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蔡照強?謝安鳳?蔡厚軍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日益關注。廣西桂北山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雨熱同季,為當地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政府部門不斷加大對山區蔬菜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的發展仍面臨一定的問題,對提升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加強對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分析,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蔬菜產業;經濟效益;桂北山區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47
桂北山區位于廣西北部,具體包括桂林市、柳州市、賀州市等地,地形復雜,多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均海拔較高,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作為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蔬菜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為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我國蔬菜產業已經進入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階段。但與蔬菜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蔬菜產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筆者通過對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分析,探究其存在問題及成因,提出對策建議,為推進桂北山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地理位置與農業特點
1)多樣性豐富。由于地形和氣候的多樣性,桂北山區的農業種植具有多樣性。除了主要的糧食作物如水稻外,還種植玉米、紅薯等。在經濟作物方面,主要種植茶葉、中草藥、果樹等[1]。2)特色農業突出。桂北山區因其特殊的自然環境,形成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如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等,都是利用當地的特產制作而成的。3)生態農業發展迅速。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桂北山區的生態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許多農民開始轉向有機種植,使用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技術,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和品質[2]。4)農業與旅游結合。桂北山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為農業與旅游的結合提供了條件。許多農家樂、鄉村旅游項目應運而生,不僅豐富了農業經營模式,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新的收入來源。5)科學技術的應用。桂北山區為有效提升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逐步引進各種新技術,無人機農藥噴灑、智能灌溉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常態。
2 發展現狀
桂北山區的特殊地理位置,為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22年,桂北山區廣泛推廣了“稻+N”模式,推動了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僅在2022年,桂林市蔬菜種植面積突破356.51萬hm2,蔬菜產量達587.06萬t。
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的發展得益于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當地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農藥使用量減少,避免蔬菜受到農藥污染。桂北山區對各項新技術的引進也實現了蔬菜產業的現代化轉型,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蔬菜產量,而且減少了菜農的勞作時間。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為桂北山區的蔬菜產業提供了發展契機,桂北山區的蔬菜品質優良,在市場上享有美譽,各種直播平臺的興起也為桂北山區的蔬菜走向全國提供了便利,當地菜農通過直播平臺將優質的蔬菜介紹給全國各地的網友,提升了蔬菜的銷售業績。
桂北山區蔬菜產業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山區交通不便利,相關配套設施薄弱,現有的種植經營模式以分散經營為主,缺少規模性的經營,影響蔬菜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山區氣象條件特殊,容易出現降水量季節分布不均的問題,會直接影響蔬菜的產量。
3 影響因素
3.1 市場價格
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經濟效益受到市場供需關系與價格波動的影響,人們對于健康飲食日益重視,對于各類綠色健康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對于城市地區而言,消費者更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更樂于去購買綠色新鮮的蔬菜。桂北山區的氣候特殊性為蔬菜的種植提供了獨特的條件,山區雨量充沛,濕度大,能夠有效提升蔬菜產量。蔬菜產量和品質的提升還會導致蔬菜價格的波動。例如,當蔬菜產量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而驟減時,則會導致蔬菜價格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波動[3]。
3.2 產業鏈
蔬菜產業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蔬菜產業與加工業、運輸業都有著直接的聯系,而蔬菜肥料與勞動力價格等也都直接影響著桂北山區的蔬菜產業經濟效益。而蔬菜種植產業涉及廣泛,從選種育苗到最后的加工銷售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配合,而部門間的成本支出都對整體經濟效益有著直接影響。
3.3 政策
桂北山區為實現區域經濟大發展,近年來通過政策和資金引導,加大對綠色健康蔬菜種植的補貼力度,吸引更多的農戶進行蔬菜種植。隨著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農戶在蔬菜種植中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進一步降低了種植成本。
4 挑戰與機遇
4.1 挑戰
桂北山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水利設施薄弱并缺少配套設施,有可能影響蔬菜的產量。受山區地形影響,蔬菜運輸存在諸多不便,無形中增加了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的成本,進而影響整體的經濟效益。現階段的桂北山區蔬菜種植仍未形成系統化的大規模種植模式,農戶各自為戰,加之農戶缺乏對專業的種植技術的了解,直接導致蔬菜產量降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蔬菜通過網絡銷售擴大銷售市場已成為主流模式,但仍有大部分農戶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導致生產與銷售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制約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4.2 機遇
