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芬 歐繼革 盧國伍
摘 要 外來有害病蟲的防控工作直接關系到林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廣西環江縣林業資源極為豐富,但也面臨林業外來有害病蟲的威脅。為有效防控林業外來有害病蟲,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以環江縣為例,分析了林業外來有害病蟲的入侵途徑、主要種類,探討了監測預警技術、綜合防治技術、檢疫技術,剖析了當前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宣傳、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廣應用先進防控技術、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等防控策略。
關鍵詞 林業;外來有害病蟲;防控;廣西環江縣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71
環江縣位于廣西西北部,總面積4 572 km2,林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5%,有“廣西林海”之稱。林業產業是環江縣經濟發展主要來源之一。近年來,外來林業有害病蟲逐漸入侵環江縣,如松材線蟲病、杉樹病蟲害、桉樹病蟲害等,對環江縣32萬hm2的森林資源造成嚴重威脅[1]。據環江縣林業主管部門統計,2022年環江縣共發生松材線蟲病3起,桉樹病蟲害發生面積2.5萬hm2,杉樹病蟲害發生面積達0.3萬hm2。外來林業有害病蟲嚴重制約環江縣林業可持續發展,因此開展林業外來有害病蟲防控工作,對保護環江縣林業資源、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發展概況
環江縣是廣西主要的林業縣之一,林業以毛竹和馬尾松為主,還有柏木、香椿等喬木和油茶、八角等經濟林,縣域內設有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多個保護區。環江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了柑橘、茶葉等木本植物和中草藥等非木林產品。同時,環江縣積極發展深加工業,新增膠合板、人造板材等深加工項目。近年來,環江縣大力推進林權改革,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與農民參與的模式,發展林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林業產業快速發展,但在林業生產過程中也面臨外來林業有害病蟲入侵的問題。為進一步保護林業資源,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環江縣需繼續完善林業經營管理,開展外來林業有害病蟲防控工作。
2 外來有害病蟲概況
2.1 入侵途徑
1)自然擴散。環江縣境內環境條件良好,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外來林業有害病蟲的自然繁殖和擴散。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不少外來林業有害病蟲開始向南遷移,通過孢子傳播或陸地活動逐步向環江縣擴散[2]。例如,近年來,借助風力傳播,松材線蟲病從云南省、貴州省逐步向環江縣蔓延。此外,野生動物可能將外來林業有害病蟲的蟲卵、病原體等帶入環江縣,導致病蟲傳播擴散。
2)人為傳播。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環江縣與周邊地區的交往更加頻繁,一些外來林業有害病蟲隨人員、車輛和物資的流動而傳入環江縣。例如,貨運汽車在運輸木材時,可能將外來害蟲如松材線蟲帶入環江縣;外來務工人員返回時,行李中可能攜帶外來病原菌;游客進入環江縣時,衣物或鞋子上可能帶有外來蟲卵。此外,一些植物的引種也增加了外來病蟲傳入的風險。
2.2 主要種類
1)桉樹病蟲害。環江縣栽培的桉樹主要遭受桉樹枝癭姬小蜂、油桐尺蠖等危害。桉樹枝癭姬小蜂屬外來入侵種,原產澳大利亞,易導致樹勢衰弱,植株生長緩慢,材質變差。油桐尺蠖為桉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廣泛分布于環江縣桉樹林內,發生嚴重時可導致大面積桉樹流膠腐朽。桉樹還面臨青枯病、葉斑病等病害威脅。
2)杉樹病蟲害。環江縣有少量純林和混交林的杉木栽培,主要種植油杉和黃杉。這些杉木常遭受炭疽病、葉枯病和杉梢小卷蛾等病蟲危害。炭疽病主要危害杉木的根、莖和主干,造成杉木枯萎、死亡。葉枯病可感染杉木的樹皮和葉片組織,導致落葉和樹干枯死。杉梢小卷蛾幼蟲取食嫩葉、芽和新梢,造成杉木枝梢枯死。
3)油茶病蟲害。環江縣油茶主要遭受油茶枯萎病、油茶褐斑病、油茶尺蠖及油茶毒蛾等病蟲危害。油茶枯萎病可感染油茶樹皮和葉片組織,導致葉片干枯脫落、枝條枯死。油茶褐斑病主要為害油茶葉片,嚴重時導致落葉。油茶尺蠖和油茶毒蛾的幼蟲啃食油茶葉片,影響油茶的光合作用。
4)核桃病蟲害。環江縣栽培核桃和薄殼山核桃面積共1.13萬hm2,主要分布在思恩鎮、洛陽鎮、水源鎮、川山鎮等地。核桃常見病蟲害有核桃炭疽病、核桃白粉病、核桃扁葉甲、核桃長足象及核桃云斑天牛等。核桃炭疽病可侵染核桃的果實、葉片和嫩枝,導致果實腐爛和落果。核桃白粉病使核桃葉片出現白粉狀霉菌絲和褐斑,影響光合作用[3]。核桃扁葉甲、長足象和云斑天牛可造成核桃葉片缺失、樹干流膠、樹木衰弱等后果。
3 外來有害病蟲防控技術
3.1 監測預警技術
環江縣建立了以縣林業局為主導,各鄉鎮林業站和防治站為基層執行單位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網絡。該網絡采用無人機、地面監測和信息系統三位一體的監測模式,重點監測松材線蟲病、桉樹病蟲害等。監測范圍覆蓋環江縣90%以上的林區,監測頻次為每周不少于2次。匯總監測數據后,由縣林業局研判有害生物種類、密度和趨勢,并向基層站點和生產單位發布病蟲情預警,指導防治。監測預警網絡提高了環江縣對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敏感性、信息傳遞效率,為及時有效地防治提供了保障。
3.2 綜合防治技術
環江縣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對松材線蟲病使用蓖麻油乳劑噴霧防治;對油茶毒蛾采用性信息素誘殺技術,每667 m2掛置誘蟲板2塊;對核桃長足象則使用50%間苯三酚可濕性粉劑,每667 m2用量1.5 kg,配合0.5%氟蟲腈乳油進行噴霧,每667 m2用量2 L[4]。環江縣還組建了病蟲害防治技術服務隊伍,采用“專家+農技員+林農”的技術服務模式,指導林農科學用藥。環江縣通過合理運用防治技術和用藥方案,顯著提高了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
3.3 檢疫技術
環江縣建立了完善的林業檢疫體系,采取入境檢疫、產地檢疫、流通檢疫等措施,防止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傳入擴散。環江縣在周邊交通要道設置了5個林業檢疫站,對進入環江縣的運輸工具、行李徹底消毒,2022年截獲外來生物入侵實例12起。環江縣在種子林和苗圃設置產地檢疫點,對種子、苗木等進行隔離觀察和鑒定,防止病蟲傳入。此外,在木材集散地設置了流通檢疫站,對運輸木材進行檢疫處理。運用這些檢疫技術手段,環江縣有效控制了外來林業有害生物。
4 外來有害病蟲防控存在的問題
4.1 防控意識薄弱
