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梅
摘 要 浦北縣是廣西重要的大紅柑產區之一,近年來其大力發展大紅柑產業,但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大紅柑病蟲害問題日益凸顯。為提升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科學防治水平,分析該縣大紅柑種植情況、大紅柑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并針對大紅柑病蟲害防治時存在的問題,提出創新病蟲害防治籌資模式、推廣科學系統的防治技術、豐富安全高效農藥種類、強化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等對策。
關鍵詞 大紅柑;病蟲害防治;廣西浦北縣
中圖分類號:S666.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70
大紅柑又名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ensis'),
是蕓香科柑橘屬柑橘的栽培品種。廣西浦北縣位于欽州市東南部,總面積2 521 km2,下轄2個街道辦和
15個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優越氣候條件,適宜種植大紅柑等熱帶亞熱帶作物。近年來,浦北縣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大紅柑產業,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保持較快增長。目前,浦北縣大紅柑種植面積超過0.67萬hm2,擁有陳皮、柑普茶加工企業31家,產品遠銷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廣東省等地。隨著大紅柑規模化種植的快速發展,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制約著大紅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不僅關系到農民收入增加,而且關系到浦北縣大紅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1 大紅柑種植概況
浦北縣是廣西欽州市重要的大紅柑生產基地,擁有百年的大紅柑種植歷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浦北縣大紅柑產業繼續保持強勢增長態勢。經過多年發展,大紅柑已成為浦北縣重要的柑橘經濟作物[1]。浦北縣主要種植的大紅柑品種是四會柑系列,四會柑原產于廣東省肇慶市,包括貢柑、行柑、大紅柑等多個品種,均屬紅心柑類。浦北縣現階段種植的四會柑以大紅柑品種為主,已成為龍門鎮、平睦鎮、張黃鎮等地的主要柑橘品種,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隨著大紅柑市場價格穩步提高,大紅柑的大力種植也帶動了浦北縣柑橘深加工業的發展。縣內多個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始利用大紅柑生產柑普茶、陳皮等深加工產品。這不僅提升了大紅柑的附加值,而且為農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
2 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2.1 黃龍病
黃龍病是危害浦北縣大紅柑的主要病害之一,可通過感染苗木、帶有病毒的木虱等途徑傳播。一旦染病,大紅柑樹枝葉會出現明顯的黃化癥狀,嚴重影響大紅柑產量和品質。近年來,隨著木虱繁殖數量的增加,黃龍病呈現出在浦北縣大面積流行的態勢。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遏制病害蔓延。針對黃龍病,浦北縣采用了藥劑防治與無公害防治技術相結合的防治策略。在藥劑防治方面,縣植保站篩選出了多種對黃龍病有顯著治療和預防效果的藥劑,如20%啶蟲脒、70%吡蟲啉、50%螺蟲乙酯等藥劑。在大紅柑關鍵生長期,如抽梢3~5 cm時,要及時向大紅柑樹冠噴灑上述藥劑,每667 m2噴灑量為20~30 mL,以有效防治黃龍病。同時,加強對病株的處理,發現病株后要立即將其拔除,予以焚燒或深埋。在無公害防治方面,縣植保站大力推廣篩選無病的優質苗木種植,增施有機肥,使樹木健壯生長,增強其抗病能力。
2.2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在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下發生和傳播,可造成大紅柑出現果實腐爛、裂痕、落果等問題,對產量與品質造成較大的影響。浦北縣采取了藥劑防治與種植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防治炭疽病。在藥劑防治方面,縣植保站根據大紅柑生長周期,采取分期防治策略。例如,在大紅柑花期,噴施50%百菌清+20%抑霉唑混合液,可有效防治炭疽病初期感染;在果實發育期,噴施25%吡唑醚菌酯+43%戊唑醇混合液,預防炭疽病繼續感染擴散。對于病株,及時用25%咪鮮胺或40%苯醚甲環唑混合液防治。在栽培管理方面,除了選育抗病品種外,加強田間管理,保持地表干燥,并在樹下種植抗病作物如大豆等,可提高大紅柑樹抵抗力,減緩炭疽病發生。
2.3 瘡痂病
