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迎歡
摘 要 高粱產業是貴州省盤州市石橋鎮落實盤州市“一鎮一特”行動方案的重點產業,也是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為進一步發揮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對石橋鎮高粱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分析了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策略,包括穩步推進高粱規模化種植,提高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平,持續提升高粱深加工能力等。
關鍵詞 高粱產業;鄉村振興;貴州省盤州市石橋鎮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33
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貴州省盤州市研究制定了包括《盤州市分類分級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盤州市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工作方案》《盤州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五年行動方案》《盤州市實施“1333工程”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及《盤州市創建“一鎮一特”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等在內的一系列方案,通過成立鎮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專班,建立產業發展工作機制,明確職能分工,劃撥專項資金,開展技能培訓,逐漸形成了“一鎮一特”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石橋鎮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是高粱產業。基于這樣的產業發展定位,石橋鎮立足資源優勢,以高粱種植為基礎,分別向產業鏈上游和下游拓展,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效。然而,從鄉村振興的角度看,目前石橋鎮高粱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使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1 發展現狀
1.1 基本情況
近年來,石橋鎮在關把山、古里、梓木嘎、樂民、海子、香田、黃草壩、董家墳、威箐、魯番等14個村(居)建設優質酒用高粱商品生產示范基地,借以發展高粱產業。具體而言,石橋鎮發展高粱產業有以下3方面的優勢。
1.1.1 自然條件優勢
石橋鎮位于盤州市西南部,地勢為西北高、中部和南部低,平均海拔1 651 m,土壤以黃棕壤土為主。石橋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平均氣溫為14.5 ℃,年降水量為1 678 mm,年日照時間為1 685 h,無霜期達268 d,光照充足,溫度適中,空氣潮濕,土壤肥力和透水性好,適宜高粱生長[1]。
1.1.2 市場優勢
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將高粱分為酒用高粱、糖用高粱、食用高粱[2]。而石橋鎮重點種植的是酒用高粱。這是因為貴州省是我國重要的酒產地,而高粱是白酒等酒類產品釀造中的基本原料之一。《2022貴州省白酒產業發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貴州省白酒生產許可證企業550戶,登記發證白酒小作坊7 173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80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折65度)28.9萬kL,完成產值
1 204.4億元,同比增長38.7%。這組數據表明,石橋鎮高粱產業發展所面向的貴州省白酒釀造市場巨大,優勢明顯。
1.1.3 政策優勢
近年來,盤州市出臺的一系列圍繞“一鎮一特”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石橋鎮高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以資金支持為例,2018年,石橋鎮獲得貴州省2018年優質特色糧食(高粱)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2020年,獲得省級財政專項支持約17.308萬元,用于建設特色優勢糧食(高粱)項目。同時,高粱產業發展獲得了省、市政府在農業技術、產業規劃方面的專門指導與幫助,能夠較好地根據市場發展進行產業布局和調整。
1.2 主要成效
1.2.1 經濟效益
1)石橋鎮高粱產業的發展增加了當地的農業產值。2020年,通過在14個村(居)建設120 hm2的優質酒用高粱商品生產示范基地,獲得了457.2 t的高粱產量,創造了274.32萬元的產值。2)增加了產業綜合產值。2020年,通過實行訂單化的高粱種植,石橋鎮高粱產業實現了訂單生產、合同收購,最后生產的高粱加工出了137 t純高粱酒,獲得了548萬元的綜合產值。
1.2.2 社會效益