環江縣部分林業生產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防控工作開展不力。一些基層林業站未將有害生物監測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監測和調查數據不準確全面;對病蟲害防治重視不夠,沒有定期組織生產人員進行防治操作,錯過最佳防治時機;部分林農也沒有形成科學用藥的理念,防治時藥物使用過量造成效果不佳。此外,環江縣范圍廣,地形復雜,有害生物信息收集不及時,影響了防控效果。
4.2 防控資金不足
環江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資金長期不足,這直接制約了防控能力建設。縣級財政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專項資金有限,僅能用于關鍵監測站點建設;企業防控資金投入依賴內部積累,難以形成大規模、持續的投入;基層林業站的防控資金更是捉襟見肘。資金短缺直接導致監測設備更新不足、防治藥劑購置不足,基層站點無法正常開展監測和防治工作。此外,缺乏資金支持限制了有害生物防控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新藥劑、新設備推廣受阻。
4.3 防控技術落后
環江縣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檢疫等技術上還比較薄弱。監測技術以人工調查為主,缺乏高效的圖像識別和信息分析手段;防治技術仍以使用傳統農藥為主,生物農藥、微生物防治應用較少;檢疫技術過于簡單,對病原體檢測識別不足。這些問題制約了環江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進程。同時,環江縣缺乏高水平的病蟲害防控科研團隊,難以實現防控技術的自主創新,防控技術相對滯后已成為影響環江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水平提升的結構性問題。
4.4 部門協調不暢
環江縣林業、檢疫、環保等部門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的協調配合不夠。例如,林業部門的監測預警信息無法及時共享給檢疫部門,檢疫措施并未針對重點病蟲種類開展;環保部門的農藥使用監管與林業部門的銜接配合不暢,無法指導科學合理用藥。此外,不同級別林業主管部門之間在防控策略制訂和資金安排上有差異,導致基層防控工作開展困難。
5 外來有害病蟲防控策略
5.1 加強宣傳,增強防控意識
環江縣應加強對林業從業人員和廣大林農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知識宣傳,增強全社會的防控意識。通過縣級電視臺、廣播臺開設防控知識科普欄目,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面向林業系統工作人員和林農舉辦病蟲防治技術培訓班,傳授防治技能;在病蟲害高發期到來前,向有關鎮村和生產經營主體發布易感病蟲防治提示,督促落實防治措施。
5.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環江縣應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資金投入力度,為病蟲害防控提供資金保障。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監測設備升級改造、防控技術研發等;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自籌資金或銀行貸款增加防控投入,進一步規范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藥劑的配置使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社會化防控服務,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防控體系建設。只有提供持續、充足的資金支持,才能推動環江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技術進步。
5.3 推廣應用先進防控技術
環江縣應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檢疫技術,不斷提升防控水平。引入無人機紅外線圖像技術實現高效監測,建立病蟲種類數字圖像庫輔助識別;積極應用生物農藥和微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免疫檢測技術提高檢疫質量[5]。同時,要加強環江縣科研團隊建設,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只有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才能有效提升環江縣林業有害生物的精準監測、防治和檢疫水平。
5.4 建立聯防聯控機制
環江縣應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在縣級層面成立聯防聯控領導小組,統籌區域內防控資源配置;建立信息共享和技術支持平臺,實現監測預警結果和防治技術的高效共享;組建聯合防控隊伍,根據病蟲流行情況跨區域開展監測防治。同時,要加強與鄰縣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銜接配合,統一防控標準和策略。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從區域層面構建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
6 結語
環江縣是廣西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但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和外來物種傳入,林業有害生物種類明顯增多,造成的危害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林木生長和木材產量,也對環江縣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環江縣必須高度重視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防治和檢疫工作,加強資金和技術支持,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防控合作機制,不斷提高林業有害生物的科學化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病蟲危害,保障環江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玉容,潘丹,曾嶸,等.廣西林業產業集聚水平測度與分析[J].廣西林業科學,2023,52(5):594-599.
[2] 魏清義.自然保護區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實施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6):16-18.
[3] 張維征,韓偉.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管理及方法[J].中國林副特產,2023(3):87-89.
[4] 馬德俊.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23,46(9):91-93.
[5] 霍旺.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優化策略及措施[J].新農業,2022(14):38-39.