瘡痂病是為害浦北縣大紅柑的一種常見的葉果病害,主要在炎熱多雨的季節發生。該病可導致大紅柑葉片變形、果實畸形,嚴重時會引起大面積落葉和落果。為有效防治瘡痂病,浦北縣采取了藥劑防治與栽培管理相結合的措施。在藥劑防治方面,縣植保站篩選出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防治瘡痂病的高效低毒農藥,在大紅柑抽梢、開花結果期噴施,可有效預防和治療瘡痂病。同時,發現病株后要及時用40%氟硅唑防治,減少病原擴散。在栽培管理方面,培育耐病(抗病)品種,提高植株抵抗力。此外,適當疏枝通風,降低樹冠濕度。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可有效控制瘡痂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大紅柑的產量和品質。
2.4 紅蜘蛛
紅蜘蛛是近年來在浦北縣大紅柑種植區盛行的一種主要害蟲。紅蜘蛛以葉、果、嫩枝的汁液為食,造成樹勢衰弱、果實畸形。為防治紅蜘蛛,浦北縣采取了藥劑防治與栽培管理相結合的策略。在藥劑防治方面,縣植保站篩選出高效低毒的43%聯苯肼酯、45%聯苯乙螨唑等農藥。在大紅柑抽梢期噴灑上述農藥,每667 m2用量為30~50 mL,可有效防治紅蜘蛛。發現重度危害樹,要立即用97%礦物油進行治理。在栽培管理方面,在大紅柑種植區適當修剪樹冠,提高通風度,降低紅蜘蛛存活環境濕度。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紅蜘蛛在浦北縣的發生和為害,保障大紅柑高產優質。
3 存在的問題
3.1 防治經費投入不足
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防治經費長期投入不足,直接影響防治工作的開展。1)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有限。浦北縣財力較為薄弱,財政收入主要依靠稅收,而后者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出現負增長。同時,大紅柑產業作為傳統產業,在政府財政支持上優先級較低。近3年,浦北縣政府安排的大紅柑病蟲害防治專項資金分別只有80萬、100萬和120萬元,與浦北縣防治需求嚴重不符。2)浦北縣果農防治意識淡薄,缺乏自主籌措防治資金的意識。加之果農資金有限,無力承擔改善防治條件的費用。還有一些果農防治理念落后,不理解科學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性[2]。
3.2 防治方式簡單粗放
當前,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手段比較單一和粗放。1)過分依賴化學農藥防治,而輕視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治手段。大多數農戶慣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進行防治,生物農藥使用率偏低。同時,對于農藥使用缺乏科學指導,存在濫用和誤用問題。這不僅污染環境,也易導致大紅柑產品農藥殘留超標[3]。2)防治方法以治標為主,而忽視治本。現階段防治重點在快速殺滅有害生物,而對病蟲害發生機制研究不足,也缺乏從源頭上遏制病蟲害發生蔓延的綜合治理措施。同時,對大紅柑品種抗性篩選和培育缺乏長遠規劃。這導致防治工作只能處在被動應對狀態,無法從根本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3.3 防治藥劑選擇有限
當前,浦北縣可供選擇使用的大紅柑病蟲害防治藥劑較為有限。1)可供選擇使用的農藥種類較少。縣植保站推薦的主要農藥種類僅有十幾個,而真正適宜當地使用的農藥種類更少。部分新型高效低毒農藥無法在當地推廣使用,嚴重影響病蟲害防治成效。2)農藥種類單一。針對主要病蟲害的防治藥劑多以少數幾種化學農藥為主,極易導致病原菌、害蟲產生耐藥性[4]。同時,對某些新發和二次暴發的病蟲害缺乏符合防治規律的農藥備選,無法快速應對防治需求。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防治技術方案的靈活應用與優化調整,也不利于科學合理使用農藥,降低藥劑殘留風險。
3.4 病蟲害監測不足
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監測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問題集中在監測網絡布設不完善和監測質量參差不齊2個方面。1)當前病蟲害監測點布設比較分散,重點監測果園較少,無法全面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同時,監測站點的檢測設備和人員配備不足,存在監測盲區。2)基層監測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監測質量并不穩定。部分監測站檢測不規范,數據失真問題較多。不同監測點之間交流和信息共享不夠,監測效率較低。這些問題導致浦北縣無法高效、準確地掌握各地病蟲害發生和發展態勢,影響科學制訂防治措施。
4 對策
4.1 創新病蟲害防治籌資模式
為有效解決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防治資金不足的困境,需要進一步創新防治籌資模式。1)縣政府可以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大紅柑病蟲害防治保險產品。同時,縣政府可以給予果農購買該類保險一定的補貼,降低果農的實際保費支出。2)建立政府和果農共同防治籌資機制,即政府和果農按比例出資,用于大紅柑病蟲害監測和防治,實現防治資金的多方籌集。3)通過股權、委托經營、公私合營等多種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大紅柑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防治技術研發等方面。
