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
摘 要 隨著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林區各種氣象災害頻發,再加上森林火災、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森林資源安全問題日益突顯,既直接破壞了森林資源與自然環境,又導致林業生存與發展空間受限,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到林業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以甘肅省大河口自然保護站為例,重點分析氣象災害、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亂砍濫伐等影響森林資源安全的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保護建議。
關鍵詞 森林資源;氣象災害;火災;病蟲害;大河口自然保護站
中圖分類號:S7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61
森林資源作為生態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改善人居環境方面作用顯著。然而,我國前期為實現經濟發展,肆意消耗森林資源,導致森林資源急劇減少,不僅直接影響了森林資源安全,還嚴重制約了林業發展。近年來,隨著各項環保政策的推出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理念的提出,甘肅省大河口自然保護站積極響應,助力當地森林資源恢復與林業經濟增長,并取得顯著成效。然而,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氣候加劇變暖,大河口自然保護站森林資源面臨的問題日益嚴峻,林區氣象災害、森林火災、病蟲害等頻發,嚴重威脅了森林資源安全。因此,正視影響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森林資源保護措施,對于保障森林資源安全、推動林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等意義重大。
1 大河口自然保護站概況
大河口自然保護站地處祁連山北麓,海拔2 400~4 000 m,林區包括高山、亞高山、低山丘陵、中山等多種地貌類型,整體呈南高北低的特點。大河口自然保護站既是祁連山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民樂縣重要的主要產流區、水源涵養林與地下水補給區,孕育著洪水河、扁都口河、海潮壩河、玉帶河等共計7條河流與12條小河,為祁連圓柏、青海云杉等天然水源涵養林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1]。近年來,大河口自然保護站大力實施封山育林與天然林保護工程,助力當地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2 影響森林資源安全的因素分析
2.1 氣象災害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大河口自然保護站各種各樣的氣象災害頻發,嚴重威脅了森林資源安全及生態系統平衡,其中以高溫干旱、大風、暴風雪等最為常見。1)高溫干旱。這一氣象災害具有季節性強、持續時間長、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廣、危害嚴重等特點[2]。高溫干旱災害發生時,大河口自然保護站環境干燥,水資源極為短缺,直接影響了林區森林植被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增加森林火險等級,致使森林火災風險顯著增加。再加上地表覆蓋厚重的枯枝落葉,溫度過高可能導致落葉自燃,引發森林火災,輕則燒毀一定量的林木資源,重則危及林區工作者及周邊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2)大風。這一災害同樣具有季節性強、持續時間長、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廣及危害嚴重等特點。大風災害發生時極易導致樹木出現風折、風壓、風倒等不同程度的生理損傷,還會加速森林火災火勢蔓延,最終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3)霜凍、暴風雪。相對比而言,大河口自然保護站霜凍、暴風雪發生頻率較低,但是也時有發生,且表現出強度大、危害嚴重等特點。此類災害既會加劇林木機械損傷,還會引發樹干折斷、樹枝壓斷、林木幼苗凍死等現象,其對森林資源安全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2.2 森林火災