1)產業發展所實施的訂單種植、訂單收購的方式,實現了高粱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生產,進而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引導農戶由傳統的農業種植向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轉變,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穩定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3]。2)產業發展促進了當地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增加了特色產業在農業結構中的占比,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3)產業發展在帶動高粱種植規模增加的同時,促進了加工、倉儲運輸等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繁榮了鄉村地區的經濟。4)產業發展為農村勞動力創造了接受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的機會,使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生產技術素質等得到了提升。
1.2.3 生態效益
1)產業發展中高粱的種植主要采用的是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無公害生產等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有效地避免和減輕了常規種植中偏施氮肥、濫用農藥所造成的土壤板結、環境污染等問題。2)產業發展中采用綠色種植技術,強化了農民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識,提高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3)產業發展中產生的副產物,可以通過無害化處理進行回收利用,為畜牧養殖提供飼料來源,促進和帶動了種植區域畜牧業的發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應用。
2 存在的問題
2.1 散戶種植多,規模化種植少
雖然石橋鎮通過特色優勢糧食(高粱)產業發展專項建設項目,從14個村(居)中整合出了120 hm2的土地用于進行規模化的高粱種植,但是就全鎮的高粱種植情況來看,仍然表現出分散種植、小規模種植的特點。一方面,部分農戶對規模化種植的優勢缺乏深刻的認識,對加入合作社或者生產基地表現出冷漠甚至排斥的態度,導致一些村的高粱種植難以實現規模化、統一化。另一方面,現有農村土地流轉方式的不明確、行為的不規范,以及土地流轉補貼政策的缺失,使得部分種植主體通過租賃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面臨較大的挑戰,難以實現種植規模的有效擴大。散戶種植多、規模化種植少的問題,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石橋鎮高粱種植規模的擴大和管理的統一,進而影響到高粱的產量和品質,不利于產業良性持續發展。
2.2 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平偏低
在推動規模化種植的同時,石橋鎮也將規范化、標準化作為高粱產業發展方面的重點工作內容。但是,受到分散種植的影響,部分種植主體并沒有完全按照農村工作服務中心的種植方案和技術指導開展田間管理等活動,導致高粱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平偏低。例如,一些種植主體為了降低種植成本,未按照農村工作服務中心的建議購買指定品牌的種子、化肥、農藥,導致高粱的長勢和最終的產量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一些種植主體未按照農村工作服務中心提出的按季節、長勢進行標準化管護的要求進行田間管理,導致高粱的生長出現異常情況。
2.3 高粱深加工能力薄弱
近年來,在發展高粱種植的同時,石橋鎮積極探索高粱深加工的路徑,以此來拓寬產業發展路徑。雖然目前可以實現純高粱酒的釀造,但這主要是通過訂單種植、訂單生產的方式由合作企業負責高粱酒的釀造,真正由當地企業、作坊、合作社、種植基地釀造的情況比較少。這反映出目前石橋鎮高粱深加工能力仍然比較薄弱。同時,當地對高粱的深加工主要局限在高粱酒的釀造方面,種植主體尤其是合作社、種植基地為省內其他品牌白酒提供高粱原材料的能力偏弱,這就使得規模化種植的優勢并沒有通過深加工的方式向產業鏈的下游延伸,同樣限制了產業的發展能力和效益提升。此外,目前石橋鎮對高粱深加工的關注主要集中于釀酒,對藥用、加工食品等其他深加工領域缺乏相應的關注和探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業發展的范圍。
3 對策
3.1 穩步推進高粱規模化種植