4.2 推廣科學系統的防治技術
為全面推廣浦北縣大紅柑科學系統的防治技術,縣植保站和相關部門需要采取積極措施。1)積極引入和應用各種綠色防治技術,完善防治技術體系。例如,加大微生物農藥、害蟲天敵飼養及放生技術的推廣力度,提供多種生物防治手段。同時,擴大物理防治技術的使用范圍,降低對化學農藥的依賴。2)加強對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的研究,提高防治的科學性。可建立不同病蟲害類型的系統防治技術方案,明確用藥方法、時機選擇等,使防治更加精準有效[5]。3)加強農業技術人員培訓和村民宣教,提高基層防治技術水平。同時,完善農藥使用監管,規范化學農藥的選擇使用,減少藥劑誤用風險。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促進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防治向著科學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
4.3 豐富安全高效農藥種類
目前,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防治主要依靠幾類高毒農藥,這些農藥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危害較大。為此,有必要擴大安全高效農藥的使用范圍。1)根據不同病蟲害種類和發生特點,選用安全性較高的低毒或無公害農藥進行防治,降低農藥危害風險。2)加強對新型安全高效農藥的引進,通過試驗篩選出防治效果好、殺蟲范圍窄、殘留時間短的農藥種類,以豐富防治藥劑庫。同時,強化對農藥使用的指導和監管,規范農戶農藥用量,避免濫用或過量使用農藥。通過擴大安全高效農藥使用范圍,能為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防治提供更豐富的藥劑選擇,減少農藥危害,更好地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和人體健康。
4.4 強化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為有效防控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有必要進一步強化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1)完善監測預警網絡建設,在主要柑橘產區和關鍵防控區域布設監測點,配備專業監測設備,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平臺,實現病蟲害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分析。2)建立病蟲害專家庫和智能預警系統,開發智能分析系統,實現對病蟲害發生風險的精確評估和預警[5]。3)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制訂不同病蟲害預警級別的應對措施,并通過手機短信、微信等方式,向農戶及時發布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提高病蟲害監測預警的準確性、及時性和針對性,為浦北縣大紅柑病蟲害精準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5 結語
浦北縣大紅柑產業發展迅速,但病蟲害防治仍存在薄弱環節,影響產量和品質。加強大紅柑病蟲害綜合防治,實現病蟲害的有效控制,對保障浦北縣大紅柑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浦北縣有必要從政策支持、技術指導、藥劑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推廣科學系統的防治技術,擴大安全高效農藥使用范圍,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通過綜合防治技術改進和管理創新,可以降低病蟲危害發生率,確保大紅柑產量和品質,實現浦北縣大紅柑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辛德育,林作曉,檀志全,等.2022年廣西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發生實況[J].廣西植保,2023,36(3):29-38.
[2] 何芳練,劉莉莉,邱祖楊,等.廣西芋頭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瓜菜,2023,36(9):151-156.
[3] 蘇俊任,黃慧俐,羅慧,等.廣西百色芒果園農藥施用現狀與對策[J].農業研究與應用,2023,36(4):74-79.
[4] 劉家錦.桉樹撫育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村科技,2023,14(7):105-107.
[5] 蔣建清.柑橘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廣東蠶業,2021,55(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