森林火災也是影響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季節性、突發性與破壞性強、救助困難且損失嚴峻等特點。受區位、海拔等因素的制約,大河口自然保護站森林生態系統相對脆弱,再受氣候及人為活動的影響,該林區森林火災頻發。據統計,2003—2022年,大河口自然保護站共計發生森林火災121次,以每年1—5月、10—12月最為集中。森林火災不僅直接威脅森林資源安全,為森林資源帶來毀滅性災害,還會在瞬間燒毀大量的野生動植物、林副產品。與此同時,森林火災發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甚至會燒毀林區周邊居民房屋,威脅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3 森林病蟲害
2.3.1 森林病害
大河口自然保護站常見森林病害主要包括以下2種。1)葉銹病。此病害以大河口自然保護站高海拔地區的林分、林緣與河灘地段發生頻率最高,主要威脅柏木、云杉、黃蘆木、杜鵑等森林資源安全。林木發病初期,其針葉上會顯現淡黃色病斑,并在其上出現針尖狀的小凸起。隨著病害的日益加重,林木針葉將會枯萎、脫落,嚴重威脅林木資源的安全生長。2)云杉落針病。大河口自然保護站云杉落針病發生頻率較高,且多集中在海潮壩林區,重點威脅青海云杉、油松、落葉松等森林資源安全。此病害發生時,輕則導致林木針葉脫落,重則導致林木由于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而且,云杉落針病傳染性強,防治難度大[3]。
2.3.2 森林蟲害
近年來,大河口自然保護森林蟲害發生非常嚴重,嚴重威脅森林資源安全。大河口自然保護站常見森林蟲害主要包括以下3種。1)落葉松球蚜。此害蟲主要通過在樹枝上形成蟲癭,為害林區青海云杉、落葉松、沙棘、楊樹等林木的嫩枝、嫩葉,導致林木葉片發黃,樹勢減弱,生長緩慢,生產力下降,甚至還會導致林木死亡,嚴重威脅森林資源安全。2)云杉小卷蛾。在大河口自然保護站,云杉小卷蛾的發生頻率較高,主要為害云杉、紫果云杉等云杉屬植物的枝梢,導致林區枯梢問題嚴峻,甚至還會導致樹冠禿頂,影響林木正常生長與種子產量。3)雙條杉天牛。此害蟲多為害祁連圓柏、側柏等柏科植物,其幼蟲取食于皮、木之間,阻斷樹木養分的正常輸送。林木一旦遭受雙條杉天牛侵襲,其針葉會快速變黃,嚴重時整個植株枯萎直至死亡。由此可見,雙條杉天牛對森林資源的影響及危害不容忽視。
2.4 亂砍濫伐
為牢固樹立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大河口自然保護站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措施制止亂砍濫伐等行為。然而,結合實際來看,受生活壓力所迫、經濟利益驅使等,大河口自然保護站森林資源亂砍濫伐現象依然屢禁不止,既直接影響森林資源安全、林業正常生產秩序,又導致森林生物多樣性減少,致使很多生物喪失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而且,嚴重的亂砍濫伐還會加劇水土流失,導致沙塵暴等自然災害肆虐[4]。
3 森林資源安全保護措施
3.1 氣象災害保護措施
氣候條件是引發氣象災害的主要因素,多數無法人為干預,但是卻可以通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森林資源受害程度。森林經營水平、林分健康狀況、營林技術、造林樹種等即為決定森林資源受害程度的關鍵因素。因此,為盡可能減少氣象災害對森林資源安全的影響,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保護措施。1)林相整理,如及時開展撫育間伐,確保林木間距適宜,使其擁有充足的水分條件,以減輕干旱災害的影響及危害。而且,林木間距適宜可以防止大風災害發生時,風倒樹木傷害到其他林木。2)因地制宜選擇合適樹種,如選擇適宜生長在大河口自然保護站的樹種,選擇抗干旱、抗風、抗凍能力較強的樹種等,以增強森林資源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3)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第一時間預警預報氣象災害,以確保早發現、早處理,以盡可能減小氣象災害的影響,為森林資源安全保駕護航[5]。
3.2 森林火災保護措施
3.2.1 行政措施
1)強化防火宣傳。通過分發宣傳頁、廣播宣傳等方式提升民眾及護林工作者的安全防護意識,使其充分意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意義。2)增加巡查頻次與力度。大河口自然保護站應安排專人負責,并明確分片到人,適當增加巡查頻次,以確保第一時間發現森林火災安全隱患,并及時進行處理。3)強化對森林用火行為的監督管理。在大河口自然保護站關鍵出入口設立檢查站,以嚴密檢查出入林人員,以盡可能杜絕森林火災隱患。4)森林火災高發時期,嚴禁一系列野外用火行為。5)構建防火追責制度。一旦在巡查工作當中發現違規違法行為,必須進行嚴厲警告或處罰,情況嚴重時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3.2.2 技術措施
1)強化信息化建設,構建森林地形地貌、森林資源信息與防火救火人員信息等數據庫平臺。當森林火災發生時,可通過這一平臺顯著提升工作效率。2)增加資金投入,確保防火工作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撐。運用充足的資金積極引進無人機、衛星技術、防火線等設施,并建設瞭望臺、防火隔離帶等,為高效做好森林火災預警預報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3)大河口自然保護站應嚴格森林防火人員招聘與管護工作,配備專業的防火設備,定期組織防火人員參加防火基礎知識、防火設備操作與實踐技能培訓,并定期開展森林防滅火實踐演練,以提升防火人員專業技能。
