避開臺風季節施工。通過隔一株留一雙株的方式,確保每667 m2有效保留90~135株,且每伐樁上限為2株,以達到優化林分結構、提升產量的目標。
3.4 合理追肥
雅長林場桉樹萌芽林追肥管理分4次進行。首次追肥在第1次除萌后實施,每株施用0.5 kg桉樹專用肥于兩植株間規格為30 cm×20 cm×15 cm的施肥溝內,將挖掘出的土進行均勻回填并踩實,防止肥料揮發。第2~3次追肥分別在造林次年6月30日前及第3、4年上半年完成,每次每株施0.5 kg桉樹專用肥,在兩株桉樹中間或每株桉樹正下方開挖長30 cm、寬20 cm、深15 cm的橫溝施肥,并確保肥料均勻投放和有效覆蓋以防止損失[5]。其他撫育措施則與桉樹植苗林相同。
4 結語
桉樹種植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在每個環節都嚴格把控,科學管理,從而確保不斷提高桉樹種植效率和質量。然而,面對未來更高的林業發展要求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只有不斷探索和優化種植技術,強化科研支撐,持續提高桉樹經營管理水平,才能實現更高層次的可持續森林資源開發與利用。
參考文獻:
[1]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雅長林場.雅長林場2023年單位預算公開[EB/OL].(2023-02-17)[2024-01-15].https://www.gxgyyclc.com/AnnouncementPublicity/info.aspx?itemid=3958.
[2] 羅寧.新時代國有林場黨建工作的重要問題及發展對策[J].綠色科技,2019(4):210-211.
[3] 楊川.桉樹單產造林技術與管理措施探討[J].農業與技術,2020,40(21):92-94.
[4] 康春生.林業種植工程中的幼林撫育技術要點分析[J].江西農業,2022(6):80-81.
[5] 李興富.桉樹萌芽林豐產高效管理措施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21(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