雖然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的發展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但仍有難得的機遇為地區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幫助。隨著人們品牌意識的增強,人們更樂于選擇具有品牌效益的蔬菜產品。桂北地區的地理特點適合多種特色蔬菜的種植,通過發展特色蔬菜產業,打造專屬于桂北山區的蔬菜產業標簽,可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桂北山區在打造特色蔬菜標簽的同時,各種綠色健康無污染蔬菜進入消費者的視野,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將進一步推動健康蔬菜產業發展,實現生態農業潛力的挖掘。政府部門也認識到了地區蔬菜產業的潛在價值,并結合地區特點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僅幫助農戶減輕蔬菜種植負擔,而且為農戶提供最新種植技術的講解與指導,為蔬菜產業經濟效益提升提供保障。
5 優化策略
5.1 充分發揮地理優勢
桂北山區需要充分發揮地理優勢,推動蔬菜產業發展。
5.1.1 充分利用氣候資源
桂北山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氣候差異明顯,農戶可根據不同的季節特性,選擇合適的蔬菜種類進行種植,提升蔬菜產量。桂北山區晝夜溫差大,適合種植茄、蘿卜、豆角等蔬菜,且蔬菜品質高,具有廣闊的市場。
5.1.2 合理利用山地資源
桂北山區山地地形對蔬菜產業的規模化生產具有一定的制約性,但山地土壤肥沃,適合各種有機蔬菜的種植。政府部門可通過對農戶進行系統化知識的講解,指導農戶根據不同的土質條件選擇合適的蔬菜品種,提升蔬菜品質。
5.1.3 充分利用文化資源
桂北山區地理位置的獨特性造就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農戶在擴大蔬菜種植規模,豐富蔬菜種植品種的同時,還可以發展特色農家旅游等吸引外地游客的到來。農戶可通過打造具有蔬菜主題特色的“農家樂”供游客前來采摘品嘗,有效提升蔬菜產業的附加值,進一步推動地區蔬菜產業經濟規模的擴大。
5.2 注重科學技術的應用
5.2.1 優化蔬菜種植結構
桂北山區的蔬菜種植受到降水量的影響較大,不同季節蔬菜產量會受到影響。因此,農戶應根據季節特點安排不同蔬菜種類的種植,調整原有的種植比例,優化蔬菜種植結構,確保蔬菜產量的提升。桂北山區在優化蔬菜種植結構的同時,可引進適合山區種植的優良蔬菜品種,如耐寒、耐陰的蔬菜品種[4]。
5.2.2 推廣綠色種植技術
桂北山區應積極推廣綠色種植技術,避免傳統化肥農藥的過量應用。農戶可充分利用農家肥、綠肥等,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通過減少傳統化肥農藥的使用,能夠有效提升蔬菜品質,滿足消費者對于綠色無污染蔬菜的需求,實現市場購買需求的擴大。綠色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戶的環保意識,減少對蔬菜種植區域造成的生態破壞,實現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有效緩解周邊城市蔬菜供應緊張的情況,為農戶帶來可觀的收益。
5.2.3 配備智能化農業裝備
針對桂北山區的地形特點,引入適合山區使用的智能化農業裝備,如小型農機具、智能灌溉設備等。這些裝備可以提高蔬菜種植的效率和質量,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智能灌溉設備可以實現精準澆水,既可節約水資源,又可保證蔬菜正常生長。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對購買智能化農業裝備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補貼,激發農戶的購買和使用熱情。
5.3 品牌建設,提升產品價值
桂北山區蔬菜產業應以市場為導向,明確品牌定位。這需要考慮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競爭對手的情況及自身的優勢。
5.3.1 品牌定位與形象塑造
桂北山區蔬菜品質優良,但在品牌建設上仍有不足。因此,桂北山區需要明確品牌定位,是走高端路線還是滿足大眾需求。一旦定位明確,產品的包裝、宣傳和銷售策略都要圍繞這個定位展開,如果定位為高端市場,那么產品的包裝設計、廣告宣傳和銷售渠道都要體現出高品質、高價值的特點[5]。
5.3.2 加強地理標識保護
利用地理標識保護,如“桂北山區有機蔬菜”等,可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地理標識不僅代表了產品的原產地,更代表了產品的獨特品質和生產環境。通過加強地理標識的宣傳和使用,可以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
5.3.3 加強行業技術交流
地方農業部門可以組織蔬菜生產者和銷售者積極參加各類蔬菜展覽活動,在活動中實現自身蔬菜品質的展示,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同時可以加強與同行業人才之間的技術交流,交換種植經驗,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在強行業技術交流的同時,需要積極聽取同行業人士對于山區蔬菜產品的意見,合理采納意見進行種植技術的調整,進一步推動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5.4 積極拓寬產業鏈融合
5.4.1 與旅游業融合
桂北山區的獨特地理風貌和民族文化特色是開展地區旅游業的基礎。政府部門應出面做好政策引導,將蔬菜產業與旅游業進行結合,打造休閑采摘旅游項目,吸引城市游客前來體驗。游客的到來還能夠進一步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融合,拓展桂北山區蔬菜經濟市場。
5.4.2 與加工業結合
傳統形式下的蔬菜產業在運輸環節容易造成蔬菜的損壞,影響蔬菜的品質。而通過與加工業融合,將蔬菜加工成蔬菜汁、蔬菜罐頭等特色食品,不僅能夠有效延長蔬菜的保存期限,還能夠避免蔬菜產品在運輸與保存過程中所造成的損壞。隨著特色蔬菜加工品產業規模的擴大,包裝業與設計行業將依附于加工品產業實現快速發展,這可為周邊居民提供工作崗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5.4.3 與電商平臺合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直播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為實現產業鏈融合,桂北山區可積極與電商平臺合作,充分利用電商平臺的銷售網絡將蔬菜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電商平臺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甚至能夠實現海外市場的開發,讓世界了解到中國的高品質蔬菜。電商平臺還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不同客戶需求的分析,結合市場發展變化,制訂針對性的銷售策略,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6 結語
桂北山區蔬菜產業對于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不僅提升了農戶的經濟收入,還進一步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但受到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的影響,蔬菜產業還是面臨挑戰。為實現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桂北山區需要加強產業融合,引進先進技術,以市場開發為切入點,為生產者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服務等。通過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動山區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翠蓉.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提升莒南農業經濟效益[J].中國集體經濟,2017(31):22-23.
[2] 黃春紅,趙曉美,周思菊,等.桂北地區早春西瓜露地栽培技術[J].南方園藝,2017,28(5):39-41.
[3] 莫建軍,楊海娟.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5):460.
[4] 黃慧.臨洮縣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及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分析:來自潘家莊村的調查[J].甘肅農業,2016(18):34-35.
[5] 景慶瑞.陽高縣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經濟效益分析[J].商,2016(2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