3.3 森林病蟲鼠害的保護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森林病蟲鼠害的防治工作,對于保護森林資源安全至關重要,主要可以從以下4點著手。
3.3.1 嚴密做好監測與預測
大河口自然保護站相關工作者必須充分利用林業病蟲害監測預報系統,做好森林病蟲鼠害的監測預報工作,以全面掌握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其發生動態,并據此科學防治森林病蟲鼠害,以避免森林病蟲鼠害快速蔓延。
3.3.2 科學經營森林
采取科學營林技術,適地適樹,盡量避免營造純林,積極發展混交林,既可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又有利于提升病蟲鼠害抵御能力。
3.3.3 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
科學做好各種森林病蟲鼠害的防治工作,對于保障森林資源安全意義重大。1)葉銹病防治。可通過鏟除病木周邊的中間寄主,并及時將病木、病芽剪除,后集中進行銷毀的方式減少侵染源,還可于每年7—10月使用等量式波爾多液100倍液噴施防治,也可使用12.5%烯唑醇2 500倍液噴施防治,7 d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2)云杉落針病防治。通過營造混交林或選種抗病能力較強的云杉樹種,以防病害持續蔓延;若人工幼林受害嚴重,則應在每年秋季剪除所有病木下部的枯枝、病枝,同時集中進行銷毀,以阻礙病原菌傳播;可使用45%特克多懸浮劑1 5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8 000倍液噴施防治,每隔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3)落葉松球蚜防治。禁止云杉和落葉松混交,并合理控制以上兩種樹種的種植間距,嚴禁近距離種植;依據適地適樹的原則,構建種植密度適宜的落葉松人工幼林,并科學開展幼林撫育,改善林區生態環境,增強樹勢,以強化其蟲害抵抗能力;在5月,使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在常規用藥基礎上應縮短上述藥物的使用間隔時間,連續噴施3次為宜。4)云杉小卷蛾。每年8月到第2年的4月,及時剪除帶蟲頂芽,后集中對其進行銷毀;在云杉頂芽膨大期,可使用10%吡蟲啉乳油2 000倍液、3%高滲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等噴施防治,每隔8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次。5)雙條杉天牛。在成蟲時期,可使用國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800~1 000倍液、40%國光必治乳油800倍液等噴施防治。另外,在幼蟲為害期,可將浸藥棉塞入蟲道,或向其中注入國光防蛀液劑等,再使用黏泥或塑料袋堵住蟲孔,以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3.4 亂砍濫伐的應對措施
強化林業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廣泛普及大眾法律知識,提升其法律意識;嚴格執行采伐審批流程,嚴禁無證采伐與超限額采伐;強化監管,加大懲處力度。安排專人定期開展巡護工作,一旦發現亂砍濫伐行為必須進行嚴厲懲處;構建有獎舉報制度,使大眾充分參與其中進行監督與舉報,以規范與減少林區采伐行為,保障森林資源安全性。
4 結語
氣象災害、森林火災、森林病蟲鼠害、亂砍濫伐作為影響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不僅會直接破壞森林生態系統,導致生態失衡,甚至會危及人類生存環境及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針對各種影響因素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處理措施非常重要,既可保障森林資源及生態系統安全,又可助力林業產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國良.祁連山森林資源保護淺析[J].現代園藝,2020,43(21):216-217.
[2] 楊雪棟.淺議森林主要災害與防治[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2,45(5):30-33.
[3] 郭海霞.祁連山保護區林業常見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措施探究[J].廣東蠶業,2023,57(8):47-49.
[4] 孫鶴.祁連山保護區森林病蟲害現狀與防治對策[J].種子科技,2020,38(13):88-90.
[5] 張鴻艷.古浪縣馬路灘林場森林災害類型及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23,14(1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