當前,石橋鎮高粱產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高粱種植方面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種植分散、規模偏小。為此,產業發展的重要關注點之一就是擴大高粱種植的規模。1)提高農民規模化種植高粱的積極性。鎮農村工作服務中心、村委會要聯合合作社、種植基地進行高粱規模化種植方面的宣傳教育,使農民清晰地了解到參與高粱規模化種植可以給自身帶來的效益,從而使更多農民愿意參與高粱規模化種植。例如,每年年底村委會可以將本年度合作社、種植基地高粱種植方面的各項成本投入、最終的收入進行公示,使沒有加入合作社、種植基地的農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到相關情況,衡量規模化種植與自家分散、獨立種植的優劣,進而逐步改變其觀念和想法。同時,可以通過發放專項補貼、獎金的方式,吸引農戶加入合作社、種植基地。2)優化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內容及其實施行為。為順利推進規模化的高粱種植,要結合上級政府出臺的土地流轉政策,細化石橋鎮土地流轉的相關規定,從制度上明確土地互換、土地出租、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轉方式的合法性、具體流程,使農戶、合作社、種植基地等主體之間的土地流轉行為有明確的依據和規則遵循[4]。同時,要出臺相應的土地流轉補貼政策,鼓勵農民通過土地出租、土地入股等方式將閑置的土地流轉出去,供規模化的高粱種植使用。除了明確政策內容外,還要加強對各主體土地流轉行為的監督,確保土地流轉行為的合法性、合規性,減少土地流轉風險。
3.2 提高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平
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是實現高粱產業規模化發展的保障。針對目前部分種植主體在高粱種植中存在的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平偏低的問題,要從技術指導與服務方面尋求解決策略。1)注重標準化、統一化技術服務的供給。考慮到部分種植主體可能存在隨意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的情況,鎮農村工作服務中心可以通過統一采購、統一發放的方式提高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即安排專門的資金向企業采購種子、化肥、農藥等,然后發放給農民、合作社或者種植基地[5]。2)加強種植技術操作方面的指導。為使種植主體嚴格按照實際情況開展科學的種植管理工作,鎮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要在關鍵節點,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并通過示范講解的方式增進農民對技術操作要點的掌握,消除規范化、標準化操作的難點,逐步提高種植水平。
3.3 持續提升高粱深加工能力
對于當前高粱深加工能力薄弱的問題,要重點從以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1)重點培植石橋鎮優質高粱深加工企業、小作坊。高粱產業的發展有賴于深加工主體的支持。鑒于目前當地從事高粱深加工的企業、小作坊數量偏少的情況,鎮政府要通過資金支持、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有能力的主體尤其是合作社、種植基地開展高粱深加工活動,以此增強高粱深加工的能力。2)為使最終加工出的原材料或者產品能夠銷售出去,鎮政府可以聯合企業、小作坊開展品牌推介活動,搭建深加工主體與市場供銷商或者消費者之間交易的橋梁,降低原材料、產品交易的難度,使更多主體愿意參與高粱深加工活動。同時,鼓勵貴州省或者外省有能力的酒企到石橋鎮設立高粱深加工廠房,以此彌補深加工能力的不足[6]。3)拓寬高粱深加工的方向和領域。考慮到高粱除了可以釀酒以外,還在藥用、食品加工等方面有較大應用空間的情況,石橋鎮可以鼓勵有興趣、有能力的合作社、種植基地探索開發高粱在藥品生產、食品生產等方面的產品,以此來豐富當地高粱產業的發展方向,構建種類多樣、能力強大的高粱深加工體系。
4 結語
高粱產業是石橋鎮圍繞“一鎮一特”開展的重點產業嘗試。針對目前高粱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散戶種植多,規模化種植少;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平偏低;高粱深加工能力薄弱等問題,相關主體要通過穩步推進高粱規模化種植,提高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平,持續提升高粱深加工能力等措施加以應對解決,以確保高粱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 葉雨,閆松顯.貴州省高粱種植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河南農業,2023(29):10-12.
[2] 李順國,劉猛,劉斐,等.中國高粱產業和種業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J].中國農業科學,2021,54(3):471-482.
[3] 張凱.鄉村振興背景下紅高粱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通報,2023,39(3):47-51.
[4] 李國瑜,叢新軍,趙娜,等.山東省高粱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J].農學學報,2022,12(10):77-81.
[5] 郭佳瑋,吳世景,閆薇,等.河北省高粱產業的優質發展路徑[J].中國集體經濟,2022(26):29-31.
[6] 李魁印,李志友,周洪敏,等.習水縣高粱種植產業發展優勢、問題及對策分析[J].耕作與栽培,2022,42(3):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